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总结40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rncelltransplant,HSCT)患者在造血干细胞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认为在造血干细胞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过敏反应及脂肪栓塞的发生,使用不带滤网的输血器;准确记录输入造血干细胞的量,严格遵守造血干细胞解冻的规章制度,是造血干细胞有效注的关键。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输注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 简介:对176例肿瘤病人进行CIK细胞回,结果176例病人接受CIK细胞回,有6例病人出现发热,8例病人出现寒战后发热,5例病人有皮肤红疹,1例病人有过敏性休克前期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

  • 标签: 肿瘤病人 CIK 回输
  • 简介: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μm~15μm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0μm~300μm[1],是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些看不见的微粒进入人体引起的反应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2003年,一项对1例曾进行40L液体注的病人的研究发现。

  • 标签: 静脉用药 洁净级别 微粒污染 配液质量 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芦荟外敷治疗静脉注外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静脉注外渗致局部肿胀、瘀血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硫酸镁湿敷,治疗组用鲜芦荟外敷,观察局部组织肿涨瘀血的消退时间。[结果]鲜芦荟组局部组织肿涨消退时间短于硫酸镁组。[结论]鲜芦荟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致局部肿胀的疗效优于50%硫酸镁。

  • 标签: 鲜芦荟 硫酸镁 静脉输注
  • 简介:自体血液回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无输血反应,无需验血,缓解血库压力,解决特殊血型患者输血的要求,尊重部分宗教人士的信仰。术中我们进行自体血液的采集、分离、清洗和回收;解冻血细胞的分离、清洗和回收,可以在短时间内应用到紧急患者急救治疗中,特别是在库存血短缺时患者的急救中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自体血液回输 患者 应用 护理 手术 血液回输技术
  • 简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尤其是长期输液者(老年病人)的应用,已是静脉给药方法的主要途径。在治疗过程中,静脉穿刺针头内回血凝集,使针头不畅,输液受阻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采取拔针重刺,观察及检测了14例针头内回血凝集后血块形成的大小变化,结合患者在心脑血管方面的病变,运用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及阐明了血块再回体内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危害,提出静脉穿刺针头阻塞时,护士严禁采取加压推注、挤压输液器等方法,防止血块进入体内引起栓塞。

  • 标签: 静脉留置针头 回血凝集 危害
  • 简介:学龄前儿童易患各种常见疾病,是门诊输液的常见群体。静脉注对儿童而言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处理不好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门诊患儿病情较轻,护理人员往往比较注重完成操作任务,低估了患儿对穿刺的恐惧和疼痛。为此,我科2006年起加强对学龄前患儿静脉注操作前、中、后护理干预,以增强患儿的配合度,提高穿刺率,减轻患儿的疼痛,保证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学龄前患儿 静脉输注 护理干预 门诊输液 学龄前儿童 常见疾病
  • 简介:静脉注多巴胺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儿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儿静脉注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多巴胺 静脉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术中自体血液回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116例急诊抢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术中异体输血法,研究组采取术中自体血液回法,比较两组的血常规、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结果:术前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术前后的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的血常规指标低于术前,P<0.05。术后对照组的血常规指标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1.72%)低于对照组(12.07%),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法安全可靠,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急诊抢救手术 基层医院 自体血液回输
  • 简介:[目的]探讨骨科病人静脉注重复穿刺的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将我科668例输液病人在其输液期分成A、B两组进行观察、了解和分析。[结果]B组282例输液病人因各种外部因素被造成重复穿刺(占92%),原因为护士的穿刺技术不熟练;输液管理宣教无力度,护理知识缺乏,对骨科病人要求禁止在患肢注射不了解;病人对血管的保护重视不足及无法接受新技术的思想,未协调好输液和检查时间等都是导致重复穿刺的原因。[结论]通过对A、B两组观察与分析,A组采用高资历人员及对原因行有效措施,避免重复穿刺,A组重复穿刺率下调到21%,减轻疼痛及保护血管,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支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注 穿刺 对策
  • 简介:总结了72例使用肠内营养注泵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重视营养评估及心理护理,规范肠内营养流程和注泵的使用,及时处理并发症,避免安全隐患,同时做好患者活动、睡眠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本组1例放弃治疗,1例不能耐受置管及胃肠道反应改用肠外营养,50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治疗后好转,20例未诉不适。

  • 标签: 肠内营养输注泵 护理
  • 简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目前较为广泛。给药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护理风险事件。门诊输液室由于病人流量逐年增加、各种新药的开发使用、同一药物多种商品名、联合用药增多等多种原因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不断增强。本文通过评估我院门诊输液室的用药护理风险,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风险评估 用药护理 静脉输注 静脉输液病人 护理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热敷在静脉注β-七叶皂甙钠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静脉注β-七叶皂甙补液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用40℃-60℃温水毛巾外敷于穿刺点以上2cm-3cm皮肤处,再用50℃-70℃热水袋置于其上,维持湿热温度,直至补液结束。对照组80例,按传统方法静脉注。[结果]两组间静脉损伤发生率、输液的通畅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β-七叶皂甙钠时,局部湿热敷可以减少静脉损伤,减轻病人肢体疼痛,保持输液通畅。

  • 标签: Β-七叶皂甙钠 局部 热敷 静脉炎
  • 简介:手术后通过留置针静脉注既满足了病人补液及用药的需求,又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血管的破坏,但部分病人在术后留置注期间发生了上肢肌肉损伤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了发生此种情况的原因、治疗、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引起临床护理人员重视,有效预防此类情况发生。

  • 标签: 持续静脉输注 肌肉损伤 护理方法 留置针 手术后 临床护理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蒜素注射液来源于大蒜经高温提取的中药制剂,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原虫和滴虫所引起的妇科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也可用于防治急慢性菌痢和肠炎、百日咳、肺结核。特别对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机体和因抗生素的应用引起念珠菌感染的病人疗效满意,又因是中药制剂,副反应相对较小,所以大蒜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易受病人接受。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输液穿刺部位及其沿静脉走向有明显的刺痛感,咳嗽(干咳、呛咳),咽喉部刺痒,颜面潮红,全身灼热感,出汗,口腔及体表蒜臭异昧,不良心理反应。

  • 标签: 大蒜素注射液 不良反应 静脉输注 广谱抗生素 护理 不良心理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瘘病人采取肠液回联合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的价值。方法:择60例患者,分对照组-肠液回,观察组-肠液回联合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瘘病人采取肠液回联合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改善患者指标,安全性高。

  • 标签: 肠瘘 肠液回输 肠内营养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并分析自体血液回在脊柱颈椎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进行脊柱颈椎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实施异体输血操作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自体血液回操作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血量输出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为(1114±77)ml、(523±147)ml、(200±59)ml、(307±53)ml,参照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分别为(1299±68)ml、(866±124)ml、(315±104)ml、(469±41)ml,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脊柱颈椎手术过程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操作及优质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有效节约血库存血量,临床意义存在,值得提倡。

  • 标签: 脊柱颈椎手术 自体血液回输 优质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中心实施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未实施细节管理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实施细节管理作为观察组,其中参与研究的医务人员42名,比较两组科室满意度和业务评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78.57%,P

  • 标签: 静配中心 细节管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