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不稳型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1月10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在随机数表法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n=50,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心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SV、CO、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状态、一般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型心绞痛给予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理想,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尼可地尔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不稳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的提升评价。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56例不稳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28例。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不稳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临床异常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以及单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4.103、4.635,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率、血压异常率、血糖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4.192、6.827、8.305,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因此该护理方法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见性护理 心绞痛发作情况 临床异常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准确度。方法:研究期间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间,医院内收治的97例疑似冠心病伴不稳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其中冠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的基准。通过比较,评估了动态心电图在识别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时的诊断效率,同时分析了两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动态心电图显示出69例阳性结果,其对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的诊断准确度达到92.78%,灵敏度为95.59%,特异度为86.21%,阳性预测值为94.20%,阴性预测值为89.29%。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方面的表现与冠脉造影的金标准相当,且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更高的精确性,适宜广泛采纳。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效果 准确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择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接收的50例老年冠心病不稳性心绞痛患者,以病例建立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平均发作时间、生活质量提升情况均较对照组更好,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不稳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心绞痛发作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选取的5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所有人员进行重症超声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分布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梗塞性休克会引起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诊断及确诊用时短,实现了早期治疗,诊断效能很高。结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病因很多,其中分布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是主要原因,重症超声诊断效能高,能够明确病因,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超声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激励式心理疗法联合前馈护理在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激励式心理疗法联合前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住院时长、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心肌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给予激励式心理疗法联合前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激励式心理疗法 前馈护理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定肌训练联合居家延续护理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定肌训练,两组均干预 6 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 JOA、NDI、CASCS 评分、颈椎活动度。结果:两组干预前后 JOA、NDI、CASCS评分比较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 NDI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 JOA、CASCS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干预前,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前屈活动度、后伸活动度、左屈活动度、右屈活动度均增大,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应用稳定肌训练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改善其颈椎功能,缓解肌肉紧张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稳定肌训练 延续性护理 颈椎病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是医院重要的医疗服务领域之一,涉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急诊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然而,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制度因素等。为了提升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改善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稳定期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行肺康复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22年3月—2023年8月筛选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样本,为我院收治者,入选64例,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下,对照组(32例)施以常规护理,基于此,实验组(32例)施以肺康复护理,比对组间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FEV1(1.88±0.12)%、FVC水平(64.36±3.68)L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实验组的生理功能(78.26±4.27)分、社会功能(77.84±3.21)分、情感职能(80.06±3.46)分、精神健康评分(78.98±2.35)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对稳定期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施以肺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肺功能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 肺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64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各32例,分别采用常规、肺康复护理两种方式展开干预,对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肺康复护理的方式对上述患者实施干预后,乙组患者运动耐力、呼吸困难指标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均优于甲组患者,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指标值,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肺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正念减压联合团体绘画的效果。方法:遴选医院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72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36例)、试验组(36例)。予以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试验组正念减压联合团体绘画干预,分析两组阴性症状、生活质量。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试验组Spiter评分较高,阴性症状评分较低,差异存在价值(P<0.05)。结论: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正念减压联合团体绘画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正念减压 团体绘画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稳定性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心理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 情绪稳定性
  • 简介: 摘要:妊娠分娩是一个伴有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调节与适应的复杂生理过程。分娩成功与否取决于4个因素,即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因素,只有保护支持这4大要素的正常发挥并使其相互协调,才能使分娩顺利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产前保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和保护胎儿的一种有效措施,它是一种非自然的生产过程,但并非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剖宫产率的提高,能降低围生儿及危重孕产妇病死率,但是,过高的剖宫产率反而会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手术本身有一定的风险,术后也有一些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剖宫产引起的病死率及并发症是阴道分娩的2~4倍。现将有关影响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因素及其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 标签: 分娩方式 因素与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院内接受骨科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划分组别。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2.5±3.2%,出血发生率为8.3±2.1%,神经损伤发生率为5.6±1.8%,康复时间为28.5±4.2天;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5.2±2.8%,出血发生率为9.8±1.9%,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9±1.5%,康复时间为32.1±3.8天。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感染和出血发生率上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而康复时间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研究组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可能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然而,两组在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建议在骨科护理中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 标签: 骨科治疗 护理 术后并发症 康复时间 个性化护理计划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60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产妇年龄、孕产次、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时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等因素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本研究也评估了助产人员的专业技能、产后出血的监测与处理流程以及医院硬件设施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产前教育、心理护理、营养指导、分娩陪伴、疼痛管理、出血监测与处理以及产后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本研究为优化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提供了有益参考,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产后出血 影响因素 临床护理措施 分娩过程 监测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10月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之上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肺功能恢复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的FEV1和P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护理态度、心理护理和护理操作方面的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护理中采取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