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600例心跳呼吸骤停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选择常规方式,急救护理组选择急救护理。分析血氧饱和度达到90%的时间、复苏时间、总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者SPO2、MAP。结果治疗前两组SPO2、MAP相似,P>0.05;治疗后急救护理组SPO2、MAP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急救护理组血氧饱和度达到90%的时间、复苏时间、总住院天数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前急救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患者 心跳呼吸骤停 急救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 600例心跳呼吸骤停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选择常规方式,急救护理组选择急救护理。分析血氧饱和度达到 90%的时间、复苏时间、总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者 SPO2、 MAP。结果:治疗前两组 SPO2、 MAP相似, P> 0.05;治疗后急救护理组 SPO2、 MAP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急救护理组血氧饱和度达到 90%的时间、复苏时间、总住院天数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前急救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患者 心跳呼吸骤停 急救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并分析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干预后对后续有什么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6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00位,将这100位患者根据是否开展前急救与护理的有无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实验组的50名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与护理,对照组的患者没有采取类似的干预措施,经过治疗后观察患者是否有气道阻塞、中枢性高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产生,以及观察患者BI指数是否正常,从而判断前急救与护理对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能够发现实验组中的50名患者仅有4位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对照组中20%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出现气道阻塞的患者有6人;另外实验组的患者98%的患者BI指数正常,对比之下对照组中88%患者BI指数达标。结论:前急救与护理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并发症的产生,使患者的身体指标趋于正常,帮助患者快速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院前常规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另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救干预时间、接受专业治疗时间、溶栓时间和总缺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情稳定率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情不稳定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前急救护理路径能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3~2022.3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5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来院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由家属送至急诊科,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为120接诊,应用前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救治成功率和致残率。结果 救治成功率:研究组更高(P<0.05);致残率: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前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促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并可降低致残率。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救治成功率 致残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全科护理技术应用到乡镇卫生临床工作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综合科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采用全科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全科护理 常规护理 有效率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医院的急救工作中,加强云技术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进应急反应速率,以及推进现有信息技术与医院急救工作的高效融合,同时为医院医疗人员的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因此,日常加强云技术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应当成为每一个医疗人员重视的话题。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着重分析和探索云技术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希望给予业内人士一定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云技术 院前急救 信息化建设 应用
  • 简介:摘要:ICU常见的不良心理包括:抑郁、焦虑、恐惧、孤独感、缺乏配合性等。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状态在一般ICU幸存者中十分常见,发生率高达60%,ICU住院患者孤独感则高达75%。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ICU患者四种较为有效的护理模式进行了介绍,即:赋能心理护理、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现代视频影音技术和非语言式心理护理,旨在帮助ICU患者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促进ICU患者更好的进行身体恢复,实现ICU护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 标签: ICU,重症监护,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急性中毒在紧急医疗事件中常发生,给病人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护理策略。急性中毒可以分化出许多类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危害极大。前急救的关键是快速确定中毒症状、及时呼叫急救电话、保证病人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行心肺复苏、保护好现场,防止继续中毒发生。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生存率和预后。

  • 标签: 急性中毒 院前急救 呼吸道通畅
  • 简介:摘要:本文就术后疼痛管理及相关护理技术展开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术后疼痛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的评估工具和方法,随后探讨了药物管理策略和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其次,阐述了相关资料搜集与整理的方法,包括文献检索工具、筛选标准和综述技巧。最后,讨论了护理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包括护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以及护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本文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有关术后疼痛管理和护理技术研究的全面指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术后疼痛管理 护理技术 文献搜集
  • 简介:目的了解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程度及原因,帮助急救中心管理者和护士正确认识并设法减轻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结果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98.00%为中度以上,最主要的压力源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排序前10位的压力源为:工作环境差,频繁更换班次,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晋升困难,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机会少,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大,缺乏同行的理解及尊重,非护理性工作多。结论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建议管理者正确认识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并针对压力源采取措施,切实缓解护士压力。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士 工作压力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急救科进行急救的70位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位,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以准确、熟练的操作技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时刻注意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征,针对不同病患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研究组病患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患的评估时间、转运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护理满意率与成功抢救率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的前护理满意率(97%>89%)与抢救成功率(100%>96%)均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等各种基本信息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前急诊急救病患采取整体护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病患的抢救率,改善病患的治疗效果,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改善病患及家属的焦虑心理,也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常规护理 院前急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窒息抢救技术对产房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的影响。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产房新生儿窒息患儿的随机分组,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苏和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产房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窒息抢救技术模式进行窒息复苏和护理,包括妇产科医师与儿科医师的协同工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复苏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房护理模式进行窒息复苏和护理,仅由妇产科医师或助产士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中,窒息复苏和护理时,窒息抢救技术能够更快地进行有效的复苏干预和支持,减少窒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窒息抢救技术对产房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妇产科医师和儿科医师的协同工作,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窒息复苏,并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因此,在产房护理中,应推广和实施窒息抢救技术模式,以改善产房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窒息抢救技术 产房新生儿窒息 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本文拟从“前急救护理”等方面对其作一综述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研究进展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对感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共60例受试者,均选自我院电子病历系统,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将以上入选对象按照时间线分组,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组间区别为管理方式不同,收集各项数据,比对2组最终感控质量。结果:2组感控质量相比较,管理组单项评分、整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院内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其管理效果更明显,感控质量更佳,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集中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院感控制 感控质量
  • 简介:【摘要】 胸痛病情复杂,往往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并且病情严重程度轻重不一,其疗效和预后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我国胸痛中心起步较晚,受基层医院因设备、技术等的限制,需将急胸痛患者送往相应医院救治。本文在了解国内外基层医院急性胸痛患者间转运的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急性胸痛患者间转运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急性胸痛患者际转运的要素,旨在使急性胸痛患者间转运工作能够科学化 系统化 规范化,从而保证患者安全顺利的转入目的医院得到更好的救治。

  • 标签: 基层医院 急性胸痛 院间转运
  • 简介:摘要:最近这些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病症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常出现的疾病,也是人类发病致死概率比较高的疾病。而且医护人员发现,一旦突然发病,在一小时之内倘若没能治疗,病患可能因心律严重失常致死。由于这种病症是急性发作,为了更好地抢救病人,医院需要及时做抢救治疗。为了提高救治病人的成功率,并且提高抢救病人的效率,同时能够做好病人的病情恢复工作,医院不断完善前及时抢救措施和基础工作,优化升级抢救进展程序。本篇就针对这个急性心肌梗死前急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展开阐述,以期为相应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建议,为减少该病症致死率做出贡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常规护理 研究进展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