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医院供应室护士在下收下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对供应室护士在下收下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潜在质量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查找原因,采取应对措施.结果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发现和及时解决.结论重视供应室护士的下收下送工作,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可大大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 标签: 医院供应室 下收下送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与外周血白细胞的DNA相对端粒长度是否有相关性,外周血白细胞能否反映血管组织的相对端粒长度,从而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取1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颈动脉内膜斑块组织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检测相对端粒长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颈动脉斑块的平均相对端粒长度(Relativetelomerelength,RTL)为0.56士0.12(平均值士标准差),显著高于外周血白细胞的平均相对端粒长度(0.45±0.13)(P=0.038)。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水平、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表明来自同一患者颈动脉斑块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的RTL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标化相关系数β=0.87;P=-0.0001);外周血白细胞RTL与年龄呈负相关(标化相关系数β=0.704,P〈0.001);颈动脉斑块样本RTL与年龄呈负相关(标化相关系数β=-0.528,P=0.002)。结论人颈动脉斑块组织与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对端粒长度具有相关性,外周血白细胞是替代血管组织研究端粒长度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端粒长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颈动脉斑块 外周血白细胞DNA
  • 简介:世界上每年约100万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65%~75%的晚期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乳腺癌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乳腺癌骨转移的许多患者会出现病理性骨折骨并发症,且有一个较长的中位存活时间(约2~3年),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骨转移 分子机制 晚期患者 诊治 病理性骨折 远处转移
  • 简介:体液中的电解质受中枢神经系统多重调节.中枢病变极易并发低钠血症.其所引发的水中毒和继之的脑水肿又会加重脑组织损伤.这种恶性循环增加了治疗矛盾.改变了患者的预后。由于低钠血症成因复杂,表现多样,且在治疗上又常存在相互矛盾.从而给临床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了解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将有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为此,本研究对34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抗利尿激素不恰当分泌综合征 低钠血症 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现代战争对军人的感官冲击以及体能考验都远超以往,军事作业对军人体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军事作业性疲劳定义和机制,预防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军事作业性疲劳的内涵、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新近的研究观点,有助于深入了解军事作业性疲劳,进而积极预防该病的发生。

  • 标签: 军事医学 疲劳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cellnuclearantigen,PCNA)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的关系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癌切除石蜡标本中PCNA和hMSH2的表达。结果68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44.1%(30/68),hMSH2的阳性表达率为54.4%(37/68)。PCNA和hMSH2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PCNA和hMSH2表达呈正相关(r=0.278,P=0.022)。结论PCNA与hMSH2表达的相互影响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关,联合检测PCNA和hMSH2蛋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 标签: 乳腺癌 PCNA HMSH2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最常见的一种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具有进展性、致残性等特点,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近年来随着对PD非运动症状研究的深人,研究者发现PD患者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存在许多非运动性障碍(nonmotorsymptoms,NMSs),其中尤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代表。研究发现,10%-30%PD患者最终可能出现明显的痴呆.同时80岁以上PD患者的痴呆比例也升至70%以上。籍由目前各种手段的测试.已有大量文献对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研究.发现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记忆障碍、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其中又尤以学习与记忆障碍最为复杂并存在较多争议。因此.本文拟对PD患者学习与记忆障碍的特点和评估手段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 标签: 帕金森病:学习障碍 记忆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之间的差异,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手术乳腺癌387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7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08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等。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①年龄〈35岁的比例高(P=0.012);②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比例大(P=0.031);③肿瘤最大直径≥5cm多(P=0.044);④确诊时淋巴结阳性者多(P=0.011);⑤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的多(P=0.007);⑥组织学分级为III级的多(P=0.028),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15%和88.61%,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86.69%和95.45%(P值分别为0.003和0.03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发病年龄较轻、有乳腺癌家族史比例高、确诊时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高、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等特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确诊时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级别和病理类型,特别是年龄、淋巴结状态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SE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SE浓度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SE浓度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以降低血清NSE的水平NIHS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素在急性胰腺炎(AP)时对胰腺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清瘦素表达,以及对肠壁通透性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n=20),假手术组(n=20),和大黄素组(n=20)。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瘦素含量、胰腺组织中iNOSNO含量、肠黏膜通透性(以血液与肠内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表示),并对胰腺和回肠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P组和大黄素组血清淀粉酶活性、瘦素含量、胰腺组织内的NO和iNOS水平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AP组比较,大黄素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胰腺组织内的NO、iNOS水平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血中瘦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胰腺回肠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AP肠壁通透性增加的原因之一可能与AP时胰腺iNOS的过度表达产生过多NO有关,大黄素可降低胰腺iNOS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瘦素水平有关,大黄素对降低AP时肠壁通透性的增加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瘦素 一氧化氮合酶 肠壁通透性 大黄素
  • 简介: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心血管危险因素、Framingham积分之间的关系。评估baPWV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4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48例)与非冠心病组(96例),非冠心病组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正常对照组(46例)、危险因素组(50例)。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结果三组之间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校正年龄后,三组baPWV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baPWV与多重传统危险因素正相关。其中,年龄、收缩压为baPWV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影响相当。baPWV与Framingham积分正相关(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评价baPwV对冠心病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和0.944。结论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Framingham积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牢的不断上升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最常见死亡原因是进行性心力衰竭加重和心源性猝死。尽管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l已取得进展,但对存在心脏失同步化的心力衰竭患者常难于取得疗效,由此应运而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vnchronizationtherapy,CRT)的理念.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 心力衰竭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动态变化,研究二者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17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第3天、出院时抽血测定血浆BNP和NE浓度,分析患者血浆BNP和NE浓度的变化,出院后随访3个月心脏病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使用ROC曲线分析出院前血浆BNPNE水平对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NE水平在心力衰竭治疗后第3天均明显下降[BNP:(781±580)vs(1368±939)ng/L;NE:163(109,281)vs295(174,509)ng/L;P〈0.05],但之后BNP变化不明显,NE持续下降(P〈0.05);出院前血浆BNP和NE浓度与患者预后相关,事件组出院前BNP和NE浓度均高于非事件组(P〈0.05)。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NE为0.739,二者对事件发生的预测准确性中等,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组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组(P=0.008,P=0.035)。结论出院前血浆BNP和NE水平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浆BNPNE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且具有更高的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去甲肾上腺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ACEI制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制剂,多巴胺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3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10-15滴/min,1次/d;多巴酚丁胺剂量为4-6μg/kg-·min^-1,加入0.9%氯化钠50mL,4-6mL/h泵入,1杉d;硝普钠50mg加入0.9%氯化钠50mL,3-6mL/h泵入,1次/d。两组疗程均为10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EDD)。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R、BP、LVEF、LVEDD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左卡尼汀、硝普钠多巴酚丁胺能够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难治性心力衰竭 左卡尼汀 硝普钠 多巴酚丁胺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居民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新疆克拉玛依市胜利社区抽取40-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0.5h(0.5hPG)和2h血糖(2hPG)等。结果:在完成的2000名调查者中,有效调查1991名,其中汉族1214名,维吾尔族777名。①两民族之间年龄、舒张压、总胆固醇没有差异。维吾尔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FPG、0.5hPG、2hPG、Hb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汉族(均P〈0.0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汉族60〈0.01)。②维吾尔族脂代谢异常患病率与汉族相比无差异,维吾尔族高血压、超重或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均P〈0.05)。结论:维吾尔族的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患病情况与汉族不同,其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防控任务更为艰巨。

  • 标签: 维吾尔族 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它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昂贵的治疗费用已经超出了医学本身的范畴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1]。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而心血管疾病的各分支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专家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面临极大的挑战与机遇,

  • 标签: 循证医学 临床前期 临床实践期 心血管病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ER、PR、HER-2、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疗效的关系新辅助化疗(NA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41例乳腺癌分别行2-6周期CAF方案化疗,化疗前后以免疫组化sP法行ER、PR、HER-2硒.67检测。结果NAC总有效率73.17%(30/41),ER、HER-2、Ki-67阳性有效率与阴性有效率分别为ER67.86%(19/28)vs84.62%(11/13),HER-264.29%(9/14)vs77.78%(21/27),Ki-6770.oo%(14/20)VS76.19%(16/21),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有效率66.67%(16/24),阴性有效率82.35%(14/1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10例ER、8例PR、3例HER-2、9例Ki-67发生改变,其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对ER、PR、HER-2Ki-67的表达状态无影响,PR阴性者对NAC更敏感,可预测其疗效,ER、HER-2、Ki-67表达状态与NAC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ER PR HER-2 KI-67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性T17(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叉头蛋白3(FoxP3)+T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意义。方法: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百分率以及IL-17+FoxP3+T细胞占Treg细胞的百分率。结果: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高于Ⅰ-Ⅲ期患者正常对照(均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BMC中的Treg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并且IL-17+FoxP3+T细胞占Treg细胞的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Th17细胞以及II-17+FoxP3+T细胞数量增加,Th17以及IL.17+FoxP3+T细胞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远处转移过程.从而影响肿瘤进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性T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鱼油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鱼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3鱼油脂肪乳静脉滴注。同时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d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MCP-1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鱼油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老年SAP患者血清MC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MCP.1水平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后第8d鱼油治疗组MCP.1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较正常对照组,老年SAP患者血清CD4+/CD8+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升高。治疗后第8d鱼油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CD4+/CD8+/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ω-0.3鱼油脂肪乳能够显著增强老年S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血清MCP-1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Ω-3鱼油脂肪乳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解整合素一金属蛋白酶8(adisintegrin-likeandmetalloproteinase8,ADAM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等测定ADAM8在乳腺癌组织、乳腺正常组织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ADAM8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AD-AM8mRNA蛋白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qRT-PCR:P=0.015,IHC:P=0.044,Westernblot:P=0.000)。ADAM8表达率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中Ⅲ+Ⅳ期的阳性表达低于Ⅰ+Ⅱ期(P=0.574);qRT-PCR中Ⅱb+Ⅲ期表达低于Ⅰ+Ⅱa期(P=0.247);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ADAM8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IHC:P=0.560,qRT-PCR:P=0.592)。肿瘤〉2cm的ADAM8表达低于肿瘤≤2cm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AM8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程度与乳腺癌侵袭和转移性有关。ADAM8的负性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调节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质印迹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