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介入放射学以其微创、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护理对于介入医学的重要辅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外介入医学领域的扩大和发展,介入护理学也逐渐成为一门与内、外科护理学并驾齐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立的专科护理学。鉴于导管室环境特殊、材料繁杂、介入手术种类较多的护理特点和教学难点,针对实习护生采取了与临床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模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导管室 介入 护理 实习 进修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7例PICC管出院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依从性差是导致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影响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有健康知识缺乏、经济原因、交通不便、年龄大、文化程度偏低等。结论加强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自我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可提高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的依从性。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出院后医疗 病人依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管出院患者对导管进行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前往本院接受PICC导管换药的患者内随机选择100例,自制调查问卷分析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结果:100例患者内,皮肤过敏为4例,回血为3例,1例导管脱落,1例管道堵塞,总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为9例,发生率为9%。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知识缺乏、经济条件稍差、年龄稍大等。结论:对PICC导管维护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后,制定合理的干预对策,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保障管道畅通,提升疗效。

  • 标签: PICC 带管出院 导管维护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管出院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延续护理对于预防气管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选取74例管出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护理知识掌握水平更高;研究组气管导管并发症率更低;研究组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带管出院 延续护理 并发症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患有乳腺癌的病人在PICC管出院之后的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 方法 选择在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的40例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病人影响PICC管出院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40例患者中拒绝导管维护0例,自行延长时间或停止维护2例,忘记按时维护2例,自行更换维护方法1例,出现并发症未及时处理4例;影响乳腺癌病人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包括:担心PICC的并发症、对自身疾病信心不足、经济承受能力不足、家人的支持不足、自己无法掌握PICC维护方法。结论  乳腺癌患者出院之后对于导管的维护是决定PICC置管术能否完成全程化疗的关键。所以医护人员需要针对病人依从性差的具体原因,从而给予相对应的措施干预,提高别人的依从性,减少PICC导管的并发症

  • 标签: 乳腺癌 PICC带管出院 导管维护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深度对氧疗效果及病人舒适的影响.方法将胸外普胸手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鼻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8cm左右),实验组为导管插入3~4cm,观察SpO2、Bp、R、HR、口唇甲床颜色、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情况.结果两组在生命体征、SpO2、口唇甲床颜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单侧鼻导管吸氧插入深度以3~4cm较为适宜.

  • 标签: 鼻导管吸氧 插入深度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终端位置对导管留置的影响。方法对83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实施PICC置管术,观察导管终端位于不同位置时导管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导管终端位于上腔静脉与位于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的留置时间分别为(25.32±17.98)d和(5.60±3.10)d,差异有显著性(P〈0.01);导管终端位于上腔静脉时,1.37%的患儿发生导管终端周围皮肤肿胀发红,而终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时,发生率为7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当导管终端位于上述2位置时,患儿在静脉炎、堵塞、败血症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终端的理想位置是上腔静脉,置管时应尽量使导管终端置入上腔静脉。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终端 留置导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 导管护理干预 在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控制效果 进行研究。 方法: 将我院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 期间的 60 例留置导尿管的 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 导管护理 。 结果: 实验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 结论: 对 留置导尿管的 患者采取 导管护理 ,可有效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并有效降低尿路感染,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者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往往大于38度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陪培养出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

  • 标签: 血管,导管,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10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导管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患儿发生导管堵塞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7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分析导致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29%,相比对照组的71.43%更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管留置时间更长,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观察组发生率2.86%,结果比较P<0.05。结论:血凝块形成、药物残留、异物阻塞以及积聚物阻塞都是导致发生导管堵塞的重要因素,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患儿治疗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加强导管的维护,能够提高穿刺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导管堵塞 发生原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成立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小组,根据《2011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和临床特点设计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核查表,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核查表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核查表,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和导管维护时管理小组核查记录,及时反馈改进。2011年2月至8月,临床使用安全核查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02‰,较2010年6月至12月的5.80‰有降低。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安全核查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内,到我院肾内科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且发生血栓形成共30人确定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对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治疗措施,在此情况下给予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病人应用护理的作用和效果。结果:在本次入选的30名病人中,有6出现了堵管现象,通过溶栓等治疗方法后达到了正常透析的条件,并有1名病人采用的溶栓措施无效,及进实施了更换血液透析通路的治疗措施。结论:血栓形成将会对于透析治疗的疗效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病人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病人的不良状况,提高病人生活品质,有着借鉴应用价值。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血栓形成因素 护理
  • 简介: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需要缝针固定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推广应用,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导管移位等。导管移位的主要危险是有可能造成导管相关的感染,导致计划外拔管,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保证导管按计划正常使用,我科对2004年7月-2006年5月出现导管移位的3例患者分析了可能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导管移位 护理对策 PICC 原因分 经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实施PICC导管留置病人1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导管相关性感染组和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留置PICC导管病人中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者17例(9.4%),操作人员经验少、穿刺次数多、不正规换药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PICC导管容易发生相关感染,且与多个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