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对B溶血链球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B溶血链球孕妇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1月1日),均实施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检验,分析两组孕妇B溶血链球检出率。结果观察组B溶血链球孕妇的B溶血链球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健康孕妇检出率20.00%(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对B溶血链球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显著提高检出率,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 B族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GBS检出情况,并探究阴道微生物对于GBS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所有纳入者均处于妊娠35-37周,并是初次进行GBS检测共1560例。观察并评估妊娠晚期孕妇阴道GBS及其他微生物检出率,年龄对妊娠晚期孕妇阴道GBS检出情况的影响,妊娠晚期孕妇阴道GBS感染与生殖道其他病原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GBS检出率与阴道清洁度之间相关性。结果1560例妊娠晚期孕妇GBS检出率为5.26%,真菌检出率为7.56%,滴虫检出率为0.71%,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3.33%;不同年龄段孕妇GBS阳性检出率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阳性组和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组孕妇GBS检出率明显高于对应阴性组(P<0.05),滴虫阳性与阴性组GBS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检出率与阴道清洁度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阴道真菌和细菌阳性、阴道清洁度对阴道B溶血链球检出率有影响,临床检测时需注意。

  • 标签: 妊娠晚期 阴道微生物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链球感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1500例妊娠晚期孕妇,将其中32例生殖道B溶血链球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30例健康体检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羊水污染、产褥感染、宫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率,对比新生儿肺炎、宫内生长受限、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结果两组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羊水污染、产褥感染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宫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率更高,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肺炎、宫内生长受限、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B链球感染可影响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建议产科临床加以重视,积极开展排查防治工作,为母婴健康提供必要保障。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孕妇妊娠晚期B链球(GBS)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临床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860例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测孕妇GBS,观察其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860例孕妇676例顺产,184例剖宫产;72例GBS阳性,788例GBS阴性;新生儿体质量2.7~4.9kg,平均体质量(3.5±0.6)kg。GBS阴性孕妇早产、宫内感染、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情况与GBS阳性孕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82、46.891、44.516、27.904、19.962、6.348,P<0.05)。GBS阴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情况与GBS阳性新生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81、37.852、41.139,P<0.05)。結论孕妇妊娠GBS感染会对新生儿及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需尽早干预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感染 妊娠结局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分型的方式来对副溶血弧菌流行优势型、溯源、亲缘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给感染源追踪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此次收集了食品来源VP607株,病人和食物中毒VP480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并采取了PFGE基因分析和ERIC基因分析,对感染源追踪,了解其溯源和亲缘关系等情况。结果来自食品来源的607株菌株共分成了10个血清群,有30株无法进行分型,分型率是94.64%,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株;来自病人和食物中毒的480株菌株分成了6个血清群,03群为流行优势株。海产品VP分成了PFGE型29个,病人和食物中毒菌株PFGE型为12个。261株不同来源的VP分出42个ERIC基因型。结论采取不同的分型方式来进行VP分型有不同的结果,各自的分型都有其特点,基因分型是具有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性,最高分辨率的分型方式,临床中对副溶血弧菌溯源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针对性用药治疗。

  • 标签: 血清学分型 PFGE分型 ERIC分型
  •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链球(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临床分离株红霉素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及和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对住院儿童分离到的43株肺炎链球进行红霉素药敏试验,并用PCR法检测与红霉素耐药相关的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B)、主动外排转运基因(mefA)。结果:43株肺炎链球红霉素药敏试验40株耐药(占93%),3株敏感。红霉素ermB基因总检出率为76.7%(33/43),mefA基因总检出率为23.3%(10/43)。3株红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均未检出ermB基因和mefA基因;40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ermB基因和mefA基因的PCR检出率分别为82.5%(33/40)和25%(10/40)。共有35株肺炎链球检出ermB基因或/和mefA基因,其中单独携带ermB基因的耐药表型为25株(占71.4%);单独携带mefA基因的耐药表型2株(占5.7%);同时携带ermB基因和mefA基因的耐药表型8株(占22.9)%。结论:ermB基因和mefA基因同时表达或单独表达均可导致红霉素耐药,ermB基因表达是儿童肺炎链球对红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mefA基因表达是造成对红霉素耐药的次要原因。红霉素已不是治疗肺炎链球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基因ermB 基因mefA 红霉素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4例溶血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24例患者中,18例显效,6例见效,治疗总有效率100%,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溶血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PCT、CRP、B链球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病检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分析组,选取48例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病检无绒毛膜羊膜炎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将其视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PCT、CRP、B链球联合检测,对照组进行血清PCT、CRP检测,回顾性比较两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效果。结果分析组孕妇的PCT值以及CRP值和B链球诊断率在统计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率更高,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检验结果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差异具有分析价值。结论血清PCT、CRP、B链球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的临床诊断中,诊断效果更优,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的实效性价值。

  • 标签: 血清PCT CRP B族链球菌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变异链球对小鼠患RAU(复发性口腔溃疡)危险因素的具体浓度。方法40只小鼠匹配分为4组,分别给予4组小鼠不同浓度梯度的变异链球,喂食前含漱,实验后测的小鼠口疮产生的个数、小鼠血清中TNF(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比较不同组别小鼠口腔产生口疮个数,4组之间小鼠口腔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口疮个数差值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F=22.24,P=0.00)。实验后检测小鼠血清中TNF含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F=12.65P=0.00)。结论变异链球是小鼠患口腔溃疡的危险因素,其不同浓度对小鼠患RAU危险程度不同。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RAU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炎链球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肺炎患者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觀察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链球肺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阿奇霉素 痰热清 肺炎链球菌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的非溶血输血反应。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200例输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200例患者输血前的激素使用情况,将输血前未使用激素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输血前使用激素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非溶血输血反应的因素。结果200例输血患者中,有18例发生非溶血输血反应,其中15例患者过往输血达3次以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及病种无关,输血次数越多则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输血前使用氟美松等激素类药物并不能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但如出现输血反应,可用激素类药物作为治疗用药。

  • 标签: 血液病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检测血分析及CRP在母亲阴道链球感染新生儿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母亲阴道链球感染新生儿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我科住院分娩的50例非母亲阴道链球感染的新生儿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连续检测血分析及CRP检验。结果观察组CRP(t=9.76)、WBC(t=13.75)高于对照组(P<0.05)。连续检测血分析及CRP检测母亲阴道链球感染新生儿的诊断准确率为92%。结论连续检测血分析及CRP用于母亲阴道链球感染新生儿评估,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检测血分析 CRP 母亲阴道链球菌感染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和护理方法,为改善提升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贫血患者的临床结果提供指导。方法在2010年2月-2017年4月期间,将我院经由确诊收治的28例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贫血患者选做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处置干预,针对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治疗结果展开统计分析。结果借由在临床确诊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治疗处置干预,本组28例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贫血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临床病情获取到有效改善缓解,并且逐步康复,有1例患者因病性恶化而死亡,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测算结果为96.43%(27/28)。结论针对内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贫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值得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充分关注和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溶血性贫血 临床特征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蓝关照射治疗在新生儿ABO溶血黄疸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新生儿ABO溶血黄疸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粪胆素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新生儿ABO溶血黄疸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和粪胆素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比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P<0.05)。这表明在新生儿ABO溶血黄疸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和粪胆素水平,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蓝关照射治疗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自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中选取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波尼松联合叶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相关指标检测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学相关指标检测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检测情况及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的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 波尼松联合叶酸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洗涤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的效果,为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n=90),随机分为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白红细胞治疗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实验室指标(Hb、RBC、Rtc、TBIL)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实验指标情况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组间Hb、RBC、Rtc、TBIL治疗后对比治疗前,P<0.05差异显著。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洗涤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体征且疗效明显,基于价格因素考虑,洗涤红细胞治疗具有优选价值。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去白红细胞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症状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将其按照检验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溶血素检验,观察组应用新型溶血素检验,对两组受试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新型溶血素应用于血常规检查,对白细胞、血小板检查结果不会产生影响,但是会造成血红蛋白检查结果偏高,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关技术予以纠正。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新型溶血素 传统溶血性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感染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117例,对其进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测,并作药敏分析,研究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结果分离出65株粪肠球菌和52例屎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泌尿科、血液科和消化科,屎肠球菌主要来自消化科,两种肠球菌年龄分布均集中在40-60岁之间;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性为55.38%高于屎肠球菌32.69%,而其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分别为13.84%、16.92%、32.31%、30.77%,均低于屎肠球菌78.85%、80.77%、82.69%、71.15%,P<0.05。结论屎肠球菌耐药性普遍高于粪肠球菌,临床药物使用时需开展科学合理的药性检测,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流感染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35只清洁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副溶血弧菌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标难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脏器培养,4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组:一只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h后血培养阳性,解剖脏器压印细菌培养阳性。伤口感染组:伤口浸泡菌液后,感染阳性率为100%,血液及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性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炎性反应。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在10°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 标签: 沿海 副溶血弧菌 致病能力 小鼠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中溶血现象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体检正常的50例健康者,每个患者取5ml静脉血,放入两个试管,一个划分为对照组,采取规范离心和室温自然分离,另一个纳入研究组,采取规范离心并予以人工溶血,将两组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研究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钾离子等指数相对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变化。结论血液溶血会对血液检验中的某些指数造成变化,所以,在进行血液检测中需严格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储存,以及操作过程等,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

  • 标签: 溶血 血液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