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86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CAPD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25例(29.1%)。高血压肾病10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2例(20.0%),糖尿病肾病31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12例(38.7%),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10例(26.3%),痛风性肾病4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1例(25.0%)。低钾与非低钾血症患者比较,年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磷、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龄、尿量及腹透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钾血症的发生与患者血磷、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CAPD患者;患者血钾水平与其年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及纠正低钾血症可以提高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腹膜透析 低钾血症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治愈组、复发组和拔管/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84例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312例次细菌性腹膜炎,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144例次,阴性菌83例次,多种微生物感染19例次,培养阴性66例次。与治愈组相比,革兰阴性菌在复发组和拔管/死亡组比例均较高(P〈0.01)。与治愈组和复发组相比,拔管/死亡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较低(P〈0.01),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较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的升高是影响腹膜炎患者复发、再发、重现和拔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是影响腹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干细胞生物工程的蓬勃开展,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干细胞给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不仅能有效地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入外周血循环,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有益的心血管效应,如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及减小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程度等。本文综述G—CSF治疗终末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终末期心脏病 治疗 干细胞生物工程 自我复制能力 多向分化潜能
  • 简介: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60例,将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治疗组和低通量透析治疗组,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高通量透析组的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水平分别为(1.52±0.50)mmol/L、(3.05±1.19)pg/L、(368.61±235.32)pg/L,较治疗前((1.78±0.55)mmol/L、(3.94±1.31)pg/L、(427.45±288.93)pg/L)显著下降(P<0.05),钙、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3±0.16)mmol/L、(21.64±8.51)nmol/L,较治疗前((2.12±0.18)mmol/L、(16.77±7.69)nmol/L)显著升高(P<0.05),而低通量透析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 标签: 高通量透析 糖尿病肾病 矿物质和骨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H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D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钙磷水平;采用改良定量主观综合营养整体评估表(MQSGA)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Q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QSGA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的MQSG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磷发生率(7.02%)显著低于对照组(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D比较,PD可下调尿毒症患者IL-6、hs-CRP水平,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调节钙磷代谢。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营养状况 微炎症状态
  • 简介:内科医师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针对妊娠对孕妇远期健康和肾功能、以及肾病及其治疗对胎儿的风险给女性肾病患者提出建议。具体建议应该包括疾病及其治疗对生育的制约、现有治疗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孕前如何进行必要的调整。理想的做法是,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准备怀孕前讨论,以便医师能给予正确的建

  • 标签: 肾病 妊娠 尿蛋白 超声检查 孕前检查 并发症
  • 简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死于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15倍。通常,糖尿病肾病定义为患糖尿病5年以上和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持续出现“临床”白蛋白尿(白蛋白排出率>300mg/24h),但不伴有泌尿系感染、其他肾病及心衰。糖尿病肾病的病程中常伴血压升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尿 血糖控制 血压 血脂 并发症
  • 简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的2个主要的突变基因(PKD1和PKD2)已被识别。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性肾病的突变基因在2002年已被识别,它编码的是一种功能不详的蛋白——纤维囊素。致病基因的识别使具有复杂多变表型的众多肾疾病予以分子学上的重新定义

  • 标签: 遗传性肾病变 致病基因 治疗 染色体 肾结构
  • 简介:IgA肾病(immunoglobulinAnephropathy,IgAN)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好发于青壮年,是导致终末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较公认的是糖基化缺陷的IgA1分子产生是IgAN发病始动环节[2-4]。糖基化缺陷,

  • 标签: IGA肾病 黏膜免疫 黏膜-骨髓轴 糖基化异常
  • 简介:<正>糖尿病肾病(DM)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病,是DM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DM发病率逐年提高,DN的患病人数也逐步增多。DM病人的DN发病率已达30%~50%,在西方国家,DN已占终末肾脏疾病的80%。DN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展到临床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呈进行性下降,其病理损害便不可逆转。故DN的早期诊断及防治尤为重要。本文就DN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1DN的早期诊断1.1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Keen等1963年首先建立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临床蛋白尿期 终末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在美国,DN是终末肾功能衰竭的首位原因,约为38%。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90%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大约占40%。糖尿病的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倾向已被多数学者所认识,其原因甚为复杂,但纤溶活性下降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以下就近年来纤溶系统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纤溶系统由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参予纤维蛋白溶解的酶及其抵制或拮抗物组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是人体最重要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是反映人体纤溶系统活性的一个关键成分,它由血管内皮细胞合

  • 标签: 溶系统 糖尿病肾病 系统糖尿病
  • 简介:乳腺癌作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而血行转移作为第二途径,多以骨、肺、肝转移常见,发生妇科器官转移者相对较少。本文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2017年3月收治的一例双侧乳腺小叶癌术后发生宫颈及腹膜转移的病例,从病理、诊治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乳腺癌 浸润性小叶癌 宫颈转移 腹膜转移
  • 简介:在发达国家,随着透析及肾移植应用的增加,终末肾病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尽管肾脏替代治疗大大降低了尿毒症病人的死亡率,这些病人的预期寿命仍然是有限的,其过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病的过早发生。与年龄、性别相当的非肾病患者相比,透析病人因患心血管病而死亡或患非致死

  • 标签: 慢性肾病 心血管病 并发症 尿毒症 心肌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对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高血压肾病入选标准的慢性肾病(CKD)Ⅰ~Ⅲ期患者60例,基础治疗全部用氯沙坦,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基础治疗对照组,治疗用药2周,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丹参酮组治疗2周时血肌酐(SCr)水平较基线下降[(162.2±10.1)μmol/L比(134.0±7.1)μmol/L],与对照组治疗2周时[(151.8±8.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增加,对照组治疗2周时SCr水平较基线无明显下降。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基线相比,丹参酮组尿NAG下降有明显差异,氯沙坦组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氯沙坦降低蛋白尿的基础上,丹参酮还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且安全性好,是高血压肾病治疗的可选药物之一。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丹参酮 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伴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名死亡的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原因。结果共有15例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抽搐发作,其中6例患者因尿毒症脑病、7例因脑血管意外、2例因严重低钙血症引起抽搐。尿毒症脑病多发生于反复腹腔感染,透析不充分的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出血多发生于血液透析患者。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抽搐主要是与中分子物质在体内蓄积、脑血管意外和严重低钙血症有关。应保证透析充分性。积极纠正急慢性并发症。

  • 标签: 透析疗法 抽搐 病因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 简介:副神经节瘤由于其发病率低,以往文献对其命名、分型不一,且病理形态与生物学行为不一定完全平行,极易导致临床及病理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复发性副神经节瘤,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 简介:<正>病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在护肝、血制品支持等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加用氟嗪酸,每日0.6g,分3次服,共4周;对照组加用头孢噻肟钠每日9g,分3次静注,共用3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

  • 标签: 氟嗪酸 肝硬化腹水 原性 腹水常规 血制品 尿量增多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肾康口服液对IgA肾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分别采用肾康口服液及血尿安治疗,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7.62%、95.24%,对照组分别为20.00%、70.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康口服液对IgA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肾康口服液 药物治疗 IGA肾病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