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7
/ 2

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措施

刘慧芳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产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60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产妇年龄、孕产次、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时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等因素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本研究也评估了助产人员的专业技能、产后出血的监测与处理流程以及医院硬件设施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产前教育、心理护理、营养指导、分娩陪伴、疼痛管理、出血监测与处理以及产后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本研究为优化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提供了有益参考,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产后出血;影响因素;临床护理措施;分娩过程;监测与处理。

引言:产后出血是分娩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科护理的日益完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和满意度,本研究对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6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探讨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通过系统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优化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策略,确保母婴安全。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发生的6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产科,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数据收集

病例选择:选择本院产科在此期间内诊断为产后出血的病例,共60例。

数据内容:收集的数据包括产妇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孕产次、妊娠并发症等)、分娩过程记录(如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时心理状态等)、产后出血的相关指标(如出血量、出血原因、处理措施等)以及护理过程记录等。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缺失或异常数据,进行核实和补充。

3数据分析

描述性分析:对产妇的基本信息、分娩过程及产后出血的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以了解产后出血的总体情况。

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方法,分析各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探讨其与产后出血的关联性。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因素对产后出血的独立作用。

护理措施评估:根据收集到的护理过程记录,评估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探讨优化护理策略的可能性。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经过对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60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1研究结果

影响因素分析:

产妇年龄:高龄产妇(≥35岁)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占研究样本的30%。

孕产次:多产妇(孕次≥3次或产次≥2次)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占研究样本的35%。

妊娠并发症:患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20%。

分娩方式: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40%)显著高于自然分娩(20%)。

产程时间:产程超过24小时的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50%。

心理因素:分娩时焦虑、紧张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了30%。

2护理措施效果:

产前教育:接受产前教育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了20%。

分娩陪伴:有分娩陪伴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了30%。

出血监测与处理:及时监测并处理出血的产妇,产后出血的严重程度显著降低。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时的心理状态。高龄、多产、存在妊娠并发症、选择剖宫产、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时心理紧张等因素,均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这些发现与现有研究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产后出血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在护理措施方面,本研究发现产前教育、分娩陪伴以及出血的及时监测与处理等措施,均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产妇的分娩知识水平和自信心,减轻分娩时的焦虑情绪,促进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作为回顾性分析,研究样本的选择可能存在偏差。其次,由于数据收集的限制,某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更准确地评估各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四、结论

通过对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60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心理状态等。高龄、多产、存在妊娠并发症、选择剖宫产、产程延长及分娩时心理紧张等因素均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在护理措施方面,本研究发现产前教育、分娩陪伴以及出血的及时监测与处理等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这些措施对于提高产妇的分娩知识水平、缓解分娩时的焦虑情绪、促进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及时应对产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媛媛,王霞,雷艳霞.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06):990-991. 

[2]郑林.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6,14(33):285-286.

[3]赵爱兰.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2016,22(1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