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真实的产房护理中突发或常发不良事件以及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宏观的分析,从而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防范计划,改良产房护理的缺失。方法将我院2015年2017年出现产房护理的不良事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等进行整合分析。结果从调查结果显示,产房不良事件的起因具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与沟通不畅等多重因素,工作年限较少、初级职称和学历不高的护理人员发生产房不良事件,及后期未及时处理安抚家属情绪,甚至产生与产妇或家属正面冲突的情况较为多见,相对的工作年限较长,职称较高与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出现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较低,其中还包含其他的外在因素影响。结论引起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不可一概而论,应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及时调控不良事件的蔓延机会,舒缓产妇的情绪避免出现心灵与身体的创伤,将产房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第一时间降为最低,减少病患对医院的不良反馈。

  • 标签: 产房护理 不良事件 分析及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妇产科护理风险事件处理及预防。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8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医疗失误的发生率和投诉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采取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风险事件 预防和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62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伦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62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分布。结果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位的是管道滑脱、给药错误、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占63.9%;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体人群占86.1%;工作年限在3年内护士最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占64.8%;中午、中班和夜班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时段共占55.2%。结论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 原因分析 伦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对护理部确认的80例风险事件进行风险程度的评定及原因分析。结果意外伤害、给药错误、病情观察不及时、静脉留置针问题是儿科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分别占25.0%、15.7%、12.6%、10.6%;以高风险事件居多,占59.4%护理风险事件以直接风险为主,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5%。结论针对儿科临床护理患儿,如要降低护理风险,必须全面分析其原因,按照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使风险发生率得以降低。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风险监控同时重视护龄在2年以下护士的防范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危环境的监管和风险监控。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要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与上报情况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 1500例次住院患者展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医护维度的事件上报数据结合分析,对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上报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本次 1493份有效问卷当中,发生有 1次及以上不良事件患者共 147人,各类不良事件总例数 156次,发生率为 10.45%。调查显示本次实际上报率占 59.62%( 93/156)。内、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外科患者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高于内科患者( P<0.05)。外科患者发生皮肤的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院内感染,插管事件,用药剂量、方法错误的事件发生率相比内科患者显著更高,内科系统收治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高。结论:对于当前医务工作者的自身认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上报处理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外科应当关注围手术期治疗的各项医护工作,在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应当关注药品的用法与配伍方法,把握好各药物的使用指征。

  • 标签: 医疗不良事件 上报情况 差异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眼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护理中出现的34例不良事件,对这些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结果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34例不良事件主要为患者伤口裂开、用药出现错误、医患沟通不当、意外跌落以及其他等。结论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因此,应重视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眼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导诊过程中,对突发事件如何进行正确的应急处理,以获得更多抢救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内科导诊护士把自己在临床从事20余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应用于候诊时发生突发事件的患者中,回顾性总结抢救128例急性突发事件的护理体会。结果其中116例患者安全送入专科病房,12例转入上级医院救治,未有1例因候诊时观察不利而导致延误抢救。结论通过导诊护士的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即能让导诊工作井条有序,又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导诊护士 就诊 突发事件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近几年,国内各类大型环境破坏事故逐步增多,变成威胁到民众自身健康、毁坏生态环境相关的要素,已经极大地约束到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进步。现阶段,国家已经迈进了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的多发阶段。创建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相应的紧急系统即构建健全、标准的城镇环境卫生一类系统的关键构成版块,还是考量城市内部基本设备层次与社会监管特性的关键标识。

  • 标签: 调研 突发环境公共卫生事件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发生原因,分析预防肿瘤内科风险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6年11月到2017年5月该院肿瘤内科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与预防的方法。结果50例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外渗24例,跌倒磕碰16例,医院感染7例,自杀3例。其中以化学药物外渗最为多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较多,需要护士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护理风险事件,积极总结临床经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 预防 护理 防范
  • 简介:摘要自从2002年非典爆发以来,我国的甲型H1N1、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造成多数人群被普遍感染,对其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威胁;故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再次成为国家卫生部门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重点所在。本次研究则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对其应对策略实施分析,并做出综述。

  • 标签: 应急物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储备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30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护理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分析,探讨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效率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急诊科自2016年1月至12月处置突发事件成批伤员过程中分诊鉴诊、建立静脉通道、转运交接等环节的效率,并对全部参与事件处置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于培训前后测评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评分,然后统计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处置效率,最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干预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置突发事件相关制度、知识和技能均得到提高,但通过两个月的培训,对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的效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护士的自我效能提高能够对护士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是影响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护士 自我效能感 突发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精神科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6年在精神科使用常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7年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将2016年所选取的资料作为对照组,2017年选取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上报率、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资料后发现,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并且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以及及时上报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的管理当中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能够为之有效的增加精神科的护理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使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无惩罚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前馈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前馈控制管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投诉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事件发生比例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更高,组间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模式能够改善护理效果,降低护理中不良事件与投诉发生比例,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前馈控制 不良事件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痫性或非痫性发作性事件的识别与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6月西京医院脑电生理监测中心拟诊为癫痫或可疑癫痫的连续性非选择性患者 156例,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发作性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中 35例 (22.4%)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到临床发作,总发作次数达 109次,其中 34例可见发作时同步痫样放电而确诊为癫痫, 1例发作期无同步痫样放电而诊断为非癫痫发作, 14例根据视频脑电监测结果修正了发作类型的诊断。结论 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发作性事件的正确识别对癫痫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鉴别痫性与非痫性发作,尤其应重视对脑电图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科学、综合的判读。

  • 标签: [ ]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发作性事件 癫痫样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实施品管圈前后半年的血透资料,统计不良事件,对比实施品管圈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实施前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实施期间采取的是品管圈护理。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护理理念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血透室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良事件药学监护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病患因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所致的气喘以及胸闷不良反应共3例进行研究,通过参与患者不良反应的治疗,并提出相应的药学建议。结果在3例患者的治疗中,药师的建议均被采纳,而患者在通过对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结论让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能为临床医师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药学监护 不良事件 药师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 简介:摘要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监护是工作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人员不仅应该对病人的情况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同时还应该有较强的护理经验以及耐心和细心,在病人发生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能够给出及时的解决策略,尽可能地让患者尽量少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让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到健康状态。本文主要对患者在日常住院期间发生的坠床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可导致患者坠床的几点重要因素,并且提出了对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各位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注意到这几点,有效地预防病人坠床。从各方面入手降低意外危险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工作 患者 坠床事件 原因分析 预防及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麻醉前患者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从最大氧耗、代谢当量、其他评估指标上分析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式,得出具体的结论。结果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围麻醉期,运动承受能力是一个独立性预测因素,目前,临床中常常根据患者自述运动频度和强度来评估患者的体能,该种方式简单易行,可以与其他相关因素一起评估患者手术安危情况,这可以采用代谢当量水平评估法与Duke活动状态指数评估法。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体能评估已经在临床麻醉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在周围心血管疾病、指导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麻醉中寻求简便、优质的评估方式是近年来术前体内评估的发展趋势,体能评估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麻醉 体能评估 围麻醉期 心血管事件 预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积极治疗与积极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采取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根据检查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叫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单纯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同时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人群全因死亡的9.9%。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脑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