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夜班护士由于体内生物钟的改变、不规律的生活和休息及需经常参加抢救和护理危重病人,单独处理疑难问题不论在心理上与体力上都须承受较大的压力,生理消耗较大.因此,需要合理安排膳食,改善饮食质量,保证吃好、吃饱,使其每天摄入的能量,足以弥补消耗,夜班护士合理的膳食应具备下列几点:

  • 标签: 夜班护士 膳食调配 进食总量 食物营养 用膳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基于工时为基准的护理人员人力资源调配开展效果。方法:于2022.01-2022.12期间未采用人力资源调配;在2023.01-2023.12期间采用人力资源调配。比较不同时间管理效果。结果:2023年护理人员人均工时及主动加班情况较2022年时间长;2023年护理人员对调配管理及病人、护士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均高于2022年,并且参数差异成立(P<0.05)。结论:在护理人员人力资源调配中,采用以工时为基准的管理模式,利于提升护士及病人满意度,均衡各病区护理资源,于护理质量提升有显著增益。

  • 标签: 工时 护理人员 人力资源 主动加班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安全配药的实践体会。方法:从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未进行安全配药干预期间,行常规配药管理中选择800例个案设定为对照组,从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安全配药干预期间中选择800例个案设定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具体实践体会。结果:从数据结果分析中可知,观察组个案发生问题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安全配药被有效应用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一方面可最大化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实现药品的高效管理,避免药品因管理不当出现浪费现象,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安全配药 实践体会
  • 简介:摘要:《静脉药品集中配药质量管理规范》规定,静脉药物集中配药是指由医疗机构药学部依据医师开具的处方,并经过药师的适当性审查,在洁净的环境下,根据无菌操作的要求,对静脉药物进行添加和调配的一种操作,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在临床上直接静脉成品输液。如果医疗机构采用了静脉药物集中分配和供应模式,则应建立“药店静脉混合用药”服务,以保证静脉用药的无菌化,降低不合理用药,降低有毒药品对医护人员的伤害;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的给药方式,将会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方式,提高医疗服务。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成品输液 质量控制
  • 简介:静脉配置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简称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临床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核其配方的合理性后,在超净台装置内无菌操作,于静脉输液内添加注射药物,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滴入的药液。美国1963年建立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国内1999年建立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目前,美、英、澳、加、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均早已大规模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设置,这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2002年1月21日我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卫医发[2002]24号文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室),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近年来国内上海、北京等多家医院已陆续建立了PIVAS,我院2003年开始建立了PIVAS。

  • 标签: 药剂科 医院 职业间关系 药剂师 护士
  • 简介:总结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区域组长岗位设置与管理体会。结合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工作特点,在原护士长和责任组长为主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增设区域组长岗位,实施岗位管理,发挥区域组长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区域巡回、沟通协调和环境物品管理等功能。2年来,通过区域组长的细节管理,提高了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其中每日第一批药物的配置时间全程缩短600~800min;药品配置错误发生件数由2012年平均82起/月下降为2013年35起/月;护理人员无菌配置原则和操作规范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每日首批药物准时出仓率达到100%;提高了药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提升了区域组长的管理能力。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区域组长 管理
  • 简介: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动态调配机动护士,建立制度化的护理运作流程,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对于规模小、护理工作量不均衡的专科医院是一种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尝试。在办院时间短,毕业2年的全院护士占80%以上的情况下,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医疗护理工作。

  • 标签: 专科 护理 人力资源 开发 调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共6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差错调查问卷、职业倦怠量表对护士进行调查或评价,统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发生护理差错的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与未发生护理差错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职业倦怠感量表个人成就感、情感枯竭、去人格化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与护士职业倦怠感、个人成就感、情感枯竭及去人格化密切相关。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护理差错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VAS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实行的常规管理模式,并将2020年1月~12日实行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医疗干预的成功率、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失误率明显下降(P<0.05),护理干预的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护理人员(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减少了门诊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进而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静配中心员工管理制度以及人文关怀政策。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职的300名医护人员,对该300名医护人员的焦虑状况以及产生焦虑现象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自我评分普遍在40至92分之间,通过数据整理发现有38.35%的护理人员没有明显的焦虑状况出现,其中有40.33%的护理人员出现轻度焦虑状况,有14.13%的医护人员有中度焦虑状况,有7.18%的医护人员存在重度焦虑状况。且研究结果发现焦虑状况与医护人员年龄,工作年限,性格,职称等因素具有显著关联性。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存在焦虑状况概率较高,且与年龄,工作年限,心理状态等因素具有关联性,医院应当根据相关关联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程度。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护理人员 焦虑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配中心提高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月— 2020 年 1月该院开展的静配中心提高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临床资料 , 以 2019 年 7月— 2020 年 1月作为研究组 , 执行该院启动的静配中心提高药物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实施方案 , 与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 (对照组 ) 进行对比 , 观察实施前后静脉药物调配质量与效率改善情况。结果 工作人员素质欠缺、调配技巧匮乏、人员配置不足是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 分别占 70.0%、 56.7%和 40.0%。研究组药物配置总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 , 研究组药物配置失误率、药品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因素较多 , 针对调配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 丰富调配技巧 , 有助于大大提高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 , 值得医院广泛推广实施。

  • 标签: 静配中心 药物调配 制约因素 效率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相关化疗药物进行集中调配和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8年6月开始实施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化疗药物集中调配并开始安全防护管理措施的执行,按照实施管理的时间划分,对比实施管理前(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对照组)与实施管理后(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观察组)的药物调配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错配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输液 化疗药物 集中配置 安全防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评价静配中心集中调配的成品输液溶媒的适宜性,并探讨不同评价指标对其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性质、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静配中心提供的成品输液溶媒在适宜性方面表现良好,并能够满足医疗过程中的需求。结论 不同的评价指标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选择适宜的成品输液溶媒时,应综合考虑多个评价指标,以确保所选择的溶媒在各个方面都达到要求。

  • 标签: 静配中心,集中调配,成品输液溶媒适宜性,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糖尿病护理联用健康宣教和饮食调配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糖尿病患儿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健康教育和饮食调配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血糖等指标。结果: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试验组数据分别是(5.87±0.93)%、(5.97±0.82)mmol/L、(7.21±1.64)mmol/L,和对照组数据(7.42±1.25)%、(6.83±0.94)mmol/L、(9.03±1.73)mmol/L相比更低(P<0.05)。关于家属满意度,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数据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儿童糖尿病护理联用健康宣教和饮食调配法,血糖降低更加明显,家属满意度改善更为迅速。

  • 标签: 健康宣教 应用 儿童糖尿病 饮食调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糖尿病护理联用健康宣教和饮食调配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糖尿病患儿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健康教育和饮食调配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血糖等指标。结果: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试验组数据分别是(5.87±0.93)%、(5.97±0.82)mmol/L、(7.21±1.64)mmol/L,和对照组数据(7.42±1.25)%、(6.83±0.94)mmol/L、(9.03±1.73)mmol/L相比更低(P<0.05)。关于家属满意度,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数据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儿童糖尿病护理联用健康宣教和饮食调配法,血糖降低更加明显,家属满意度改善更为迅速。

  • 标签: 健康宣教 应用 儿童糖尿病 饮食调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阶段护理垂直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调配的方案与实践效果。方法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成疫情防控管理小组,组成应急梯队人力储备,病区人力资源调整方案,分析人力资源调配的事件效果。结果 通过护理垂直管理,2022年全年统筹和协调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共5200人次,应对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核酸采集等工作。结论 护理垂直管理模式,集中了护理人力资源,利于护理人力的自由调配,为疫情防控工作储备了充足的护理人力,提高了紧急情况下人力调配的效率。

  • 标签: 护理垂直管理 人力调配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模式的建立以及优化措施。方法:本次选择80名护理人员,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建立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模式,可以实施潮汐式调配、片区化机动管理。分析调配前后护理人员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优化后的调配管理,护理人员的总体质量以及动态调配、弹性排班维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开展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模式,有利于优化护理人员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 标签: 综合医际 人力资源调配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视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1年7月,未实施目视管理的调配中心32名护理人员及123567例调配总量作为实施前组,将2021年8月-2021年10月实施目视管理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32名护理人员及123678例调配总量作为目视组,统计目视管理实施前后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率。结果:目视组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考核合格率分别为81.3%、84.4%,实施前组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考核合格率分别为56.3%、71.8%,目视组差错率为0.027%,实施前组差错率为0.067%,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目视管理 理论与实践考核 差错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护理质量管理对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100人,医护人员20人,结合信息随机分组,每组50例患者、10名护理人员,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合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错误发生情况、工作人员考核成绩。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工作人员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不合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质量管理法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护理质量管理 安全用药 理论成绩 操作技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