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搬移治疗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1例搬移的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控制好搬移的速度,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结果51例搬移均未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通过严格执行搬移的速度,使缺损的患者患肢愈后良好,达到延长的标准。

  • 标签: 骨缺损 骨搬移 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56-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俄罗斯骨科医生Ilizarov发现在横向搬移新生周围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由此提出横向搬移可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此后该式被逐渐应用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可以促进血管再生、改善下肢缺血、消除患者疼痛、极大降低截肢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横向搬移的发展、临床应用及机理。

  • 标签: 横向骨搬移 下肢缺血性疾病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胫骨骨折后感染性大段缺损患者行搬移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外科胫骨骨折后感染性大段缺损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行搬移进行治疗,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搬移并一次性对感染性大端缺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植内固定行I期感染治疗及II期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搬移书进行治疗患者愈合情况优、良人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且中、差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胫骨骨折后感染性大段缺损患者行搬移具有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快的优势;搬移过程中应用的环形固定器有助于畸形矫正,不仅可显著提高端愈合概率,更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加快恢复速度并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搬移术 胫骨骨折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缺损采取搬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缺损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人。对照组采用移植,观察组采用搬移,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手术疗效。结果本组随访6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出血量和修复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针道感染、愈合不良、疼痛和患肢缩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缺损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效果良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 骨搬移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搬移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不连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慢性骨髓炎,20例感染性不连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液循环,严格执行医嘱实施搬移,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能保证搬移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3例患者搬移过程中出现下肢疼痛,减慢搬移速度1d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搬移偏移,经调整得到控制;2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给予换药处理得到控制,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愈合恢复良好。结论搬移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不连患者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骨搬移 外固定架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实施搬移来医治胫骨骨折手术之后感染性的大段发生缺损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50例在进行胫骨骨折手术并且手术完成后皆伴有感染性大段缺损病症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治疗组的25例患者实施植内同定的方法来进行医治,而实验治疗组的25例患者则实施搬移手术来对其进行医治。医治结束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其有关的指标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实验治疗组患者其治愈的概率(92.45%)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0.00%)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其治愈的概率(71.70%)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16.98%),以上数据经过检验之后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搬移手术的方法医治感染性的缺损,临床效果比较明显,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为推行。

  • 标签: 骨搬移术 胫骨骨折手术 感染性 治疗 大段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l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搬移治疗胫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2年7月我科对因外伤造成胫骨缺损的13例患者采取l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搬移手术治疗,术前给予充分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末梢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以按时按量,宁慢勿快的原则进行搬移,做好外固定架的管理,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结果13例均成功,其中有10例有4cm的形成,2例形成5cm,1例形成6cm,术后住院30~70d,患者愈合6~12个月,随访12~36个月。患肢膝关节和踝关节早期功能不同程度受限,通过有计划的锻炼恢复期均达到或接近正常,避免出现并发症。结论胫骨缺损治疗难度大愈合困难,采取l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搬移手术治疗可达到促进愈合,降低截肢的危险,术前术后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严谨搬移措施,及时观察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有计划的患肢功能锻炼,才能保证搬移手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缺损 骨搬移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两截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足部骨髓炎的有效性。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足部骨髓炎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创面清创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胫骨横向搬移治疗,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有效性。结果:实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踝关节以上截肢、术后复发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足部骨髓炎治疗中,采用胫骨横向搬移,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足部骨髓炎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改良胫骨横向搬移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案所取得的不同疗效。方法 筛选邢台市信都区中心医院内科自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样本对象,首先采取随机摸球法开展临床分组工作,抽取红球的25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抽取白球的25例作为研究组(改良胫骨横向搬移治疗),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创面愈合时间两项临床数据。结果 统计比较得知;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同时其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改良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加速创面愈合。

  • 标签: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截方式对胫骨Ilizarov搬移愈合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2月至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行胫骨Ilizarov单段搬移治疗的93例患者资料。根据中截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微创截组16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7.1±8.3)岁;Gustilo分型:Ⅱ型5例,Ⅲ型11例。骨膜下截组57例,男47例,女10例;年龄(39.1±11.8)岁;Gustilo分型:Ⅱ型17例,Ⅲ型40例。骨膜外截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37.7±11.2)岁;Gustilo分型:Ⅱ型18例,Ⅲ型2例。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指数及Ilizarov方法与应用协会(ASAMI)的功能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50个月(平均27.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性愈合,相关并发症均经过相应处理后治愈。微创截组、骨膜下截组、骨膜外截组的愈合指数分别为(53.09±21.88)、(59.97±33.29)、(46.20±14.11)d/c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3组的ASAMI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7.5%、89.5%、9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截方式均可获得良好的性愈合,三种截方式的愈合指数及术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截骨术 胫骨 骨搬移 截骨方式 骨愈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胫骨横向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治疗下肢足坏死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8例9足坏死病例,均接受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5例6足患者得到临床有效治疗;8例患者均未得到疼痛及坏死创面缩小等症状好转,1例出现经前皮肤坏死,1例出现搬运块回移困难并发症。结论:胫骨横向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在下肢足坏死治疗方面是一种相对有效方法,治疗中注意手术适应症及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移 下肢足坏死 溃疡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皮质横向搬移治疗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19~57岁,平均32.3岁。腘动脉损伤7例,胫前合并胫后动脉损伤4例。创面部位:小腿远端5例,足踝部6例。创面面积为3.2 cm×2.8 cm~9.5 cm×7.3 cm。在胫骨内侧远离创面10 cm以上行皮质开窗,开窗面积为5.0 cm×1.8 cm,然后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装置。创面有限清创,彻底冲洗后包扎。术后7 d开始横向搬移,创面全部敞开换药。横向搬移持续25 d,术后2个月拆除外固定装置。观察患者创面愈合和横向搬移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3~20个月(平均5.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为35~277 d。末次随访时所有创面均愈合,无复发。2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继续搬移,局部清创后愈合;1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予减慢搬移速度后逐渐愈合。结论对于下肢创伤后远期小腿和足踝部发生的慢性创面,胫骨皮质横向搬移可明显改善肢体局部血供,促进创面肉芽增生和愈合。

  • 标签: 下肢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伊利扎罗夫技术 慢性创面 胫骨横向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我院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治疗方式,二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截肢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截肢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并无太大不同(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更佳,不但降低患者的痛感,而且减小截肢率,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运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胫骨横向移动技术处理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72名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病人,将两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全面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护理后患肢创伤面积、焦虑自我评估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踝臂指数(ABI)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胫骨 慢性 横向骨搬移术 溃疡 治疗 糖尿病足
  • 简介:目的探究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胫骨骨髓炎伴大段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B组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HHS)和Baird-Jackson评分均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优良率为93.3%,B组治疗优良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缺损,疗效显著,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和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均可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愈合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胫骨骨髓炎 大段骨缺损 骨搬移 外固定延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