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过去几十年至今,人们普遍以组织药物浓度来推测抗生素的活性和MIC,将组织匀浆液中测得的药物浓度相应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的比值来指导药物的临床应用。然而从药动学和药效学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合理,并最终可能对病人产生潜在危害。全组织药物浓度通常是通过测定碾碎或溶解后的匀浆组织的药物浓度而得到,这种测定方法忽略了组织的内部结构(如间质液、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等),药物不一定是均匀分布于组织中,并且,组织匀浆的药物浓度不能完全反映药物的有效活性。所以全组织药物浓度不能真实反应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浓度。比如:多数细菌的感染部位在细胞外,故细胞外药物浓度才是关注的焦点。对于主要分布于胞外的药物,组织碾碎后使细胞内外液混合,则测得的药物浓度会低于实际感染部位的浓度;相反,对于主要分布于胞内的药物,测得的全组织浓度会大大高于细胞外浓度。对于胞内菌感染也可得相应结论。给药后抗生素会分布到全身不同部位,大多数药动学可以用二室或三室模型模拟。由于室间不能瞬间达到平衡,所以各室的药-时曲线也可能出现很大差异。在某时刻采集全组织样本就可获得该时间点组织浓度血药浓度的比值。为了减少干扰,应在同一病人上采集达稳态的样品,但这并不可行且存在伦理学问...

  • 标签: 浓度意义 组织浓度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状况,为儿科医师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度门诊及住院儿科患者血培养的分离菌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患者血培养共分离细菌257株,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31.5%;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18.3%),肺炎克雷伯菌(占15.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占11.3%),肠球菌(占9.7%)等。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菌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对较高,对利福平、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肠球菌属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7.6%,MRCNS检出率为53.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ESBL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1.9%和23.1%。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主要分离菌。应加强对儿童患者血培养中的分离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掌握其耐药特点以便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多重耐药现象的发生。

  • 标签: 血培养 儿童 分离菌 耐药性
  • 简介:CRTER杂志是一本传播组织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的专业期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临床康复》杂志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ISSN1673—8225,CN21—1539/R,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插图随文,印刷精致。

  • 标签: 中国康复医学会 组织工程 临床康复 杂志 组稿 公开发行
  • 简介:2000年美国已宣布彻底消灭了麻疹,但2014年报告644例,是2013年的3倍。大多数麻疹感染发生于未接种疫苗者,其中儿童患者数在增加,主要由于其父母亲担心接种疫苗后的潜在不良反应(包括自闭症)而不给孩子接种疫苗。应对上述问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措施消除对接种疫苗的各种误解。HORNE及其同事进行一种试验以证实不接种疫苗的危险性,试验随机分3个组。1."疾病风险干预"组。

  • 标签: 疫苗接种 自闭症 疾病风险 项图 图文信息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Esp基因)的表达肠球菌致病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CR检测自我院住院或门诊患儿分离的152株致病性肠球菌Esp基因。结果152株肠球菌中98株检出Esp基因,占64.5%;30株粪便分离的非致病性肠球菌均未检出Esp基因(P〈0.01);粪肠球菌、屎肠球菌Esp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9%和28.1%,粪肠球菌明显高于屎肠球菌(P〈0.01);152株致病肠球菌来自不同的感染部位,尿液、阴道分泌物、痰液、血液和脐分泌物标本Esp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3.7%、55.6%、50.0%、43.0%和33.0%,住院患儿标本中分离的致病性肠球菌的Esp基因阳性率为75.0%,明显高于门诊患儿阳性率37.5%(P〈0.001)。结论肠球菌的Esp基因在肠球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定植以及逃避宿主免疫清除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球菌 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158株肠球菌的MIC,Nithocefin纸片法检测B内酰胺酶,数据用WHONET5.3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58株儿童临床分离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海氏肠球菌分别占56.3%、39.9%、1.3%、1.3%和1.3%;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8%,95,2%和84.1%,粪肠球菌对上述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3.6%,18%和49,4%,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20,001);粪肠球菌出现2株万古霉素MIC为8mg/L的耐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全部敏感。儿童患者中多重耐药肠球菌属菌株占88.6%。结论儿童患者肠球菌属的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尤其屎肠球菌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很高。

  • 标签: 肠球菌 耐药性 微生物 抗生素
  • 简介: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高产质粒AmpC酶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中介或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61株。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检测ESBLs,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质粒AmpCCTX—M基因;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确定CTX—M基因簇的特征;利用基因测序确定AmpC酶及CTX—M的基因亚型。结果DHA-1型和ACT-1型为主要的质粒AmpC酶基因型,发现1种新的ACT型质粒AmpC酶,其ACT-1的同源性仅为84%。CTX—M-14型和CTX-M-3型为主要的ESBLs基因型。最常见的大肠埃希菌SSBL基因组合为CTX-M-14+DHA-1+ACT-1型,肺炎克雷伯菌的为CTX—M-3+DHA-1+ACT-1。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SSBL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产质粒AmpC酶菌株;CTXM-14/CTX—M-3+DHA-1+ACT-1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的SSBL基因型。

  • 标签: 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2005--2006年度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病原菌谱、血清型及耐药特点。方法脑脊液细菌鉴定采用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及E试验。结果入组的新生儿患者28例,脑脊液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9.3%,大肠埃希菌6例,占21.4%,居首位,其中4例ESBL阳性。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占7.1%(2例)。未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1个月至11岁年龄组90例.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3.3%,第1位是肺炎链球菌,占16.7%(15例),其中5例培养阳性,菌株血清型为19F型,2例对青霉素中介。其次是脑膜炎奈瑟菌,占5.6%(5例),3例培养阳性,2例为A群,1例为C群。结论2005--2006年,我院收治的不同年龄组脑膜炎患儿病原菌分布有所不同,新生儿患儿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其他年龄组患小儿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为主要病原菌。部分菌株已高度耐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可提高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检测的阳性率。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型 耐药性 儿童
  • 简介:头孢比普作为广谱头孢菌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所致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cSSSI)的疗效不逊于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的联合用药方案。该临床试验分析了头孢比普治疗cSSSI的疗效T〉MIC的百分比(游离血药浓度超过MIC持续的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百分比)的关系。该项研究中309例革兰阳性菌和(或)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接受头孢比普治疗,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感染 广谱头孢菌素 复杂性 药效学模型 治疗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卡他莫拉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89株卡他莫拉菌的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依照2013年CLSIM45-A2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卡他莫拉菌多分离于婴幼儿患者,常混合其他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5.7%,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0、2.1%和4.2%。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严重,耐药率达到了82.5%和83.1%。结论儿童患者携带的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其高产酶特点使青霉素类药物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卡他莫拉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加强对其耐药监测。

  • 标签: 卡他莫拉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350株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的标准进行药敏检测和结果判断。使用WHONET5.6和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见合并其他病原感染。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3.1%,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最高,为76.9%,对环丙沙星、头孢唑肟、氯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头孢克洛、氨苄西林敏感率分别为99.1%、98.9%、95.4%、88.3%、87.7%、74.9%、65.4%、56.6%、46.0%,未检出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不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结论儿童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其高产酶特点使氨苄西林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最高,对β内酰胺类以外抗菌药物,最敏感的是环丙沙星,其次为氯霉素。

  • 标签: 儿童 流感嗜血杆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儿科临床分离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方法选取2005—2008年5所不同地区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A族β溶血性链球菌371株,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达94.0%以上,MIC50MIC90均大于512mg/L;克林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6.9%、90.6%和3.5%;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则为100%。在371株分离菌中观察到6种耐药谱,其中以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联合耐药为主,占85.7%(316/378),其次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占6.5%(24/371)。2007—2008年191株红霉素耐药株中,ermB阳性菌株占分离株总数的95.8%(183/191),ermTR4.2%(8/191),无mefA阳性株。tetM阳性株占91.1%(174/191),tetO阳性占0.5%(1/191)。结论我国儿科临床分离的A族β溶血性链球菌以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为主,ermB和tetM耐药基因常同时存在。

  • 标签: A族Β溶血性链球菌 耐药谱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分离株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生物检验报告系统统计分析金葡菌分离株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比率,并分析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共分离到647株金葡菌,其中MRSA194株,占29.98%。MRSA和MS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喃妥因均100%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阿米卡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A对大多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其含酶抑制剂、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MSS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葡菌儿童临床感染形势严峻,MRSA和MS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明显,儿童金葡菌相关性感染可根据病情及参考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皮肤软组织及创伤感染的金葡菌携带的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Leukocidin,PVL)基因、表皮剥脱性毒素(ETs)基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的州基因的特点。方法对连续收集的皮肤软组织感染中分离的90株金葡菌,采用多重PCR同时检测金葡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mecA基因、PVL基因,采用PCR法检测TSST-1及EtsA、B基因。结果金葡菌mecA基因阳性47株(占金葡菌52.2%)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有1株MRSA的EtsB基因阳性,1株MRSA的TSST-1阳性,有7株金葡菌携带PVL基因,其中3株为mecA基因阳性株(MRSA)。结论金葡菌可分泌多种毒索,携带PVL毒素的金葡菌常可以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尤其对产毒的MRSA感染引起足够的重视,是防控的重点。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剥脱性毒素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杀白细胞素 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滁州市儿童医院2014年常见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类临床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14年共分离细菌3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3株,占37.4%;革兰阴性菌239株,占62.6%。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8.8%)、肺炎克雷伯菌(16.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1%)、肺炎链球菌(9.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2%)。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8.6%和76.O%。葡萄球菌属中未见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全部敏感。未检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8.3%和28.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18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检出率为1.6%。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13.3%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6.7%外,对其余所测抗菌药物全部敏感。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最高,仅检出1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4.3%。结论2014年该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率较高,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料细菌的出现,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耐药性监测。

  • 标签: 耐药性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分离临床菌13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60株,占65.3%,革兰阳性菌4549株,占34.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9.6%和67.1%。MRSA中有93.1%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MRCNS中有80.2%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四环素除外)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为55.7%、43.5%和11.6%,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绝大多数菌株的耐药率低于16.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5%和9.4%。2014年相比,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广泛耐药菌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增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 标签: 细菌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广泛耐药菌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武汉市儿童医院儿童急性中耳炎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肺炎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及药敏情况。结果146例患儿的中耳脓性分泌物共检出109株革兰阳性菌株(74.7%),其中肺炎链球菌64株,占58.7%,该菌在≤1岁、〉1-3岁、〉3岁的患儿中的检出数分别为31株(50.8%,31/61)、25株(56.8%,25/44)、8株(19.5%,8/4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3,P=0.001)。2012、2013、2014年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株数分别为4株(25.0%,4/16)、2株(9.1%,2/22)、2株(7.7%,2/26),3年的PRSP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5,P=0.216)。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氯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96.9%、95.3%、93.8%、84.4%、17.2%、23.4%、18.8%、4.7%、0、0。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对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结论肺炎链球菌是该院〈3岁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稳定,PRSP分离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急性中耳炎 药敏试验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3月临床分离的9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法作药敏试验,酶抑制剂增强法表型确证,应用PCR、产物测序,确定ESBLs基因型。结果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0.6%和57.3%;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2%、14.7%、5.9%和29.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则分别为75.6%、35.6%、28.9%和5.2%。92株产ESBLs菌株中,共检出7种β内酰胺酶基因型,TEM型酶的检出率为70.7%,均为TEM-1广谱酶,CTX型、SHV型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6.3%和44.6%,其中CTX-M-14阳性率为48.1%;SHV基因型都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结论我院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且其耐药表型也不尽相同。CTX-M型是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基因型
  • 简介:本研究对2013年4月10—23日收治于浙江一所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12例甲型流感(H7N9)患者(6例存活,6例死亡),系统分析其临床特征、病毒学特点和死亡病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死亡病例中发生医院细菌感染者较存活者更多(死亡患者中5例发生医院感染,存活患者则仅3例)。死亡患者中,4例发生菌血症;而存活患者中,2例发生菌血症。

  • 标签: 甲型流感 H7N9 存活患者 菌血症 组织病理学改变 细菌感染者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就应对传播寨卡病毒蚊虫的新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包括对蚊虫进行基因修饰以及使蚊虫携带细菌以抑制蚊卵孵化。WHO表示,其专家团队已经对目前5种应对伊蚊的策略进行了评估。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试验研究 病毒 寨卡 传播 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