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纤维与铸造金属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需要口腔修复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纤维组和金属组,每组48例。金属组患者采用铸造金属进行口腔修复,纤维组患者采用玻璃纤维进行口腔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纤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金属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金属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金属比较,采用纤维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腔静脉分流的少见类型影像表现,为我们日常工作中少见类型的腔静脉分流的诊断提高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间23例通过临床证实的门静脉-左肾静脉分流病人的临床资料情况、影像特点,再综合文献讨论。结果①男性,16例,平均年龄41.23岁,.女性,7例,平均年龄43.74岁。②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乙肝、肝硬化病史。③影像学特点肝硬化显著,但是常见的侧支循环不明显,通过仔细观察可见脾静脉经过粗大侧枝回流至肾静脉,最终达下腔静脉。④关于肝硬化侧枝的报道大部分为常见消化道相关静脉侧枝开放。结论①脾-左肾静脉分流绝大部分为肝硬化脉高压并发症,且为少发类型侧枝开放。②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为经典的消化道静脉侧枝开放,本篇列举的少见类型侧枝开放患者的消化道侧枝开放情况不一,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脾左深静脉侧枝开放从而缓解了消化道症状。③影像学检查需要行增强或血管造影检查,仔细观察可见脾肾韧带内侧枝开放情况。④关于肝硬化侧枝开放的讨论大部分是消化道侧枝开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和可塑纤维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35例接受可塑纤维修复的对照组和35例接受预成纤维修复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34例,修复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修复成功28例,修复成功率为80.00%;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评分(95.39±2.74)分高于对照组的(75.67±3.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在口腔修复中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更佳,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在口腔修复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84颗)口腔修复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8例(42颗)和对照组38例(42颗),对照组患者采用铸造金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所需时间(62.13±16.72)min,短于对照组的(104.50±25.64)min,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7.37%,高于对照组68.42%,并发症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26.32%,治疗满意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修复患者,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修复效果良好,可提高修复成功率,缩短修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和认可,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使用玻璃纤维和金属核进行牙体缺损的修复,对比两种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存在牙体缺损需要进行核修复的患者100例(包括患牙132颗)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根据患者使用的核类型分成玻璃纤维组(58例,共76颗)和金属核组(42例,共56颗),两组患者在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玻璃纤维组使用玻璃纤维联合纳米树脂堆塑进行核修复,金属核组使用铸造金属核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玻璃纤维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出金属核组14.75%,P<0.05,优势明显;统计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评分,玻璃纤维组明显高于金属核组,P<0.05。结论对存在牙体缺损需要进行核修复的病例,采用玻璃纤维修复的临床效果更好,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患者对修复后效果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前景巨大,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金属桩核 牙体缺损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口腔修复患者当中,预成纤维或者可塑纤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一整年收治的74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均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分别给予铸造金属修复与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修复,对比双方修复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修复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双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口腔修复材料选择中,选择预成纤维或者可塑纤维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口腔 预成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修复 可塑纤维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成纤维和可塑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6月~2017月9月我院经口腔修复的患者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取预成纤维材料治疗,B组采取可塑纤维材料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总体满意度、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单颗纤维修复时间。结果A组修复有效率为91.51%,显著高于B组(78.95%);A组的总体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B组(81.43%);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B组(22.86%);A组单颗纤维修复时间平均为(72.49±16.82)min,明显低于B组(98.25±21.37)min(P<0.05)。结论应用预成纤维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口腔修复 对比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肝胆管癌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可能治愈肝胆管癌的方法,目的是切除肿瘤,恢复胆道通畅。本研究从肝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及辅助措施方面进行阐述,为肝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肝门胆管癌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所选100例肝部胆管癌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全部100例患者中,5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29例患者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治疗,16例患者无法切除。术后2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发生胆漏(4例患者为根治性,2例患者为姑息性);根治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外科切除治疗肝部胆管癌患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采用根治性切除则能让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纤维和铸造金属修复牙体缺损的价值。方法选取牙体缺损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20日-2016年2月30日,根据患者修复材料的不同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玻璃纤维进行修复,对照组实施铸造金属进行修复,对比2组牙体缺损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成功率、颜色匹配率、边缘适合率、修复体完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慢性根尖周炎复发率、核松动脱落率、核折断率、牙根折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体缺损患者接受玻璃纤维的修复价值优于铸造金属,具有生物相容性高、抗根折力好、耐腐蚀、美观等特点,意义重大。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牙体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使用玻璃纤维和金属核进行牙体缺损的修复,对比两种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存在牙体缺损需要进行核修复的患者100例(包括患牙132颗)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根据患者使用的核类型分成玻璃纤维组(58例,共76颗)和金属核组(42例,共56颗),两组患者在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玻璃纤维组使用玻璃纤维联合纳米树脂堆塑进行核修复,金属核组使用铸造金属核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玻璃纤维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出金属核组14.75%,P<0.05,优势明显;统计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评分,玻璃纤维组明显高于金属核组,P<0.05。结论对存在牙体缺损需要进行核修复的病例,采用玻璃纤维修复的临床效果更好,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患者对修复后效果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前景巨大,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金属桩核 牙体缺损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玻璃纤维与金属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146颗患牙),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双色球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纤维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金属核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随访1年,两组患者在修复完整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颜色匹配度和边缘适合性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牙体缺损通常采用玻璃纤维和金属核修复牙体,前者具有色泽自然、操作简单、修复成功率及满意度高的优点,较传统金属核修复牙体更具优势,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金属桩核 牙体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归性分析本院2018年收取的120例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脉高压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给予临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和个性化因人而异的合适手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个性化适宜的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是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出现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脉高压症的患者,给予个性化因人而异的适应手术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每个人的身体结构都是相同的,可肿瘤的大小却不相同,因此,不能够只选择单一化的手术形式。

  • 标签: 手术治疗 胃肠肿瘤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B超在肝硬化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所在科室的14例肝硬化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4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彩色B超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研究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门静脉主干、脾脏厚度及脾静脉内径的关系以及研究组不同门静脉内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更高,P<0.05。结论彩色B超技术对肝硬化脉高压进行检查,可明显发现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彩色B超 肝硬化门脉高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采用预成纤维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130例需口腔修复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可塑纤维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预成纤维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活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半口义齿、固定义齿修复、无咬合接触、有咬合接触、额下颌关节、赝复体、咬合抬高的修复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预成纤维的弹性、强度理想,操作便捷,适应范围广,从而减少患者复诊次数,以及牙根折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基础上进行操作,预成纤维修复成功率更高。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冬酶(PEG-ASP)应用于初治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ALL)中,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阴性)的80例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诱导化疗中培冬酶的用药次数将其分为培冬酶1次组(n=40)与培冬酶2次组(n=40),对预后差组患者应用2次培冬酶,对预后好组患者应用1次培冬酶,观察并记录化疗后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培冬酶的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结果经VDCLP化疗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诱导化疗ALL患者的VDCLP方案之中,应用1次与2次培冬酶治疗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但应用2次培冬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肝硬化脉高压临床诊断中采用腹部超声技术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90例肝硬化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采取腹部超声以及胃镜检查。分析腹部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腹部超声结果提示90例患者中脾脏增厚54例,脾静脉内径增宽56例,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56例。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8例,各指标检出率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呈正比。结论肝硬化脉高压临床诊断中应用腹部超声技术行之有效,临床价值高,可为疾病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指导。

  • 标签: 临床诊断 肝硬化 腹部超声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发热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1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挑选术后持续发热的患者29例,统计其术后持续发热的原因,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2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患者6例,其余患者发热均由并发症引起,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等级划分及手术方式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对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是减少术后持续发热的有效手段,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脾切除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并发症 持续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劑量递增服用厄贝沙坦联合普萘洛尔防治肝硬化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4月~2016年4月我院肝硬化脉高压7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1组(23例)、对照2组(23例),分别采用厄贝沙坦+普萘洛尔、厄贝沙坦、普萘洛尔治疗,并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得到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ALT(36.24±9.13)U/L等肝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1组(47.29±10.34)U/L、对照2组(47.18±9.89)U/L(P<0.05),而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后ALT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递增服用厄贝沙坦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脉高压的治疗具有较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厄贝沙坦 普萘洛尔 肝硬化门脉高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脉高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根据我院接收的64里肝硬化脉高压患者来分析研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2里,对照组使用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效果以及血细胞、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是93.75%,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5.00%(P<0.05);两组的血细胞和肝功能指标治疗后比治疗前优秀,观察组比对照组优秀(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为(9.53±2.99)、血小板计数(272.38±80.31)、红细胞计数(6.13±1.80);对照组为(8.02±2.58)、(168.43±50.64)、(5.22±1.8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脉高压使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治疗效果比介入栓塞优秀。

  • 标签: 腹腔镜下脾切除 静脉断流术 介入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