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博乐欣治疗精神分裂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各30例,人组病人在原抗梢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博乐欣25-50mg/d,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6周末应用HAMD、BPRS、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组抑郁症状消失12例(40%),显著改善例(26.7%),改善6例(20%),无效4例(13.3%);1组抑郁症消失1例(3.3%),显著改善2例(6.7%),改普3例(l0%),无效24例(80%)。结论小剂量博乐欣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明显疗效,且耐受性好,常规剂量不良反应轻。

  • 标签: 博乐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精神科患者住院药物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患者使用的抗精神药物主要为利培酮、奥氮平、奋乃静、喹硫平。老年患者身体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均给予相应的降压降糖降脂治疗,50例患者的其他药物使用情况为降糖药以二甲双胍、格列本脲为主;降压药以卡托普利、心可舒为主;保肝利胆药物为肝泰乐和消炎利胆片。结论我院老年精神科患者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同时使用小剂量其他药物注重身体疾病的治疗

  • 标签: 老年精神科患者 药物治疗 方法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性沟通对精神科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68例,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治疗性沟通,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DS及SA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32.47±5.68)、SDS评分(34.54±6.12)低于对照组(41.29±5.31),(42.6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有利于改善精神科患者的消极情绪,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好转,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精神科疾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中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开展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患者7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以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痴呆治疗)20例、研究组50例。结果在治疗第4周末时,研究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周末及第8周末时,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中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够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可在临床中借鉴。

  • 标签: 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新型抗精神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前后BPRS评分进行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各组治疗后BPRS评分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在信息处理速度与工作记忆以及社会认知等评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有明显改善,且趋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症状以及阴性症状均比较常见,且治疗难度较高,而短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新型抗精神病药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病例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者78例,分为对照组39例用齐拉西酮治疗,研究组39例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皆比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相比具备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者应有利培酮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酒依赖 酒精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普萘洛尔用于精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一年间于我院精神科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我院就诊后,根据病史、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合适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6%,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在精神科使用率较高、使用时间长,疗效显著,但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普萘洛尔 精神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2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5.0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70.49%,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方法进行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改善社会能力等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中青年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障碍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情况,为正好的确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确诊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以多变性和错综复杂为特点,临床上,相对于不典型情绪障碍,主因心肺脏器受损所致意识障碍的报道相对较少。结论对精神症状不典型、错综复杂的患者要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考虑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可能性,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精神障碍发生。

  • 标签: 躯体疾病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创伤致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4例颅脑创伤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以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42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综合组采取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组BPRS评分低于常规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颅脑创伤致精神障碍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干预 综合治疗 颅脑创伤致精神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8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以此为基础,研究组则给予引导式教育,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DQ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程度不同的患儿(轻度、中度、重度)DQ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智力水平,且病情越轻,其临床疗效越显著,值得使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引导式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收集近年来中医药文献,对温胆汤的组方,配伍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温胆汤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祛燥化痰、清热除烦,治痰热内扰所致诸多病症。尤其在精神类疾病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现代药理研究亦有力的证明了温胆汤的确切疗效。

  • 标签: 温胆汤 精神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ANS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34%vs31.03%,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均有较好效果,二者皆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但比较而言,奥氮平治疗本病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其可进一步减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推荐使用。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癫痫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男性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技术,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技术。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内主动配合患者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发病率和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提高了自身对于疾病的关注程度,且大部分患者均积极配合了本次治疗(P<0.05)。结论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科的临床护理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当在日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展开深入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其中治愈23例,治愈率为41.07%、显效19例,显效率为33.93%/有效12例,有效率为21.43%、无效2例,无效率为3.57%;在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但是经过处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精神病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的PAN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忠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其改善率、忠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75.68%、85.14%。结论在精神分裂症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护理干预对其精神改善程度有明显提升。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分裂症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精神性疾病,故临床针对该类患者主要以长时间用药控制为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则针对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可起到较好的效果,故本次我们针对其血药浓度和效果等情况实施分析,并作出综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血药浓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氮平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奥氮平药物治疗,阶段性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82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四周后,通过PANSS表评定,患者偏执及妄想观念、幻觉、行为紊乱、日夜节律紊乱因子明显降低,此外通过TESS表评定,共有2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4.39%。结论奥氮平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临床效果,虽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均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用药价值。

  • 标签: 奥氮平 病毒性脑炎 精神障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在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将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西酞普兰配合小量舒必利及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并根据HAMD量表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81%,对照组有效率66.8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行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西酞普兰 舒必利 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贴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精神心理症状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8月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精神心理问题患者100例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恢复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和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精神心理问题治疗中,耳穴贴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促进疾病好转,且治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耳穴贴压 溃疡性结肠炎 精神心理症状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