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过敏性紫癜(Allergicpurpura,AP)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ohnleinpurpura(HSP),为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不明,各种感染、某些食物、药物、寒冷、虫咬伤、花粉等均可诱发。以上各种因素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损害小血管,发生广泛的毛细血管炎,甚至坏死性小动脉炎,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和水肿。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原因AP发病率逐年升高。AP患者多为儿童青少年,病重者可致死。现就此病的国内治疗状况作一综述。1过敏性紫癜的各种治疗方法(1)祛除过敏原。大多患者找不到过敏原,如能找到

  • 标签: 治疗状况 紫癜治疗 过敏性紫癜
  • 简介: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pneumonitis)又称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allergicalveolitis),是易感人群反复吸入各种具有抗原性的有机气雾微粒、低分子量化学物质等所引起的一组弥漫性间质性肺部疾病[1]。从定义就可以清楚看出,过敏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有过敏原、接触史和易感人群3个必需环节。

  • 标签: 过敏性肺炎 过敏原 间质性肺病 过敏反应
  • 简介:清开灵注射液是安宫牛黄丸的改型方,由牛黄、桅子、珍珠母、板兰根、黄芩、金银花、水牛角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洛、镇静安神、醒脑开窍及改善脑循环、抑制病毒复制等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麻疹、脑炎、急慢性肝炎等。中医历

  • 标签: 清开灵注射液 眼睑重度水肿 过敏性喉水肿 过敏反应 过敏性干咳
  • 简介:例1。患者,女性,20岁。于2002年12月8日曾在当地防疫站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拿大生产),1h后感觉周身不适、疲乏、头晕、头痛等症状,未引起重视。2h症状加重,3h出现寒颤、呼吸困难、肢体麻木、心悸、气短等症状,即送我院急诊科救治。体查:神志

  • 标签: 免疫注射 破伤风类毒素 过敏反应 实验室检查 治疗
  • 简介:患者男,32岁,农民。因被毛毛虫蛰伤85分钟于下午4点25分被抬来我院急诊室。追问病史,患者85分钟前在枣树下乘凉时被树上落下毛毛虫蛰伤。随后即感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曾找村医给予地塞米松5mg,im,st,未见效,此类症状持续加重,患

  • 标签: 毛毛虫蛰伤 过敏性休克 并发症 治疗 苯海拉明 抗过敏
  • 简介:肢端肥大是一种成年人中罕见、慢性、致残性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它几乎均由分泌生长激素(GH)的垂体腺瘤引起。在骨骺闭合前发病者可以引起垂体性巨人。在未治疗的个体中生存年限大约减少10年。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生长激素(GH) 垂体腺瘤 骨骺闭合 生存年限 成年人
  • 简介:正常情况下,在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以及钙感觉受体(CasR)的相互作用下,细胞外钙离子的水平保持在2.1~2.5mmol/L的窄参考范围内。血浆总钙中大约有50%与蛋白结合,剩余的处于离子状态(游离钙),只有游离钙具有生理学活性。低钙血很常见,可以无症状,仅有生化的异常改变,也可以是威胁生命的急症(表1)。

  • 标签: 低钙血症 细胞外钙离子 甲状旁腺素 mol/L 生理学活性 维生素D
  • 简介: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点。骨折可发生于椎体、前臂远端和股骨近端,在绝经后女性中尤为常见。以骨密度(BMD)这一概念为基础提出了骨质疏松更为实用的定义。BMD低于正常青年人平均值的2.5SD即可认为是骨质疏松,如果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亦可得到确诊。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折危险性 绝经后女性 正常青年人 骨骼疾病 骨量减少
  • 简介:目的:评价白介素17E(IL-17E)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嗜酸粒细胞的作用。方法:以流式细胞检测的方法检测1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15例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4名无过敏正常人嗜酸粒细胞IL-17E及受体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IL-17E的水平,并比较了不同组别间的差异。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血浆IL-17E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3)。嗜酸粒细胞表面IL-17E特异性受体IL-17RB的表达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43.08%(33.96%~59.98%)]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1.98%(6.33%~27.11%)](P=0.002)和无过敏正常人群[17.70%(10.97%~38.9%)](P=0.01),IL-17RA的表达也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97.94%(94.25%~98.74%)]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者[86.60%(27.48%~97.64%)](P=0.036)和无过敏正常人群[93.24%(42.38%~97.36%)](P=0.027)。嗜酸粒细胞表面IL-17RB的表达与IL-17RA的表达相关(r=0.809,P=0.001)。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为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但与过敏性非哮喘者[80(42~156)ng/L]比较无显著差异(P=0.275)。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嗜酸粒细胞表达其受体IL-17RA和IL-17RB增高,提示IL-17E在过敏性炎症中嗜酸粒细胞的活化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嗜酸粒细胞 白介素17E 白介素17受体A 白介素17受体B
  • 简介: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至2007年经手术治疗的男性乳房发育112例,均经病理证实,结合临床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 标签: 乳腺 男性乳房发育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总数超过0.4×10~9/L的情况,绝对计数比百分比更为精确。比如说,一个病人的嗜酸性粒细胞总数是0.4×10~9/L,白细胞总数是4×10~9/L,即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但却不能称之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热带医学教材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只是提示有寄生虫感染(通常指蠕虫),而不能明确诊断。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寄生虫感染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
  • 简介:具有硬皮病相关抗体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的危险性增高。对硬皮病患者进行活动前监测,有助于早期治疗心肺系统并发。目前对治疗肺动脉高压确实有效的药物已被用于硬皮病。硬皮病患者存在微纤维蛋白-1的遗传学异常。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抗体 并发症 硬皮病 治疗 异质性风湿性疾病
  • 简介:过敏性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是用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对过敏患者进行反复接触,提高患者对此类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控制或减轻过敏性哮喘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结束后数年仍能够发挥其免疫耐受的临床疗效,这也是其有别于传统药物治疗之处,所以患者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经济负担明显低于传统的药物治疗[1-2]。

  • 标签: 特异性免疫治疗 过敏性哮喘 脱敏治疗
  • 简介:患者,男,26岁,1996年4月出现巩膜充血、头痛、恶心,血压最高220/160mmHg,查眼底示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头颅MRI示多发性硬化,服尼群地平等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40/110mmHg,查体:血压140/110mmHg,面色结膜充血,脾肋下3cm查血RT:RBC6.76×10^12/LHb160G/LWBC16.8×10^9/LPLt549×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诊断 并发症 急性白血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