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胆管炎发生时间、发生率和发生次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行Kasai手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38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就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抗生素、激素、胰高血糖素、熊去氧胆酸、肝泰乐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次日加用人免疫球蛋白2.5g/次,1次/d,连用3d。观察两组患儿1年内胆管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发生次数。结果两组胆管炎发生率,对照组发生胆管炎10例,发生率为52.63%,研究组发生胆管炎8例,发生率为4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p=0.516。对照组发生胆管炎的时间平均为(42.05±13.63d),研究组平均为(66.16±15.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平均发生次数为(1.53±0.82)次,研究组为(3.68±1.7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延缓Kasai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时间,减少1年内患儿胆管炎的发生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胆道闭锁 人免疫球蛋白 肝门空肠吻合术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5岁.因食欲减退、厌油、恶心、乏力、尿黄10多天而于1998年5月¨日到我院门诊就诊.体查:T37.5℃,P82次/分,BP16.53/9.60kPa,神疲,巩膜黄染,颈静脉无怒张,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扩大,心率84次/分,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2.0cm触及,质软,有轻触痛,脾未触及,余无异常.

  • 标签: 例报告 出现酷似 图形例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差的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发热时间、惊厥发作时间均明显长于预后好的患儿,预后差的患儿入院时多伴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颅神经麻痹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预后差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低于预后好的患儿,脑电图高度异常的比例高,多伴有脑CT异常及低钠血症,(P均〈0.01)。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的相关因素为:意识障碍、发热、惊厥时间长,脑电图重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数低及低钠血症。

  • 标签: 预后 病毒性脑炎 儿童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6岁,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既往有青霉素、先锋霉素及乳制品过敏史.麻醉前检查:BP13/8kPa,P97次/分,R24次/分.一般情况好,皮肤粘膜无异常,除心前区杂音外无异常体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时间等结果正常.

  • 标签: 例报告 肝素过敏 过敏例
  • 简介:目的:探讨中年发生猝死的原发疾病,诱发因素及病因.方法:对我院近8年发生猝死的18例中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其心脑性猝死的发生率,猝死的诱发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我院中年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50%,脑性猝死占38.89%,过度劳累、饮酒和精神因素是其常见诱发因素.结论:中年猝死重在预防,在及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应尽量避免其诱发因素.

  • 标签: 中年人 猝死 病因 心电图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老龄急腹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4年间收治的123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患者中治愈101例(占82.1%),好转10例(8.1%),死亡12例(9.8%).结论:高龄急腹症病变迅速,手术治疗并发症率及死亡率高,年龄并非老年人手术治疗禁忌证及致死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重要脏器储备功能、急腹症严重程度、就诊时间及有效的治疗.

  • 标签: 高龄 急腹症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工合成柴胡皂苷a的方法,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高碘酸钠法合成SSa-BSA和SSa-PLL,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定抗原是否合成成功,ELISA法鉴别抗原是否有免疫原性。结果经薄层色谱鉴定,SSa抗原合成成功,ELISA法测得合成的人工SSa抗原效价达180000。结论高碘酸钠法合成SSa人工抗原,操作简单,利用合成的抗原可用于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

  • 标签: 柴胡皂苷 抗原合成 免疫原性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5年前开始感上腹部隐痛,空腹痛明显,进食或用手按压上腹部疼痛可缓解,痛时有返气嗳酸,疑为胃炎,服食胃得乐、654-2片,可止痛.无呕血及黑便,于2001年3月6日来院作X光钡餐检查,诊断胃窦部结节状肿瘤,建议作纤维胃镜检查,拟为胃窦部2.5cm×2cm结节状隆起,表面充血,诊断胃肿瘤性质待查收住院.

  • 标签: 瘤例 胃窦血管 血管瘤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征,总结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自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42例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和急诊留观的老年病人急性左心衰竭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和漏诊17例(占40.5%);所有病人均接受综合治疗,有效率达92.9%.结论: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易误诊或漏诊,及时正确的综合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左心衰竭 诊治体会 漏诊 综合治疗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JLN拭子病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9例HFMD患儿采集咽拭子(其中19例于恢复期采集咽拭子复查),以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负荷量并做对比分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为肠道病毒71(EV71)检测阳性,其中合并甲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感染各1例,副流感病毒感染4例。急性期患儿EV71病毒负荷水平明显升高,恢复期病毒水平显著下降,8例恢复期患儿病毒检测阴性。结论:2010年秋冬季佛山地区儿童HFMD病原以EV71为主,在流行季节可出现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咽拭子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是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诊断的快速有效手段。HFMD临床表现轻重与患儿咽部EV71病毒负荷量无相关性,患病早期病毒呈高水平表达,抗病毒治疗宜尽早实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儿童 肠道病毒71型 荧光定量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闭合复位交叉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及Ⅲ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6例GartlandⅡ、Ⅲ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临床资料,均进行急诊手术,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经皮穿针固定,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术后3-6周均全部痊愈,其中28例恢复优,占77.8%,恢复良好6例,占16.7%,可1例,占2.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术后1例患者发生轻度肘内翻畸形,无针道感染、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4周与第8周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闭合复位交叉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及Ⅲ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诊闭合复位 交叉经皮穿针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因“车祸致胸部外伤伴呼吸困难2小时”于2011年1月26日12:30急诊入住我院ICU。入院时查体:神志模糊,体温不升,P117次/分,R32次/分,BP75/45mmHg,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部CT示心包积液。入院时诊断:(1)胸部闭合伤:心脏挫裂伤,心包积液;(2)心源性休克。即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抗休克等处理,并于16:20送手术室行急诊手术。

  • 标签: 急诊手术 心脏损伤 麻醉 心包积液 颈静脉怒张 心包摩擦音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57岁。因咳嗽流涕、头痛1天于2000年7月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二星期前行疝气手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查:体温38.9℃、呼吸18次/分、脉搏85次/分、血压15/10kPa,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听诊未闻及杂音,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安痛定2毫升肌注,约10分钟后出现头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安痛定 过敏史 上呼吸道感染 血压 湿性罗音
  • 简介:自缢的死亡率较高,我院急诊科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协作曾抢救1例自缢致呼吸、心搏骤停者,经心肺复苏20分钟心脏复跳,自主呼吸恢复,但陷入昏迷状态,并发肺水肿、脑水肿,经应用大剂量ATP、胞二磷胆碱、速尿和复方丹参液等综合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停抢救 呼吸心跳 心跳骤
  • 简介:1病例摘要女性,21岁,因剧烈头痛3小时,伴失语2小时,呕吐3次于1998年11月4日入院。患者于夜间睡觉时突然剧烈头痛,呈血管搏动样胀痛,呕吐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四肢微抽搐,当时能与家人说话,构音不清,约1小时后呼之不应,无发热,无大小便失禁,由家人急送人院。既往在12岁及16

  • 标签: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小便失禁 剧烈头痛 脑脊液置换术 构音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75岁,左腰、髋痛3天,昏迷10分钟,于2000年2月29日12N入院.3天前开始左腰髋痛并向左下肢放射,午饭后突然昏迷10分钟,入院时已清醒.既往无糖尿病史.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例报告 夹层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CUMS大鼠抑郁模型,研究尼美舒利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5-HT1A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尼美舒利(3、6和12mg·kg-1)和氟西汀(3mg·kg-1)在造模完成后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21d。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降低(P<0.01),静止不动的时间较正常组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进入总次数和开臂次数及停留时间百分率均较正常组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丢失和核固缩明显增多,海马CA1区、CA3区5-HT1A表达强度低,阳性颗粒数目少且着色浅淡。

  • 标签: 尼美舒利 抑郁 免疫组化 海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超声造影对老年胃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超声科接受胃超声造影检查患者160例,均予以胃部造影剂并给予患者相同的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spss10.0进行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胃超声造影检查总准确率为90.41%,其中胃炎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5.24%,胃溃疡检查结果准确率91.89%,胃息肉检查结果准确率86.96%,胃癌检查结果准确率为87.56%。结论老年胃病灶各指标变化与胃超声造影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可用于老年胃病灶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胃超声造影 老年人 胃溃疡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