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节性痒疹患者采取火针+卤米松+硫磺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纳入的1例结节性痒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采取火针+卤米松+硫磺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结节性痒疹症状减轻。结论:结节性痒疹患者采取火针+卤米松+硫磺治疗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该联合干预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火针 卤米松乳膏 硫磺乳膏 结节性痒疹 个体化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体位对肌内注射盐酸桂嗪注射液出现晕厥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40例肌内注射盐酸桂嗪注射液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患者采用卧位注射,对照组120例采用坐位注射,观察两组晕厥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无1例患者出现晕厥,而对照组38例患者出现了晕厥,两组晕厥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卧位注射盐酸桂嗪注射液可减少或避免患者晕厥的发生。

  • 标签: 晕厥 盐酸布桂嗪注射液 体位 肌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包皮环切术后伤口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患儿162例,术后用盐酸金霉素眼均匀的涂伤口一圈,再用常规包扎。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敷料都固定良好,无一例脱落;术后换药时,伤口不粘连,无明显疼痛;术后无血肿、无感染、无龟头坏死及桥皮发生。结论  用金霉素眼换药方法能使术后换药时伤口不粘连、不出血、不疼痛、弹性固定、不脱落,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促进伤口的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各级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金霉素眼膏 包皮环切缝合器 小儿包皮过长 术后换药 效果
  • 简介: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属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属抑菌药,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

  • 标签: 克林霉素 萘普生 配伍禁忌
  • 简介:目的观察热敷加喜疗妥治疗肌内注射后硬结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肌内注射后臀部发生硬结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水温50-60℃浸透的纱布热敷肌内注射硬结,每次20min,3次/d;实验组采用热敷肌内注射硬结部位20min,再用喜疗妥在硬结部位外涂3-5min,3次/d。观察两组臀部肌内注射后硬结直径的大小,并记录肌内硬结软化程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有效75例,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63例,治疗有效率为84.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χ2=15.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敷加喜疗妥能有效地消除肌内注射后引起的臀部硬结,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护理时间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内注射 硬结 热敷 喜疗妥
  • 简介:【摘要】 目的 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复方盐酸卡因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牙体牙髓炎患者8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参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进行麻醉,实验组给予复方盐酸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情况。结果 实验组麻醉情况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对减轻小儿静脉滴注刺激性药液致疼痛的效果。方法50例静脉滴注氯化钾的患儿,单日予局部热敷,双日用复方利多卡因局部涂抹,采用面部表情量表评估患儿输液时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种方法减轻疼痛效果比较,x^2=47.45,P〈0.01。结论减轻小儿静脉滴注刺激性药液引起的疼痛,复方利多卡因局部涂抹优于热敷法。

  • 标签: 儿童 静脉输液 疼痛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中中药熏洗+克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诊治的96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均分后进行不同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予以中药熏洗+克霉唑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总疗效(95.83%)高于仅采用克霉唑治疗的对比组(83.33%),且治疗后3个月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比组(2.17%<22.50%),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中药熏洗 克霉唑乳膏 念珠菌性阴道炎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糠酸莫米松外敷治疗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患者按发生时间的顺序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用糠酸莫米松外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热敷。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瑶M一一13.65,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糠酸莫米松外敷治疗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硫酸镁湿敷。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静脉炎 糠酸莫米松乳膏 硫酸镁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局部浅表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对行皮肤疣冷冻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以笑脸法和自我感觉评价法观察复方利多卡因对不同皮肤组织局部浅表麻醉后治疗过程的疼痛程度,同时开展心理干预。以手指法观察冷冻术前后患者恐惧心理的变化。结果复方利多卡因对面部、手足、胸部、颈/腋下、会阴部等体表部位均显示较好的局麻效果,不同体表部位的麻醉效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恐惧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绪论复方利多卡因具有良好的局麻效果;复方利多卡因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皮肤疣冷冻治疗患者的恐惧心理。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皮肤疣 麻醉 冷冻治疗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平喘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阻肺患者咳喘的临床护理作用。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收治慢阻肺咳喘患者病例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取平喘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常规护理方式,将咳嗽气喘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60例中总有效为52例,总有效率为86.67%,比实验组患者60例中有59例患者总有效的98.33%要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33%、85.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检验结果呈现出P<0.05。结论:在治疗慢阻肺咳喘患者时,平喘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使患者咳嗽气喘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和缓解,并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上来,其应用推广和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平喘乳膏穴位贴敷 耳穴埋豆治疗 慢阻肺患者咳喘
  • 简介:盐酸罗非班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静脉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有研究发现,该药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术后的血栓形成、无血流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术中应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GPⅡb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 简介:总结4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行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超短波辅助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加强雾化吸入护理,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重视超短波治疗护理,做好皮肤损伤预见性护理;加强排痰护理,落实预防交叉感染措施。患儿治疗7d后,优27例、良11例、可2例,总有效率为100%。

  • 标签: 急性支气管炎 布地萘德 氨溴索 超短波 护理
  • 简介:为解决产妇分娩后72h内乳汁分泌与新生儿需不同步致母乳喂养率低的问题.作者将自制泌Ⅰ号应用于产妇促。结果显示:(1)实验组产妇产后4~6h泌充足率平均为514%;;7~18h升至97.9%;对照组产后4~6h为0;7~18h为2.6%。(2)实验组在产后12h乳房较对照组明显充盈。经统计学χ^2检验各组间差异显著(P<0.0.01)。提示泌Ⅰ号能使产妇泌始动期由产后72h以上,提前66~68h。

  • 标签: 产后 泌乳 对照组 临床研究 自制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4例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实施不同药物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过药物治疗干预后,病情均有一定缓和。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比对照组指标恢复较好(P<0.05),其治疗有效性相对更高(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实施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有效帮助患儿病症缓解,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盐酸氨溴索 联合治疗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盐酸啡注射液用于纠正全麻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的简要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4月文献,在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版本软件进行Meta分析。连续性数据合并效应量为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二分类数据合并效应量为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 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患者 5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盐酸啡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 患者用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43(95%CI:-1.03,-0.17,P>0.05),术后Ramsay评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04(95%CI:-0.28,0.36)P>0.05)副作用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上都要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呼吸抑制OR= 0.14(95%CI:0.04,0.47),恶心呕吐OR= 0.22(95%CI:0.11,0.42)。

  • 标签: 盐酸纳布啡 全麻术后镇痛 Meta分析
  • 简介:患者,女,52岁,护士。因颈椎病、肩周炎于2004年10月6日遵医嘱口服丁美酮(nabunmtone,NAB),4粒/晚。用药至第7天服后30min,手指、足趾侧面皮肤奇痒,潮红,随后四肢远端开始水肿,并呈向心性蔓延,约20min后上肢水肿达肘关节。下肢到踝关节上2—3cm,两侧对称,皮肤有紧张感,屈肘、足背屈时有障碍,别无不适。疑为NAB过敏,随即呼叫120,约10min到达本院急症科。患者述周身瘙痒,指缝、鼻孔、耳道、眼睑尤甚,稍感胸闷。查心率96次/min,血压正常,四肢远端水肿,双眼睑高度水肿。立即给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嘴,吸氧3L/min,约5min后奇痒减轻,30min后消失,无明显不适感。2h后水肿全部消失,无功能障碍。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萘丁美酮 上肢水肿 功能障碍 10月6日 2004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盐酸罗非班和肝素钠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展开回顾性总结,且将这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进行评估、判断、实施和评价。结果:联合盐酸罗非班和肝素钠用药、实时监测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使得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下降,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结论:联合应用盐酸罗非班和肝素钠,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并且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梗死、痉挛。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 肝素钠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