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静配中心提高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探讨静配中心提高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周妮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 , 山东 泰安 , 271200

摘要:目的 探讨静配中心提高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开展的静配中心提高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临床资料, 以2019年7月—2020年1月作为研究组, 执行该院启动的静配中心提高药物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实施方案, 与2019年1月—2019年6月 (对照组) 进行对比, 观察实施前后静脉药物调配质量与效率改善情况。结果 工作人员素质欠缺、调配技巧匮乏、人员配置不足是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分别占70.0%、56.7%和40.0%。研究组药物配置总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 , 研究组药物配置失误率、药品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因素较多, 针对调配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丰富调配技巧, 有助于大大提高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 值得医院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 静配中心 药物调配 制约因素 效率 质量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以下简称静配中心) 是医院护理人员执行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静脉药物配置平台, 兼具基本的服务功能和科研任务, 使护理人员从过去单纯的药物注射向药物调配服务延伸, 大大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地位, 进而从药物层面提升医疗质量, 减少医药资源浪费[1-2]。 当前, 静配中心任务量大, 人员少, 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持续挖掘和提升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一直是静配中心研究的重点, 该研究对此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2020年1 月在该院开展的静配中心提高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临床资料, 涉及相关科室科室和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共60 名, 全部为一线医护人员, 年龄20~46 岁, 平均 (32.32+3.2) 岁;工作年限1~15 年, 平均 (6.4+2.3) 年;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43人, 占71.7%;中专17 人, 占28.3%。 以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前后为依据分为研究组 (2019年7 月—2020年1 月) 和对照组 (2019年1 月—2019 年6 月) ,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对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针对医院门诊、急诊室、ICU等科室医生和静配中心护理进行面对面访谈或问卷调查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静配中心管理问题、人员素质、调配工作存在的问题、调配技巧、提高调配工作效率和质量措施等, 总结制约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改善措施。

1.3 评价指标

记录并对比实施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前后调配数量、调配失误改善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全部输录入微软Excel数据库, 并应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 χ2检验。 若P<0.05, 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获取有效资料60 份。 经统计, 静配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欠缺、调配技巧匮乏、人员配置不足是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分别占70.0%、56.7%和40.0%, 其次是药物调配操作流程混乱, 占38.3%。

2.2 实施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活动前后质量和效率改善情况

2.2.1 工作效率改善情况对照组2019年1 月—2019年6 月6 个月药物调配总量为382550 组, 研究组2019年7月—20120年1 月6 个月药物调配总量为412365组, 较对照组增长7.8%。

2.2.2 工作质量改善情况对照组2019年1 月—2019年6 月6 个月药物调配失误11 例, 研究组2019年7 月—2020 年1 月6 个月药物调配失误2 例, 较对照组减少81.8%;对照组药品损耗374 支, 研究组药品损耗46 支, 较对照组减少87.7%。

从以上结果来看, 经实施专门的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活动后, 研究组药物调配效率和质量较实施前的观察组出现明显改善,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2010 年, 国家卫生部对静脉用药配备操作作了进一步说明, 重点即是着力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对应到静配中心就是提高单位时间内药物调配总量, 减少药物调配失误和药品损耗, 进而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的同时, 降低医疗资源浪费率。然而, 由于一些原因制约, 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还远远, 达不到医院药学服务理念转变的要求。 分析当前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相关因素, 进而有针对性制定破解制约因素的措施和方法, 一直是医院和药配中心研究的课题之一

[3-4]

3.1 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相关因素分析

该研究结果来看, 静配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欠缺、调配技巧匮乏、人员配置不足是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者均与护士本身有关。静配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欠缺是最主要原因, 占70.0%。 由于静配中心要求护士从过去单纯的药物注射转向药物调配, 这对护士的知识和专业性要求明显提高。一些刚入院的年轻护士由于实践知识相对较少, 再加上经验不足, 承担调配任务的综合素质还不够;另一些工作年限长的老护士虽有丰富的一线经验, 但也可能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对适应静配中心专业化要求比较困难[5]。 调配技巧欠缺是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占56.7%。 调配药物种类繁多, 有粉剂类、化疗类、常规类等, 不同的药物类型调配有着相应的流程和注意点, 为提高调配效率, 除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外, 还应掌握基本的技巧, 如对于大剂量的普药, 可采取砂轮切割, 人力掰开, 可大大简化取药步骤, 提高配置速度。 静配中心人员配置不够、管理制度问题也是制约调配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客观因素, 这与医院级别、门诊楼、资源配置等有关[6]

3.2 提高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措施

3.2.1 针对常见问题表现进行干预残余液、输液微粒生成是日常调配工作中面临的最常见问题表现: (1) 减少残余药液, 主要是减少药剂泡沫生成, 方法:①将溶媒布满于血栓通西林瓶中加压;②控制空气注射西林瓶的速度和力度, 可有效减少泡沫生成;③多次抽吸, 如甲泼尼龙、腺苷三氨酸等容易黏附瓶壁, 可通过多次抽吸将残余液抽尽。 (2) 减少输液微粒生成。①压缩砂轮切割生成的碎屑, 尽可能不使用砂轮切割的安瓿, 或尽量不用砂轮[7]。 若必须使用砂轮时, 尽可能选择在安瓿原有划痕上切割, 切的深度和宽度不宜太大, 目的是减少切割碎屑生成。 ②避免安瓿掰开引起的破碎。 掰安瓿时极易引起安瓿瓶口破裂, 形成碎屑。 因此掰安瓿时可右手食指准确地放于安瓿颈的划痕下面, 右手大拇指尽量靠近安瓿上的蓝点位置, 这样方式可大大减少安瓿破碎的风险。③评估砂轮砂的硬度。 药物调配中砂轮使用率极高, 以至许多砂轮严重磨损状态下仍在使用。 实际上, 砂轮越靠近中心位置, 其硬度越低, 导致切割安瓿时许多易碎的细砂会黏在安瓿瓶口。 这些黏度的杂质既使经酒精消毒仍难以彻底擦拭干净, 导致碎屑在掰开安瓿时落入的风险大大增加[8]。 因此, 建议定期更换砂轮, 对于磨损十分严重的砂轮坚决弃用。 (3) 减少瓶塞碎屑生成。 ①尽可能使用侧孔针头, 因为斜面针穿刺容易产生碎屑, 且针头越大越容易生成碎屑。 优先选择20 m L和30 m L针筒配备侧孔针。 对于常见的西林瓶, 应至少2 次针头插入, 第2 次插入时尽量插入上次插过的针孔中, 这样即可减少瓶塞还可减少药液渗漏带来的浪费。②改变斜插穿刺的角度。 斜面针头最大优点是抽吸更安全。 尽量保持针头斜面与瓶塞垂直, 这样可大大减少针头对瓶塞的切割带来的橡皮屑。

3.2.2 提高调配速度的技巧 ①提高粉针剂溶解速度时, 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溶媒, 如阿奇霉素粉针剂可选择水做溶媒, 溶解快且充分;②增加适量的溶媒;③振荡方式调整, 如对于哌拉西林粉针剂横向振荡容易造成粉末黏附于瓶壁, 若改成竖向振荡, 可大大提高溶解速度, 还可减少泡沫;④选用易掰的安瓿, 选用无需砂轮即可掰开的药品, 既能提高配置速度, 也能减少碎屑生成。

3.3 强化工作人员培训, 提升综合素质和调配技巧针对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就药物调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展开系统性的培训教育, 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掌握调配技巧。

综上所述, 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因素较多, 针对调配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调配技巧, 有助于大大提高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