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护理人员是医院的主体,她们提供的服务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体现护理学科价值的同时,还体现着医院价值和信誉,是医院赢得社会信赖的基础之一。护士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随着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护理人员却长期短缺,一方面影响了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加重了在职护士的工作负担,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在需要大批技术娴熟且稳定的护理队伍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形式下,护理人员的流动和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护理队伍的极不稳性,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如何使护理队伍得到稳步、健康发展,同时保证护理质量可以得到可持续性的改进,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护理队伍稳定性,现做出如下分析。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护理队伍;不稳定因素;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然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50.24±1.24)分、SDS(41.64±1.17)分、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3.76±0.63)d、不稳型心绞痛缓解时间(2.15±0.23)d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58.76±1.34)分、(55.42±1.63)分、(6.37±0.87)d、(3.85±0.41)d,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情康复时间,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稳型骨盆骨折护理患者舒适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7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不稳定型 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磁能指的是在磁场中可以产生的能量,而磁性是由铁和异质铜原子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力。当我们将它放置于空间介质中时就会引起磁共振现象。磁现象是由铁磁性材料在磁场中产生的,而这种现象与我们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当核磁共振探针与病理研究器连接后就能对不同类型疾病做出准确识别;并且可以通过分析磁场强度来探究出肿瘤细胞或组织器官周围环境是否异常变化以及肿瘤成像过程中是否有失真、畸变等现象进行评估;从而为人们进一步了解人体病变的演变情况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不稳定磁场 金属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型心绞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AQ)评分, 自护能力定量表(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SAQ评分以及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型心绞痛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改善患者自护能力有积极意义,更加利于患者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型心绞痛护理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2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硝酸甘油每天用量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各项结果均为P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见性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气囊式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方法:实验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选择90例因不稳型心绞痛前来我院就诊的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采用气囊式体外反搏治疗。在治疗期间搭配护理干预,按照护理方案将病人分为2个小组,每组所纳入病人例数为45例。按照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总结、探究护理质量。结果:常规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低于研究组,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气囊式体外反搏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抽取6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计算研究患者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结果:与观察组数据作比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0.0%(21/3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28/30),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护理前比较负性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负性情绪较低,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干预 满意度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35例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干预后的两组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各项指标评分较参照组明显更优,p<0.05;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试验组较参照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更优,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关注老年患者的健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老年患者 针对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延续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随访)。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心绞痛持续发作时间及每周发作次数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冠心病不稳性心绞痛患者,考察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护理方式将统共入组的80例上述患者(收取年限:2020/01~2021/12)均分为40例/组,对比分析常规护理(对照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等多项测验值。结果:表1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满意度评价更佳(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对于老年冠心病不稳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较为积极的干预效果,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心绞痛发作频次,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满意度评价较高。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满意度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用于老年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的价值。方法:2020年7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老年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病人6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发生率3.13%,和对照组数据18.75%相比更低(P<0.05)。关于sf-36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用延续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延续性护理 不良事件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预防老年冠心病不稳性心绞痛患者不良事件中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在固定期间内(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不稳性心绞痛患者,将其进行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40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基于此,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0%)较A组(25.00%)低(P<0.05)。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不稳性心绞痛患者,通过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老年 延续性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方法,其生活质量、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的患者分别按照患者采用照护方式被随机划分为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方法。然后观察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护理后数据可得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普遍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复发情况也一定程度上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生活质量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脊柱不稳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脊柱不稳患者,共80例,按照其就诊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先就诊40例为参照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后就诊40例为研究组则是在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观察对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脊柱不稳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并提高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脊柱不稳 手术室护理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干预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应用延续肺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到2021年9月收治的10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划分成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肺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60.84±5.7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20±6.92)分,P<0.05.结论:延续肺康复护理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延续肺康复护理 稳定期慢阻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护士是个特殊行业,目前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护士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学历以及专业知识等。社会和医院应更加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采取一些措施以改善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提高护士心里将抗,也可以间接的提高我国医疗水平。

  • 标签: 护士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导致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期间出生的500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统计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危险因素,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对比分析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危险的因素,其中包括母体因素、新生儿自身及其他因素。结果 根据Logistic分析得出结果,母体、新生儿自身及其他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并且造成不同程度的窒息危险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危险因素较多,其中直接导致因素与母体及新生儿有较大关系。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危险因素 发生情况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回顾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7年到2022年发生的148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儿及家属的因素。结论:要完善医院儿科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完善工作流程等,以减少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肺康复护理。结果:在肺功能情况和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行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