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可导致毛细血管闭塞的微血管病,可累及视网膜前毛细血管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早期的病理学特征包括基底膜增厚、周皮细胞丧失以及微动脉瘤形成。一般认为,持续存在的高糖血症是引起血管内皮病变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并附着于异常内皮可导致毛细血管阻塞,最终的结果是视网膜缺血,释放出细胞因子(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该因子在血管渗透增高的早期也起一定作用)促使新生血管增长。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理学 分类 激光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病史,测定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DR组157例,NDR组122例;两组的病程、空腹血糖、HbAlc、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水平等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OR:1.127)、糖化山红蛋白(OR:1.032)及尿微量白蛋白(OR:1.006)与DR发生为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969例,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609例,单纯DR患者746例,未并发DN和DR患者614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水平,分析DR合并DN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合并DN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因素预测DR合并DN的价值。结果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左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外,3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6,95%CI0.932~1.000;P=0.049)、白蛋白(ALB)(OR=0.872,95%CI0.837~0.908;P<0.001)、服用他汀类药物(OR=0.400,95%CI0.265~0.606;P<0.001)是DR合并DN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程(OR=1.021,95%CI1.005~1.037;P=0.011)、收缩压(OR=1.018,95%CI1.007~1.029;P=0.002)、空腹血糖(OR=1.054,95%CI1.002~1.108;P=0.040)、甘油三酯(OR=1.133,95%CI1.021~1.256;P=0.01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55,95%CI1.017~1.805;P=0.038)、血尿酸(OR=1.124,95%CI1.016~1.244;P=0.023)、胱抑素C(OR=2.466,95%CI1.495~4.068;P<0.001)、眼底评分(OR=1.275,95%CI1.088~1.494;P=0.003)、左室后壁厚度(OR=1.306,95%CI1.051~1.622;P=0.016)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OR=1.578,95%CI1.051~2.370;P=0.028)为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胱抑素C预测DR合并DN价值最高,AUC为0.677。结论T2DM患者DR合并DN的患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胱抑素C预测DR合并DN价值最高。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接受糖尿病社区普查并完成免散瞳眼底照相的居民,按登记序列号顺序抽取糖耐量正常者499例、糖耐量异常者490例、糖尿病病程〈10年者499例、糖尿病病程≥10年者319例,观察各人群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社区居民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等11项指标与DR的相关。结果:糖耐量正常组和糖耐量异常组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0.40%、0.41%(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组DR检出率为7.21%,病程≥10年组为26.65%(P〈0.05)。与非DR人群比较,DR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升高,BMI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糖尿病病程及HbAlc与D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最高。病程及HbAlc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检出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臂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的相关。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ba-PwV检测、眼底检查.并将ba-Pwv按照三分位分组.分析ba-Pwv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结果:①根据ba-PWV水平按照三分位分组,每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6%(18/3191、11.0%(35/319)、14.2%(45/319),组间趋势明显(趋势P=0.0004)。②多元Logi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糖尿病病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呈显著正相关,比值比fOR)分别为1.35、1.07和2.59(均P〈0.001):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OR=0.96,β=-0.04l,P=-0.01)。③校正多种影响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下三分位组相比,ba—Pwv位于第2、第3三分位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显著增高.OR[95%N信区IN(CI)]分别为2.34(1.20~4.57)、2.89(1.33,6.191,趋势P=-0.0091。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ba—PWV异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对ba-PwV的测量可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正>6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粉针剂0.8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0~14天。结果:治疗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分别由用药前的(6.68±0.56)、(13.76±2.01)、(1.87±0.11)mPa·s和(22.15±0.56)s,降至用药后的(6.18±0.43)、(12.23±1.86)、(1.64±0.09)mPa·s和·(20.18

  • 标签: 丹参粉针剂 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发作 全血低切 红细胞电泳 中静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符合诊断标准的49例肝硬化合并肝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等。结果49例患者以肝病症状为主,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合并有糖尿病并发症者较少;治疗上以休息、饮食控制、营养支持、抗病毒、保肝及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酌情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进行降血糖治疗;本组4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35例(占71.4%)肝功能逐渐好转、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自动出院5例(占10.2%),转上级医院治疗4例(占8.2%),死亡5例(占10.2%),死因为上消化道出血者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者2例、肝脑病1例。结论肝硬化合并肝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后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血糖水平均能获得明显改善。

  • 标签: 肝硬化 肝源性糖尿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患者:男,68岁。平素身体健康,因上腹部不适2个月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亦无明显家族史。患者2个月来感上腹部不适,无明显腹痛、腹胀,无明显消瘦。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基层医院查腹部B型超声(B超)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血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经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稍有改善,前来我院消化专科门诊就诊,医师建议再行胃镜检查。

  • 标签: 胰腺病变 门静脉高压 胃底静脉曲张
  • 简介:急性胆胰腺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占急性胰腺炎的50%~70%。其中胆重症急性胰腺炎(bilesevereacutepancreatitis,BSAP)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提倡“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难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内镜介入治疗已逐步应用于胆性急性胰腺炎。为评价经内镜治疗BSAP的疗效,将我院2006年至2009年经内镜治疗的14例和同期常规治疗的21例BSAP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 内镜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瘤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顺义区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老年aSAH患者共106例作为aSAH组,收集同期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正常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aSAH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出院,出院后3、6及12个月时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定,对照组患者就诊时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应用北京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同时应用修订版长谷川智能量表和痴呆简易筛选量表进行校正。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SAH组与对照组的MMSE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51±1.20)vs(27.01±3.72)分,P<0.05]。aSAH患者出院3个月时的认知损害发生率最高,执行能力、言语理解及表达力、言语命名能力、言语复述、注意力及计算力和短程记忆力亚项得分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的干预方式(OR=1.667,95%CI0.567~6.468;P=0.027)、H分级(OR=1.126,95%CI0.518~2.755;P=0.002)和Fish分级(OR=1.297,95%CI0.477~1.982;P=0.028)与认知损害显著相关。结论aSAH后的认知损害多在发病后3个月内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言语、执行能力、注意力、计算力及短程记忆力方面,临床上应重视Fish分级和H分级的评估,早期识别认知损害的高危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损害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缺失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生长状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取C57BL/6小鼠(WT)和相同背景来源的A/d/h2基因缺失(Aldh2-/-,KO)小鼠的股骨和胫骨,PBS冲洗获得骨髓细胞组份,密度梯度离心收集单个核细胞白膜层,并进行细胞计数,同时观察不同基因型来源的细胞在不同的培养体系及不同时间点的生长特点,采用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吞噬实验和荆豆凝集素(FITC-UEA-1)结合实验验证EPC的状态和功能。结果Aldh2-/-小鼠的骨髓单个核(BMNCs)数目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显著降低(p〈0.05,n=7),但是成集落能力两组之间无差异。在M199培养基中培养不同基因型来源的BMNCs时,细胞呈链条状结构,而在EGM-2培养基中培养时,细胞呈集落式生长。培养第十天时,WT小鼠来源EPCs的Dil-ac-LDL和FITC-UEA-1双阳性率达到80.23±3.98%,而A/dh2-/-小鼠EPCs的双阳性率只有52.66±10.54%。培养至第三周时,CD31流式检测表明,Aldh2基因缺失降低EPCsCD31的表达。结论A/dh2基因缺失影响EPCs的增殖效率及功能。这一作用可能会影响其在临床缺血性疾病中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乙醛脱氢酶2 骨髓单个核细胞 内皮祖细胞
  • 简介:急性胆胰腺炎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梗阻和急性非梗阻两种类型.急性梗阻胰腺炎是指影像学提示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同时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的胰腺炎,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治疗及预防复发均具有肯定的作用,但对于有明确的胆囊结石、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而没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的急性非梗阻胰腺炎患者,需不需要行ERCP+EST+ENBD尚没有系统的研究和定论.

  • 标签: 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急性梗阻性 预防复发 临床分析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心源性与肺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分心源性呼吸困难组(543例)与肺呼吸困难组(484例)。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分析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亚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肺呼吸困难组不同肺功能亚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5163pg/ml)显著高于肺呼吸困难组(496pg/ml),P〈O.OO1;在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病因不同其血浆的NT-proBNP水平升高不同(3905.5-9379pg/ml),P=0.001;有并发症患者NT-proBNP水平(5615.4pg/m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4459.2pg/ml),P〈0.05,且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r=0.2826,p〈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145,p〈0.001)。在肺呼吸困难患者中,有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847.67pg/ml)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患者(373.96pg/ml),p〈0.001;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265pg/ml)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的患者(373.96pg/ml),p〈0.001。结论NTproBNP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及肺呼吸困难的特异性指标;心源性呼吸困难病因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最明显;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病情预后评估指标;肺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提示合并有呼吸衰竭。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 心源性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肝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以56例肝性溃疡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肝硬化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门静脉高压、胃肠粘膜淤血肿胀、胃泌素和组织胺增多、内毒血症及幽门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肝性溃疡具有发病年龄早、病程长、症状不典型、消化道出血率高及治愈等特点。

  • 标签: 肝源性溃疡 临床特点 诊断 肝硬化 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无疑为管理者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那么,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医院的发展如何在"新"字上做文章呢?有很多医院的院长着手在软件-管理上做文章,开始推行一些新的管理举措:如提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加强经营管理及美化就医环境,通过这些措施的推行的确使医院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医院发展 科技创新 管理理念 十六大报告 病人为中心 服务意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胆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胆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以急性胆胰腺炎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245例。其中,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鼻肠营养管鼻饲清胰颗粒及肠内营养患者133例(A组),对照组为同样于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并鼻肠营养管置入行肠内营养患者112例(B组)。比较2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降钙素原(PCT)降低水平、胰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腹胀缓解时间(3.8±3.2)d、腹痛缓解时间(2.6±2.1)d、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8±1.6)d、WBC恢复正常时间(2.6±1.3)d、总住院时间(9.4±2.1)d及术后PCT水平(2.59±2.33)ng/ml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2±2.4)d、(4.9±2.7)d、(4.4±3.7)d、(4.1±2.7)d、(12.6±3.3)d、(3.98±3.03)n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可解除病因、阻止急性胆胰腺炎病情进展,经鼻肠营养管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恢复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内环境平衡: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联合应用清胰颗粒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并缩短总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胆管支架 清胰颗粒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简介: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其以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动脉血管畸形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青壮年为高发。随着人类的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亦有所增加。由于老年人脑部结构的变化,造成一些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不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在临床工作中易造成误诊。我们就所观察到的32例以突发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报道,希望为神经科医生提供一些临床经验。

  • 标签: 眩晕 蛛网膜下腔出血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