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力正常40例飞症患者内眼的生理病理改变,并做相应的检查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眼科飞症患者进行视力、验光、裂隙灯、扩瞳眼底检查、眼B型超声、血液化验等项检查,对生理性飞症及各种病理性飞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0例有飞症的患者中,28例查出各种病理体征,占总人数的70%。12例有飞症患者视力无影响,未查出病理体征,占总人数的30%。结论对门诊眼科视力正常飞症患者应扩瞳查找病因,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通过眼底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发现飞症的根本病因,总结生理性飞症及病理性飞症的出现几率,指导临床工作,对今后的医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检查诊断分析做依据。

  • 标签: 眼科门诊 飞蚊症 检查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患者女,30岁。发现双足底褐色斑片10余天。双足跖部、足跟部可见散在数个褐黑色斑疹,对称分布,表面无鳞屑,边界不清,无触痛及压痛。皮肤镜检查皮肤镜下可见皮损区域呈片状黑褐色/黄褐色色素加深,边缘不清晰,以皮脊部为著,可见斜行纤维毛刷样条纹,无点球样结构,无明显扩张血管结构,无明显深部均质样结构。诊断踵。

  • 标签: 足跖 斑片 黑踵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72例胎吸入综合征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患儿的上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相关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上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加速患儿的恢复,保障患儿的健康,同时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感染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117例,对其进行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测,并作药敏分析,研究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结果分离出65株肠球菌和52例屎肠球菌,其中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泌尿科、血液科和消化科,屎肠球菌主要来自消化科,两种肠球菌年龄分布均集中在40-60岁之间;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性为55.38%高于屎肠球菌32.69%,而其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分别为13.84%、16.92%、32.31%、30.77%,均低于屎肠球菌78.85%、80.77%、82.69%、71.15%,P<0.05。结论屎肠球菌耐药性普遍高于肠球菌,临床药物使用时需开展科学合理的药性检测,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流感染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胎吸入综合征对比。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以来接诊的胎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被选取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患儿,观察组中患儿男23例,女17例,胎龄为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40.2±2.7)周,体重为3.30—4.21kg之间,平均体重为(3.21±0.03)kg;对照组人数同样为40例,其中男孩有21例,女孩有19例,胎龄也同样在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8±2.6)周,体重为3.43—4.30kg,平均体重为(3.14±0.06)kg,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儿同时治疗,但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工作人员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比价。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低的Pa02治疗前后对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高的PaC02、Fi02与OI治疗前后的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下降明显,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尽管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相比之下更为理想,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胎吸人综合征能快速改善肺复张,肺部氧合,减少气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模式 常频机械通气模式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出现新生儿胎吸入综合症的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生发病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物质联合治疗对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胎吸入综合征患儿,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肺表面物质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氧疗时间。结果2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时间、氧疗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吸入综合征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物质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率,从而减少患儿使用呼吸机及其氧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物质 胎粪吸入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