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活动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入的30名老年疗养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适当、合理的活动,加强护理干预,30名老年疗养员身体状况改善,体力增强,精神状态良好,护理满意度为93.3%(28/30)。结论合理的运动、有效的疗养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疗养员的身体及精神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活动 疗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而降低腹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首次下床活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品管圈活动在产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前及实施后的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率及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率、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中不仅提高了孕产妇知识掌握率也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在降低新生儿护理缺陷的同时也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在产科护理风险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科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康复宣教的时机对妇科手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通过在术前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提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妇瘤科手术的病人7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0人)在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对照组(390人)在手术后告知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结果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高于术后告知康复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告知术后康复配合及重要性有效提高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肠梗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利于机体康复。

  • 标签: 宣教时机 妇科手术 早期 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在2017年1-6月实施六个月主题为“降低ICU晨间交接班缺陷率”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ICU交接班缺陷率为24.8%,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后(16.3%),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交接班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入院宣教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联合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分(89.5±6.3)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48.0±3.5)分与对照组(89.2±6.4)分、(48.2±3.6)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53.4±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6.6±5.2)分,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75.6±4.3)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95.6%)明显高于对照组(54.2±3.1)分、(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入院宣教护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患者 入院宣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医院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基层医院产科实行品管圈活动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80例,实行4个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孕产妇知识的掌握率及护理缺陷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品管圈实施后孕产妇知识掌握率远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婴儿手圈、胸牌丢失率、病历书写错误率远低于实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产妇知识掌握率、降低婴儿手圈、胸牌丢失率和病历书写错误率等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握拳活动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我院PICC置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动握拳活动方法。对比干预前后腋静脉最大血流量和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量和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血栓发生率对比较之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主动握拳活动可有效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主动握拳活动 PICC 上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阴性93例,冠脉造影阳性12例、阴性8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3例,冠脉造影阳性47例、阴性16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83.5%、79.7%、82.1%。冠脉病变支数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具有一定联系,冠脉狭窄程度与平板运动中ST段改变运动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有关。结论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疾病检查,可促使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儿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6月普通外科住院的60例学龄期阑尾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改变患儿及家长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不合理认知,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能有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疾病康复。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阑尾炎 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发生的42例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为0.1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全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保障急诊抢救护理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圈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苏颗粒、兰索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活动性)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活动性)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兰索拉唑),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胃苏颗粒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溃疡(活动性)患者采用胃苏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胃溃疡 胃苏颗粒 兰索拉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活动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护理部以“守护圈”之名开展降低锐器损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品管圈(QCC)活动,对护理人员针刺伤降低效果,并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阶段未实施守护圈QCC期内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做比较,评估QCC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满意度及职业安全感均显著提升,与QCC活动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品管圈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增强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职业暴露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50例,开展主题为“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率”的主题活动,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活动前后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水平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活动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输液操作考核以及留置针操作考核评分(93.56±21.03、90.26±18.45、93.69±12.48分)高于活动前(81.26±18.59、80.16±16.49、86.45±12.26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输液中药液外渗、一次性穿刺不成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的使用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具有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药液外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由7人组成,通过531评价法选定提高手术患者家属满意度为活动主题;预估各步骤所需时间、决定活动日程及工作分配、拟订活动计划书,并获得上级核准,进行活动管控,绘制甘特图,以便活动后的检讨与改善;收集200份家属问卷进行分析,了解目前现况以流程图表示,用查检表方法找出患者家属不满意原因,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选定要因为家属等侯区环境、喇叭播音、家属等侯区位置,针对要因拟定具体对策,进行重点改善;计算目标值,以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的方法对人、物、法、环进行解析,绘制鱼骨图,最终找出真因;采用六何分析法、头脑风暴法、80/20原则针对真因拟定具体对策,将改善方案依PDCA循环彻底实施,以柏拉图对比数据表示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家属不满意缺陷数由活动前791次降至活动后153次。结论品管圈活动解决多种影响家属满意的因素,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属,有效提高了手术患者家属满意度,鼓励护士提供更好的服务。

  • 标签: 品管圈 优质护理服务 手术患者家属 等候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80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一般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实施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为97.50%,高于一般组的80.00%,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优于一般组,复发率低于一般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疗效较优,值得推广。

  • 标签: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活动性胃溃疡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结束~出院后半年)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有利于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术后恢复,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复杂踝关节 骨折脱位 术后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如何在儿科护理中以品管圈活动提高家长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家长满意度为86.0%,观察组为97.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开展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儿科 护理 品管圈活动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对患者胃肠功能和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在我院普外科胃肠组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将所有入选的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胃癌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照组胃癌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胃癌患者的肠鸣音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93.33%,比对照组高20.00%,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患者 早期活动护理 胃肠功能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