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由小干涉RNAs介导转录后基因沉默,能引起序列特异性mRNA降解,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本文介绍了RNAi作用机制,小干涉RNA(smallinterferenceRNAsiRNA)制备以及RNAi技术在哺乳动物中应用,在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前景.但作为一种新型基因阻断方法,由于我们对RNAi机制尚不完全明了,RNAi技术应用在方法学等方面尚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

  • 标签: RNA干扰 基因功能研究 基因治疗
  • 简介:许多人儿时把玩过小磁体,隔着障碍物用磁力移动书钉之类小铁件。磁场力这种非接触跨空间作用方式,为各领域进行遥控操作提供了科学基础。随着医学三维影像技术与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发展,日益完善遥控磁导航技术(magneticnavigationtechniques,MNT)正改变着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领域介入手术操作方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介入操作 导航技术 遥控 应用 心脏 自动控制技术
  • 简介: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双链州double-strandedRNA,dsRNA)触发。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Post-Transcrip-tiolalGeneS]lendng.PTGS)。自1998年Fire等发现并明确提出“dsRNA介导RNA干扰”概念后,由此衍生而来RNA干扰技术得到广泛重视并不断发展成熟,在基因功能。

  • 标签: RNA干扰技术 疾病研究 血液 基因沉默机制 序列特异性 DSRNA
  • 简介: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是许多富裕国家主要灾难之一。20世纪80年代,冠心病居美国死亡人数及死因顺位前10位死因之首,占死亡人数24.1%。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达到10~26/10万。随之而来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量不断增加,美国每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超过100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导航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应用 心血管病 死因顺位
  • 简介:2013年《科学》杂志提出了6个当年最值得关注科学领域进展,其中之一便是单细胞测序。如果将成千上万个细胞一起进行研究,就会模糊对细胞之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认识。一般认为,当研究深入到单细胞层面时,研究者可能失去对整个系统把控,但如果在整个系统中挑选多个单细胞进行研究,则可能重建出整个系统,并能提供更多、更有价值信息。

  • 标签: 单细胞测序 肿瘤 转录组异质性
  • 简介:目的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病房输液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385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99例,采用传统人工输液巡视方法进行静脉输液管理,患者有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呼叫护士。物联网组患者186例,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静脉输液监控。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铃响次数、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护士平均日行步数、液体滴空回血次数、药物配置后静置时间及患者对输液过程评分情况。结果物联网组患者186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74次;对照组患者199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153次;物联网组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为105次,对照组护士往返护士站176次;物联网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16次;对照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58次。物联网组护士值班平均日行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护士(P〈0.01);物联网组患者液体配置后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物联网组患者对输液过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物联网技术监控静脉输液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输液安全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静脉输液 管理 物联网技术 输液安全性
  • 简介:负压治疗技术是腹部创面治疗技术,本文就负压治疗技术促进腹部伤口愈合机制、应用概况以及应注意事项等综述如下。

  • 标签: 负压治疗 腹部伤口 综述
  • 简介: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使具有多重高危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完全再血管化、减少并发症和提高远期疗效是冠心病治疗难点之一。

  • 标签: 杂交技术 微创技术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老年人
  • 简介:生物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重大科技进展之一,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高度交叉技术,具有重大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产业化前景.其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独特优势,使得药物筛选、靶基因鉴别和新药测试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在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域展示着无穷魅力.

  • 标签: 生物芯片 药学 药物筛选 药物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电生理标测基础上,采用NiobeⅡ磁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遥控操作进行温控射频消融治疗。5例入院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5±18)岁。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心内电生理诊断心房扑动2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右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1例,左后游离壁隐匿性旁道1例。结果5例利用常规心内电生理标测后均采用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精确标测靶点并行射频消融,4例成功。操作时间(116±31)min,术者X光曝光时间仅为(4.5±1.5)min。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初步研究表明,采用磁导航技术均可安全与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并且明显降低术者X光曝光时间。

  • 标签: 导管射频消融 磁导航系统 室上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QTV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方法利用QTVI技术,测算30名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30名正常人二尖瓣环各位点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速度e、舒张晚期速度a、收缩期位移D以及各位点Tei指数,上述各指标取6个位点测值均值作为左室整体指标测值.所有MI患者行同位素门控心血池造影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ECT-EF)及左心室峰充盈率(PFR).结果(1)MI组二尖瓣环整体以及各位点s、e、a及D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ei指数测值较对照组显著延长;(2)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其各室壁D减低、Tei值延长程度不同,以梗死侧室壁更为显著;(3)MI患者D、Tei值与门控心血池造影所测得ECT-EF、PFR之间呈相关性.结论利用QTVI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 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
  • 简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实体肿瘤现代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使得患者获得较彻底治疗。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是影响治疗效果一个重要临床问题。在目前判断标准确定MRD范围内,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方法,不能敏感地检测MRD,难以客观地对病情转归进行科学预测,使治疗存在较大盲目性。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 简介:电子显微镜(电镜)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放大倍率,分为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前者注重组织和细胞内超微结构.后者则用于观察组织和细胞表面形貌。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研究方面,从最初单纯超微结构观察到成为某些疾病分型和鉴别诊断重要工具,电镜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运用正不断扩展,并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近年来.电镜凭借其自身优势很快成为相关研究重要手段,在临床和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标签: 电子显微镜 白血病 淋巴瘤 血液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branchoflaryngealnerve,EBSLN)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尤其是上极肿瘤手术中应用价值,研究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发声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因PTC行初次手术治疗并于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技术139例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腺体上极者31例,位于其他位置108例。术后1周及1个月时评估患者发声功能。统计肉眼直视下与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nervemonitoring,IONM)技术辅助下EBSLN识别率,比较甲状腺上极肿瘤与其他位置肿瘤手术中EBSLN识别效率与损伤概率。结果139例术中共处理上极218侧(EBSLN218根),其中肉眼直视可识别145根(被IONM证实有126根(57.8%)),IONM可识别203根(93.1%),OR=8.27(χ^2=59.345,P=0.00)。同侧肿瘤位于上极EBLSN中肉眼准确识别20/46(43.5%),IONM识别43/46(93.4%),位于其他位置EBSLN,肉眼准确识别106/172(61.6%),IONM识别160/172(93.0%),肿瘤不同位置肉眼识别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P=0.027),IONM识别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4)。5例在术后1周出现声音低沉,术后1个月再次评估均无声音低沉、发声改变。结论IONM较肉眼直视可有效提高术中EBSLN识别比例,保证手术安全性。甲状腺上极肿瘤手术中EBSLN肉眼识别难度较肿瘤位于其他位置手术更大,IONM可提供神经保护更可靠依据,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喉上神经外支 甲状腺手术 术中神经监测 甲状腺上极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重复性影响及对危及器官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照组行仰卧位加热塑体膜固定IMRT。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Dmean)和总体积(VT)、小肠和膀胱照射剂量和体积;比较两组患者摆位误差及急性放射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VVT和Dmean比较、小肠和膀胱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小肠和膀胱照射体积和D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脚、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移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和泌尿系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能保证放疗疗效,保护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摆位重复性良好,安全性高。

  • 标签: 直肠癌 放射治疗 碳纤维腹板 摆位重复性 小肠 膀胱
  • 简介:目的:筛选与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kyrin)相互作用蛋白。方法:构建诱饵(Bait)质粒pGB-Psmd10-1,采用β-半乳糖苷酶滤膜分析检测其自身转录活性,以Bait质粒筛选人Hela细胞MATCHMAKERcDNA文库,共转染重复验证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结果:成功构建Bait质粒,经验证对报告基因LacZ无自激活作用。以Bait质粒筛选人Hela细胞cDNA文库,获得83个克隆,其中5个克隆经重复验证确定为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其cDNA为Psmc43段不同剪接体(NM_006503.2,NM_153001.1)。结论:在人Hela细胞中,Psmc4为与Cankyrin相互作用蛋白。

  • 标签: 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 酵母双杂交 Psmc4 HELA细胞
  • 简介:绝经后症状及远期并发症是雌激素缺乏所导致,因此雌激素替代是合理治疗。尽管在英国激素替代治疗(HRT)裨益已经众人皆知,但是使用HRT比率并不高,据估计50岁妇女使用HRT比率小于20%。治疗依从性也较差,在1年以后,只有50%~60%妇女继续使用HRT。

  • 标签: 绝经 并发症 雌激素替代 激素替代治疗 结合马雌激素 给药途径
  • 简介: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与复极过程心电位变化,是心肌电生理、心脏几何学、躯体学、组织阻抗和生物信息各方面相互联系综合反应。该值在各个导联上存有差异。1985年Campbell等发现这些差异规律性,并提出了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这个概念。1990年Day等进一步证实了QTd这个概念,认为它代表了心室肌区域性复极化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且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随着QTd在临床各领域广泛研究,其临床价值备受人们关注。通常正常人生理性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所造成QTd很小,而在病理状态下,QTd就会明显增大。本文现就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其临床应用 QT离散度 心室肌除极 临床价值 心肌电生理 心脏几何学
  • 简介: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危重患者抢救和化疗,禁食患者治疗,必须通过外周静脉途径来补充营养剂和给予化疗药物。长期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药物,会引起患者穿刺肢体疼痛、肿胀、静脉炎等,而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要求高,操作较复杂,病人多有恐惧感及各种不适。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等特点,是一种较为有效方便中长期静脉治疗途径。

  • 标签: PICC 临床应用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 护理 危重患者
  • 简介:各种绝经症状和远期后遗症都是由雌激素缺乏引起。因此雌激素替代是顺理成章治疗方法,激素替代治疗治疗作用已经取得了认可。在过去几年里,应用激素替代治疗临床证据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激素替代治疗仍被用于治疗绝经症状,但它已不再被推荐用于其他慢性病预防。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很差,只有50%~60%妇女可以坚持采用此疗法1年以上。许多妇女害怕应用这种疗法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见MEDICINE,2006,34:6),厌恶月经恢复及其他副作用。是否开始或继续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必须由妇女和其健康顾问在充分衡量利弊后共同决定。

  • 标签: 激素替代治疗 MEDICINE 绝经症状 雌激素缺乏 远期后遗症 雌激素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