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下端-肱骨髁上以上部位骨折的疗效。方法:患者平卧,术侧常规麻醉、消毒后,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开放复位,经外固定架多针固定治疗肱骨干下端骨折。结果:本组35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经术后6~18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下端骨折,操作简单灵活,骨折愈合率高,神经损伤风险小,便于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骨折端创伤小,无须二次住院。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外固定器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慢性肛裂患者实施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中选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8例,仅采用肛裂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8例,采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便血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与肛裂切除手术相比,采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肛裂切除 外括约肌部分切断 慢性肛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留括约肌的手术对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收治的90例高位肛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痿管切除术,观察组接受保留括约肌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综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括约肌手术方式治疗肛痿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痿管切除术 保留 括约肌 肛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定位诊断符合率是100.00%(100/100),定性诊断符合率是80.00%(80/100)。结论超声在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 标签: 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 超声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的诊疗体会。方法对23例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病例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全部诊断明确,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和合理的手术为治疗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的关键。

  • 标签: 肛门高位括约肌间脓肿 术前诊断 一期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脱垂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脱垂性内痔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行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内痔立即回缩率、2w内痔核萎缩率、肛门疼痛率、肛门充血率、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脱垂性内痔的相关病症,疗效明显,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 脱垂性内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的60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3个月评价患者的肛门功能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治愈率、复发率、随访时间、大便失禁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重返日常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Wexner分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小感觉容量、初始排便容量、最大耐受容量、最大收缩波幅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Wexner分值、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小感觉容量、初始排便容量、最大耐受容量、最大收缩波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的住院天数短,愈合时间短,能更快地重返日常活动,可以在保证治愈率前提下又能更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 高位肛瘘 肛门功能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和瘘管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平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7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组)35例,瘘管切除术(对照组)35例。对2组患者的疗效、疗程、肛门功能及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瘘管切除术和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均有一定疗效,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可减少术后后遗症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留括约肌结构,也可保留患者肛门生理功能。

  • 标签: 保留括约肌挂线法 复杂性肛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5月的确诊食管癌患者80例,经食管造影或胃镜证实并食管-气管瘘,依据食管的狭窄长度、位置、程度和瘘口部位,确定支架的长度和位置,行食管狭窄扩张与覆膜支架入,分析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有72例患者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成功率为90%。结论食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气管瘘 覆膜金属支架
  • 简介:摘要Barrett食管(Barret’sesophagus,BE)是指齿状线以上至少2cm处的食管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本文旨在探讨Barrett食管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并发症、辅助检查及诊断。

  • 标签: Barrett食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肛裂患者80例,对照组接受肛裂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80%,且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17.50%,且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肛裂疾病采用双侧内括约肌挑断联合肛裂切除术,其疗效突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 标签: 肛裂 肛裂切除术 双侧内括约肌挑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影像检查对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的诊断应用分析。方法选择58名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哮喘的婴儿进行研究。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等分成两组,分别为对比组29人,采用X线照射进行诊断;研究组29人,采用螺旋CT检查进行诊断,并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进行诊断,都能获得不错的诊断效果,但在诊断结果的准确度上,研究组要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来诊断新生儿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得到的准确度有所不同,其中螺旋CT检查比X线照射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应用前景可观。

  • 标签: 影像检查 食管闭锁 食管气管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的6例患者,在手术开展前给予患者实施伊马替尼的治疗,然后再为其进行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的切除手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前患者的肿瘤大小在5厘米至9厘米之间,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大小在2厘米至4.5厘米之间;在Wexner评分方面,治疗前的评分在1分至3分之间,治疗后的评分在5分至9分之间。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低位直肠间质瘤 腹腔镜 经内外扩约肌间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20例至我院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均予以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分析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呈现良好效果。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 胃底折叠术 食管裂孔疝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肛裂切除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肛裂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讨论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肛裂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肛裂切除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高于对照组75%(P<0.05)。研究组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肛裂疾病,采用肛裂切除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其疗效突出,出血量低,术后愈合时间快,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省医疗开支,应用价值大。

  • 标签: 肛裂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肛裂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陈旧性肛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侧位或后位切扩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4.44%,感染发生率5.56%,对照组痊愈率80.00%,感染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侧位或后位切扩术,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陈旧性肛裂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陈旧性肛裂 后侧位内 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的内科临床诊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名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内科治疗手段,综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经内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食管裂孔疝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诊断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伴狭窄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共计80例,所有患者均是在2015年4月~2017年1月入院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扩张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17.50%,治疗前的两组狭窄口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狭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12.5%,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于食管癌伴狭窄的患者,采用经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较良好,安全性较高,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胃镜下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 食管癌 狭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低位肛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后一组实施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将两组低位肛瘘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愈合时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常规肛瘘切除术相比,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更适合应用在低位肛瘘的治疗中,效果更优。

  • 标签: 低位肛瘘 常规肛瘘切除术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肛裂切除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在陈旧性肛裂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5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25例治疗后完全恢复,6例患者部分恢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4%优于对照组的60%(P<0.05);试验组对治疗满意度为92%优于对照组的64%(P<0.05),试验组治疗后住院天数为(12.8±6.7)d低于对照组的(21.3±2.6)d(P<0.05)。结论陈旧性肛裂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肛裂切除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 陈旧性肛裂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