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将23384例输液中心药物过敏试验患者,按年龄及药物类型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11693例,包括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与对照组11691例。包括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TAT组。观察组在注射前先用75%乙醇消毒皮肤,再用O.9%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局部皮肤后注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在注射前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的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TAT组假阳性率比较,均P〈O.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药物过敏试验先采用75%乙醇消毒后再用0.9%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局部皮肤,能有效降低过敏试验假阳性发生率,最大限度保证敏感药物的正常使用.而且方法简单、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内注射 过敏试验 假阳性 75%乙醇 0.9%生理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镜下胃造口患者家庭肠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科室2018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经镜下胃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例经镜下胃造口患者为对照组,30例经镜下胃造口患者为观察组。两者均予经镜下胃造口肠营养支持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家庭肠营养护理。收集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镜下胃造口患者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家庭肠营养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疗效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总结19例危重患者经镜下胃造瘘术肠营养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正确实施经造瘘管喂饲营养液、给药,做好造瘘口周围皮肤、造瘘导管的护理,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加强带管出院患者的指导。19例中2例死亡、11例带管出院、6例仍住院治疗中。

  • 标签: 危重患者 胃造瘘术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眼手术前不剪除睫毛备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9年6—9月收治于我院择期行内眼手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传统的术前准备方法剪除睫毛,实验组术前不剪睫毛,其他消毒过程两组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日晨常规洗眼后、手术前消毒后即刻和手术后即刻3个时间点患者睑缘和结膜囊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以及术后第1、7和14天眼部刺激症状评分,观察剪睫毛并发症以及眼部不舒适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睑缘和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实验组眼部不适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第7和14天两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手术前不剪睫毛不会增加术后细菌感染的风险,且有助于减少术后患眼的不适症状。

  • 标签: 内眼手术 剪睫毛 备皮 眼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血管腔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狭窄的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56例行经血管腔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自体动静脉瘘狭窄患者为例,计算机分组为研究组(28例)以及对照组(28例),前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SF-36评分,不良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4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0%;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自体动静脉瘘狭窄患者进行经血管腔球囊扩张术治疗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手术患者的处理时,将缝合可吸收线不同粗细应用于其中对疤痕的影响。方法:以本院中2021年1月--2022年10月间接收的64例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作为试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组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含32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状况基本一致,对照组内患者采用1-0可吸收缝合线,实验组患者则选择3-0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两组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组医务人员进行研究,人员在手术完成后记录患者的疤痕残留状况,包括疤痕残留时间、疤痕色泽评分以及缝合美观度评分。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内患者的疤痕残留时间、疤痕色泽评分以及缝合美观度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较细的3-0可吸收缝合线在手术患者的皮肤缝合中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疤痕结果。这表明了手术医务人员可以考虑在手术中选择较细的可吸收缝合线,以改善患者的疤痕效果,提高患者的外观满意度。

  • 标签: 皮内缝合 可吸收线 疤痕 手术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高龄经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出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经镜下胃/空肠造口术治疗的高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及门诊随访;针对观察组患者,科室成立导管管理小组,出院后给予患者定期家庭访视及电话随访。在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期间导管并发症情况,并评估患者照护者导管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患者及照护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感染、堵管、腹泻、造口旁渗漏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照护者的导管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延续护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控制高龄PEG/J患者出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照护者的家庭护理能力,进而提升出院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 高龄 患者 出院 延续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采取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性护理,评价临床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在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30例患者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2/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3%。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发生术中不良事件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较低,且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综合性护理
  • 简介:如果把皮肤比喻为人的性格,那么最难缠的就是过于敏感的人,敏感性皮肤对所有的一切都那么难适应,动不动就会皮肤脱屑,出现红斑或湿疹、皮疹,感觉有发烫、烧灼、针刺或瘙痒等。根据皮肤科医师的说法,医学上并没有所谓“敏感性皮肤”这样的病名,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皮肤护理 手册 皮肤科医师 皮肤脱屑
  • 简介:目的评估老年患者PTCA术前的心理问题,探讨其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1月286例行PTCA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将老年患者PTCA术前心理分为紧张恐惧、焦虑、抑部3种类型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预防护理。结果术前有紧张恐惧心理56例,焦虑172例,抑郁32例。紧张恐惧最多见于心肌梗死患者。结论老年患者PTCA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理反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解除心理障碍,对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及术后早日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措施 预防 心理问题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病区2021年度SAP患者的敏感指标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21年12病区收集的61例留置胃管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四个季度的发生率,对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敏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采用连续性鼻饲喂养方式与间断性鼻饲喂养方式对SAP影响差异较小(P>0.05);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照顾者年龄及受教育水平、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评估,对SAP影响较大(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病区2021年度SAP患者的敏感指标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21年12病区收集的61例留置胃管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四个季度的发生率,对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敏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采用连续性鼻饲喂养方式与间断性鼻饲喂养方式对SAP影响差异较小(P>0.05);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照顾者年龄及受教育水平、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评估,对SAP影响较大(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TiRobot机器人辅助经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42例纳入研究,所分对照组(21例)在C臂监视下医师徒手经螺钉固定方式,观察组(21例)TiRobot机器人辅助经螺钉固定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针调整及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者,TiRobot机器人下经螺钉固定治疗,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复位良好。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机器人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县域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试认知度,临床工作人员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取消试的态度,为医院推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版)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对医生、护士、药师等进行认知调查,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82份,回收问卷265份,其中无效问卷17份,有效回收率为93.58%。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版)熟悉为9.81%,60.6%医务人员认为无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头孢类抗菌药需要打试,其中第一位理由是医务人员安全,第二位理由是医院未明确“不打试过敏”后果责任人。

  • 标签: 医务人员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 认知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策略和效果,为临床提供质量监测工具。方法 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模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急诊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构建相对应的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严格按照相关指标内容有序推进各项护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值得急诊护理实践中有效推行。

  • 标签: 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构建策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本院儿科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质控参照数据,将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数据与其对比,观察比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变化及患者对其满意程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儿科护理质量指标均明显改善,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

  • 标签: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由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在确定患者的个体状况后为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25名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由医务人员给予其常规护理,实验组25名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将心脏康复延伸护理应用于其中。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血清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心脏康复延伸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改善心功能和血清指标,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结果表明,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个体化的护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康复策略,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并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 临床疗效 心脏康复延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