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交通动脉动脉瘤是前循环最常见动脉瘤,约35%颅内动脉瘤发生于此处。该部位动脉瘤生长位置多变,周围组织解剖结构较复杂,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颅内动脉瘤之。目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主要治疗方法有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显微外科 入路选择
  • 简介: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微创疗效可靠,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首选方法之.前交通动脉是双侧大脑半球之间血流平衡代偿重要通道,也是颅内动脉瘤好发部位.由于该部位血管解剖特殊,前交通动脉瘤特别是微小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存在栓塞率低并发症高困难.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11例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肿瘤破裂 前交通微小动脉瘤 弹簧圈 栓塞治疗 血管造影 微导丝辅助技术
  • 简介:目的报道保留轨道导丝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体会。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保留轨道导丝放置封堵器,评估封堵器位置、形态、大小对周边结构影响,确定封堵效果后再退除导丝。结果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6例,女64例,年龄(6±2.3)岁;室间隔缺损104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再封堵3例,肺动静脉漏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有5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更换封堵器,1例更换输送鞘管;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1)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保留轨道导丝放置封堵器安全可行;(2)选择输送鞘管尽可能大,退除导丝时尽可能使导管鞘管靠近,避免产生切割现象;(3)可节省时间,减少出血;(4)减少血管刺激所致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导丝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快速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方法分析45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脏骤停患者原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形。结果45例恶性快速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最常见基本原因为冠心病急性或陈旧心肌梗死,次特发性及继发性巨大异常J波、扩张型心肌病;低钾血症是最常见诱因;最常见恶性快速心律失常类型是心室颤动。其高危心电图表现:①复杂室性早搏;②异常J波;③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④Brugada综合征;⑤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上述各种原因心脏骤停者有各自不同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存在多种原因及高危心电图表现。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 心电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1230例,其中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522例,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678例(左侧旁道598例,右侧旁道80例),特发性室心动过速(IVT)30例。结果: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总成功率97.8%,其中AVRT成功率98.3%,AVNRT成功率99.8%,IVT成功率96.7%;复发率1.6%。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种安全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后采用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安全。方法将1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140例室上性组40例室组,将室上性组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室上性A组、室A组)对照组(室上性B组、室B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毛花苷C利多卡因治疗。对不同组治疗效果安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效果优于毛花苷C利多卡因,患者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高,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毛花苷C 利多卡因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评估价值。方法回顾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症状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CEA治疗住院患者89例。根据DSA显示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分为开放组(45例)未开放组(44例)。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分析两组术中实施临时分流率差异及手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DSA结果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9例患者术前评估前交通动脉开放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1%(41/45)、97.7%(43/44),总符合率94.4%(84/89)(Kappa=0.888,P〈0.01)。前交通动脉开放组患者CEA术中临时洼分流实施率[2.2%(1/45)]明显低于未开放组[20.5%(9/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0,P=0.017)。两组患者术后患侧MCAPSV、EDV、PI均较本组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放组:(128±41)cm/s比(77±24)cm/s,(554-18)cm/s比(41±13)cm/s,(0.92±0.14)比(0.67±0.14);未开放组:(139±44)cm/s比(86±31)cm/s,(59±22)cm/s比(44±16)cm/s,(0.94±0.15)比(0.71±0.16);均P〈0.01];开放组术后健侧ACAPSV、EDV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42)cm/s比(157±57)cm/s,(55±24)cm/s比(72±34)cm/s,均P〈0.01],手术前后健侧ACA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开放组术后健侧ACAPSV、EDV及PI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前交通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前交通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RonT(U)型室期前收缩类型与快速心律失常关系.方法分析31例在入院后发生≥1次由RonT(U)型室期前收缩诱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31例诱发快速心律失常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可分为3种类型:(1)QT间期正常非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2)QT间期正常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3)长QT(U)间期综合征伴RonT(U)型室期前收缩.各型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快速心律失常有不同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RonT(U)型室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快速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 标签: RONT 型室性期前收缩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APE)导致晕厥病例,减少晕厥为首发症状APE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晕厥为首发症状11例APE患者诊断经过,讨论误诊原因,总结经验。结果11例患者在各个临床科室首诊时均被误诊,最后排除其他可能晕厥原因后,均由肺动脉CT造影检查确诊APE。结论晕厥为首发症状APE临床误诊率极高,腹腔或盆腔内压改变常晕厥诱发因素,不明原因晕厥合并持续低氧血症时,需警惕APE可能。动态监测血气分析、D-二聚体有助于筛查病情评估。

  • 标签: 晕厥 肺栓塞 低氧血症 D-二聚体
  • 简介: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仍然有约30%再狭窄率,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紫杉醇药物支架出现,将再狭窄率进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原因机制作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 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置入后 支架内血栓 再狭窄率
  • 简介:患者男,30岁。因头痛、发热伴恶心、呕吐10余天于2010年4月30日入住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患者2个月前为海上劳作时出现发热伴头痛、呕吐,就诊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因症状无缓解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1℃,意识清楚,颈部抵抗胸骨上二横指。头部MRI平扫及增强示:上矢状窦内异常信号影,呈短T1、短T2信号(图1a、1b),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神经白塞病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改进标测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经验,方法:(1)Swartz长鞘:在35例右侧旁道,慢长路,房心动过速(局灶+折返房扑消融中应用。(2)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心室激光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3)在窦性心律时在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束电位20ms以上处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4)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折返),1例AF1例ILVR。结果: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25±12.4)min,结论:改进标测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应用解决以往难题。

  • 标签: 儿童 快速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 简介:常听说某心脏病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死亡.这就是我们通常说心脏猝死。据统计,约90%以上猝死是由室速(室心动过速)及室颤(心室纤颤)引起。因心脏骤停发生突然。使大多数患者来不及医院抢救,失去救治机会。目前最有效猝死预防方法是植入ICD。植入ICD后可及时治疗室速或室颤,防止猝死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猝死 ICD 室速 植入 室颤 患者
  • 简介:果糖是种在很多食品饮料中可以发现廉价甜味剂。些专家担心,这种趋势可能导致肥胖症越来。这种担忧也在最近出现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大脑对果糖感知不同研究结果后有所增加。

  • 标签: 暴饮暴食 果糖 甜味剂 肥胖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措施。方法286例骨科卧床病人,给予心理,饮食,疼痛护理,采用基本预防,机械药物预防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286例病人中有2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7~10天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卧床病人严重并发症,必须格外重视护理工作,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老年性肺炎。方法对44例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老年性肺炎者,分别检查了心电图、胸片其它相关项目。男性38例、女性6例,年龄60~98(平均76±8)岁。结果首发心律失常类型有:窦性心律失常39例(88.6%);房心律失常34例(77.3%);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13.6%),交接区心律失常3例(6.8%);传导阻滞16例(36.4%);室心律失常37例(84.1%)。结论肺炎引起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感染引起全身中毒反应、缺氧、神经系统损害、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有关。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肺炎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中度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颜动心房扑动)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革控制心室率有效安全。方法选取NYHAⅢ、Ⅳ级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地尔硫革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体征变化。结果85例患者人选,80例(94.1%)患者有效,心室率由用药前(149.5±18.2)次/分下降至用药结束时(gs.3±17.5)次/分,下降幅度36.2%,平均起效时间(6.3±3.9)分钟,用药前后心室率下降有显著意义(P〈0.001)。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有5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窦性心动过缓,无1例出现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革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快速心室率,而且安全高。

  • 标签: 地尔硫革 房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5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26例)、中型(16例)重型(12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对照组对象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水平。结果①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在发病后12、24、72h7d血清E选择素分别为(53±8)、(60±9)、(70±9)(51±8)μg/L。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18±4)、(25±6)、(30±6)(21±4)μg/L。②轻型患者在发病后72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分别为(61±9)(23±5)μg/L;中型(80±11)(41±9)μg/L;重型(84±12)(49±10)μg/L。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血清学指标之

  • 标签: 脑缺血 E选择素 P选择素
  • 简介:你在最近谈话中有多少次出现"什么?"或"抱歉?"或"请大声点"这些情况?如果答案是"很经常"的话,那么可能会出现听力受损了。许多人可能会有益于助听器但不使用。个常见障碍就是对于问题误解。家人和朋友可能会恳求患者"进行听力检查",但是患者可能会坚信他们听力很正常。的确,他们通常都能了解到谈话内容,但是所付出代价是什么呢?哈佛医学院耳科学及喉科学副教授马萨诸塞州眼耳医院听力学教克里斯·哈尔平称,“导致听力受损原因并不是没听到,而是很难听到。”

  • 标签: 哈佛医学院 听力检查 马萨诸塞州 声点 耳科学 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