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间收治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 46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 23例、试验组 23例。其中常规组患儿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行康复治疗。对比二组患儿 IQ评分、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 结果:常规组的IQ评分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试验组患儿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行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儿IQ评分。增强患儿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康复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则是实验组采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在6个月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WAIS-RC、MMSE、ADL治疗效果评估要优异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 WAIS-RC MMSE AD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时,将心理干预合并奥氮平方案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录入5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n=50)与实验组(n=50)。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增加心理干预作为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音乐疗法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心理行为与智能发育水平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福利机构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例,观察组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辅以音乐疗法,两组患儿治疗四周后,医护人员运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量表对儿童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评估,应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综合评价儿童智能发育水平,应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对患者行为适应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估。结果 治疗四周后发现,两组患儿评分都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而观察组的患病儿童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病儿童(P<0.05)。治疗后,2组患儿智商(IQ)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病儿童评分优于对照组患病儿童(P<0.05)。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等各种适应行为评分都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其观察组的患病儿童优于对照组患病儿童(P<0.05)。结论 音乐治疗法在治疗和改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心理行为状态,以及提高儿童智能发育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儿童 音乐疗法 心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采用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74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评分升高,且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病评定量表 康复护理 精神科 老年精神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神经精神狼疮(NP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E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SLE常见的死亡原因,目前对其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科对12例NP狼疮住院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及精心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精神狼疮 鞘内注射治疗 精心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严重并发症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 目的: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0名住院病人,采用常规用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中,观察组45名病人接受的治疗有效,两个组间的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病情恢复。

  • 标签: [] 心理护理 精神病 治疗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再创式音乐治疗对于精神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来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经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实验组的患者辅以再创式音乐治疗,以观察其作用。结果: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效果更好,P

  • 标签: 再创式音乐治疗 精神科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讨论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以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主要选择本院2021年4月至 2022年4月接收的70名精神障碍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0名精神障碍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名精神障碍患者,首先,针对对照组的35名患者开展常规的药物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的35名患者除了开展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开展了MECT治疗联合护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之前治疗之后的睡眠情况和生命品质的改变状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14%,显著要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 86%要高(P<0. 05);两组患者的 PSQI 评分和治疗之前比较有所下降,ADL 评分和治疗之前比较有所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下降或提升程度都比对照组患者的要大,(P<0. 05)。结论:针对精神障碍的患者,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融合护理模式治疗要比纯粹用药治疗有着更好的疗效,并且可以提升临床医学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改进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睡眠品质和生活品质。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障碍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提升患者心理福祉的关键手段,在精神康复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深入探讨心理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框架,更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强治疗成效,并减少病情复发,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此外,心理护理还能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照护压力,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对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与分析,将为未来研究与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促进心理护理领域的持续进步。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阅读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实施半开放式管理,将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在两组均使用相同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辅以为期3个月的阅读治疗,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阅读疗法,对慢性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肯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康复 阅读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用于精神科 MECT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3年 9月至 2015年 8月精神科接收的实施 MECT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68例,随机从 0-67编号,对照组: 0-33号(常规护理),研究组: 34-67号(舒适护理)。比较不良情绪变化、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接对照组高, SAS、 SD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 P< 00.05)。结论:在精神科患者接受 MECT治疗期间,予以其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缓解负性情绪,同时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 MECT治疗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针对异烟肼治疗肺结核致精神障碍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接诊的58例异烟肼治疗肺结核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异烟肼治疗肺结核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异烟肼 肺结核 精神障碍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精神康复护理对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2.1~2023.1就诊于我院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分析,29例予以精神康复护理者纳入试验组,29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79.31%)对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较高(P<0.05);NOSIE评分、SDSS评分、BPRS评分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护理后NOSIE评分(342.80±2.10)分、SDSS评分(6.80±2.30)分、BPRS评分(49.60±5.30)分明显更佳(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精神康复护理效果突出,可使护理满意度、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建议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析在儿童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使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儿童精神病患者,共计 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 50 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另外 50 例分到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用药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 :通过观察得知,观察组患儿要无论是住院时间还是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另外,观察组患儿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组,同样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本研究表明,在儿童精神药物治疗中,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对不良反应的减少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儿童精神药物治疗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总结了在住院精神病人中运用激励机制的方法,引入激励机制后,调动了住院精神病人的积极性,使其配合工娱治疗,服从管理,使病人满意度提高,病人之间及护患之间纠纷减少。认为在工娱治疗中引入激励机制能提高住院精神病人的工娱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病人 工娱治疗 激励机制
  • 简介:摘要:慢性精神分裂症常伴有只能、行为以及情感的障碍,患者自我内心冲突、矛盾,严重缺乏心理安全感,结合病情的程度、发病刺激因素以及患者周遭的环境,心理护理应以纠正患者不良情绪、预防患者因疾病而自伤、填充患者内心温暖为目标,帮助患者逐步的消除、遣散不良思想,引导患者走出心境障碍,最终收获愉悦的情绪与健康的情感。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总结该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遴选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成实施药物治疗方案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观察组。统计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PANSS、WMS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采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助于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高,同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记忆功能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障碍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康复训练;入院、出院时均用两个量表进行评定,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测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SF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P〈0.01)。结论:精神康复训练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训练 精神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