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1 个结果
  • 简介:异位胰腺(heterotopicpancrease)系指完全脱离胰腺而独立存在的胰腺组织,与胰腺本身无解剖联系,又称速走胰腺(aberrentpancreas)或胰腺先天性异位,在胰胚胎组织学发育转化过程中发生异常所致,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胃和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胃肠道异位胰腺表现特征的认识。

  • 标签: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 胃肠道异位胰腺 文献复习 先天性疾病 胰腺组织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SAP术后并发胃十二指肠瘘的原因、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例SAP术后并发胃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SAP患者,4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例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及开放式蝶式引流,10例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胰床松动及腹腔闭式引流。其中发生十二指肠瘘12例(66.7%),胃瘘6例(33.3%),发生于术后3周之内14例(77.8%),术后3周之后4例(22.2%)。16例(88.9%)经引流、冲洗脓腔、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65d。2例(11.1%)分别死于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并发腹腔间室隔综合征(ACS)和NODS。结论SAP术后并发胃十二指肠瘘经过恰当的非手术治疗是可以获得痊愈的。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手术后并发症 胃十二指肠瘘
  • 简介:患者男,45岁。因上腹部疼痛6h入院。体检:全腹弥漫性压痛、反跳痛,以脐周为甚,肠鸣音弱。血淀粉酶高于正常,CT示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给予抑制胰腺分泌,抑酸、预防感染治疗。入院后3周CT示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图1)。入院后4周,患者进食有轻度腹胀,口服得每通等胰酶制剂后症状缓解。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十二指肠内瘘 上腹部疼痛 自愈 急性胰腺炎 入院后
  • 简介:AP的发生多与胆石症、胆道感染、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但仍有5%~25%的病因不明^[1]。虽然有文献把邻近乳头的十二指肠憩室炎作为AP的一个病因,但由于十二指肠镜及上消化道钡透检查在该病中应用较少,因而该病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现对3年多来我科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与AP发生的关系。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憩室炎 病因不明 十二指肠镜 胆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方式的演变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至2008年福建漳州市医院普外科行PD的165例患者资料.其中行单纯PD138例,行保留幽门的PD(PPPD)14例,行扩大PD13例.PD残胰重建方式:捆绑式胰空肠吻合(彭Ⅰ式)68例,胰胃吻合61例,传统的胰空肠吻合30例,孔式的胰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6例.结果1988年至1998年(前10年)行PD50例,其中单纯PD42例、PPPD8例,无扩大的PD;术中平均出血(620±180)ml,平均输血(530±120)ml,平均手术时间(6.5±3.5)h;吻合口瘘发生率14.0%(7/50),围手术期病死率4.0%(2/50).1999年至2008年(后10年)行PD115例,其中单纯PD96例、PPPD6例、扩大的PD13例;术中平均出血(360±110)ml,平均输血(400±60)m],平均手术时间(3.0±2.5)h;吻合口瘘发生率3.5%(4/115),围手术期病死率0.9%(1/115).术后109例得到6个月~5年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95/109)、54.1%(59/109)和39.5%(43/109).结论后10年PD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胰瘘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前10年显著下降.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与胆总管结石、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6年行ERCP检查的462例患者资料,分析JPD与胆总管结石、胰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总的JPD检出率为27.5%(127例),JPD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从〈50岁的4.6%(4/87)到〉80岁的56.4%(22/39,P〈0.05)。JPD患者中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为74%(94/127);JPD直径〉1.0cm者,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79.6%(82/103),明显高于JPD直径≤1.0cm者的50.0%(12/24,P〈0.01),但JPD数量与结石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不伴胆总管结石的JPD患者胆总管直径为(1.47±0.54)cm,显著大于不伴胆总管结石的无JPD患者的(1.20±0.54)cm(P〈0.05)。JPD患者胰腺炎发生率为8.66%,明显高于无JPD患者的3.58%,但JPD与ERCP术后胰腺炎无相关性。结论JP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及胰腺炎发生的因素之一。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胰腺炎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 简介: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肝动脉变异情况,分析其变异类型以及术中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结果通过术前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DSA)造影及术中对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100例患者发现16例肝动脉变异。14例(14%)患者出现替肝动脉,其中10例为替肝右动脉(10%),8例发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4%)为替肝左动脉,3例发自胃左动脉,1例发自肝右动脉。14例变异血管直径0.3—0.6cm,平均0.47cm,术中均予以保留。1例(1%)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伴行门静脉出可触及变异动脉进入肝脏,血管直径0.4cm,术中予以保留。1例(1%)变异动脉发自胰头方向进入右肝,血管直径0.2cm,动脉夹闭1h后离断该血管。结论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发现的肝动脉变异,必须根据血管直径、阻断变异血管时肝脏变化及血管科建议,判断是否保留变异血管。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动脉 变异(遗传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8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十二指肠溃疡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是治疗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多个研究表明,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是影响whipple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比较不同年代在本中心行whipple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对术后并发症影响,探讨在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监护较过去都有很大提高的现在,术前血胆红素浓度是否仍然是影响whipple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胆红素浓度 术后并发症 WHIPPLE术 血清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内镜技术和器械的进步,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我们近年开展此项技术,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十二指肠镜
  • 简介: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胰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首选方法,但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泛、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0例资料,探讨空肠输入袢和输出袢之间布朗吻合对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输入袢梗阻、胆漏、胰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 标签: 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 Braun氏吻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中施行早期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治疗术后胰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间行PD术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术后胰瘘高危患者87例,根据术后引流管处理方式将其分为术后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组(观察组)和常规引流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胰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共计40例。对照组共计47例,2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与手术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后总体胰瘘发生率、胃瘫、胆瘘、出血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无差别,但观察组B、C级胰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vs34.0%,P〈0.05),腹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vs4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0.0%vs83.0%,P〈0.05),但2组间死亡率无差别;术后早期持续负压引流能降低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1.93±7.14)vs(28.70±12.45)d,P〈0.05)及临床花费((6.48±1.20)vs(7.52±1.46)万元,P〈0.05)。结论在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中,术后早期持续负压引流降低了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中B、C级胰瘘、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和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花费,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引流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对术后胰瘘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已公开发表的比较术中大网膜包裹与不包裹胰肠吻合口对患者术后胰瘘、出血影响的所有随访严密的临床研究,检索出14篇英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筛选出4篇文献共2971例患者。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判断OR值及95%置信区间。结果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组1129例,无大网膜包裹组18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不能预防术后胰瘘(OR=O.81,95%C10.40—1.63,P〉0.05),也不能预防术后腹腔内出血(OR=0.67,95%C10.28~1.59,P〉0.05)。敏感性分析发现:无大网膜包裹组患者术后胰瘘率更低(OR=1.24,95%C,1.03~1.50,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使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不能预防术后胰瘘及腹腔内出血.但大网膜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还需规范的、足够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出血 大网膜
  • 简介:异位胰腺为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近年来,由于内镜及内镜超声技术发展,其检出率有增加趋势。本文回顾21例经病理证实的异位胰腺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芮镜表现及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异位胰腺 内镜表现 临床表现 病理分析 先天性发育异常 超声技术
  • 简介: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剧烈瘙痒性炎性皮肤病,此病经常影响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皮疹的特点是瘙痒性丘疹和斑疹,易演变为脱屑和苔藓化,呈典型的屈侧分布.,在大多数情况下,此病与个人或家族的异位性(季节性鼻炎、哮喘或湿疹)有关。

  • 标签: 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湿疹 炎性皮肤病 季节性鼻炎 瘙痒性 复发性
  • 简介:各位朋友、各位同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日趋明显的社会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胰腺疾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重症胰腺炎临床救治、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慢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 标签: 胰腺疾病 学术研讨会 超声内镜 上海 二次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