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与上报情况差异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3

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与上报情况差异性探讨

佘苗 樊毅 杨志平 邹余粮 ( 通讯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与上报情况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1500例次住院患者展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医护维度的事件上报数据结合分析,对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上报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本次1493份有效问卷当中,发生有1次及以上不良事件患者共147人,各类不良事件总例数156次,发生率为10.45%。调查显示本次实际上报率占59.62%(93/156)。内、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外科患者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高于内科患者(P<0.05)。外科患者发生皮肤的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院内感染,插管事件,用药剂量、方法错误的事件发生率相比内科患者显著更高,内科系统收治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高。结论:对于当前医务工作者的自身认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上报处理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外科应当关注围手术期治疗的各项医护工作,在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应当关注药品的用法与配伍方法,把握好各药物的使用指征。

【关键词】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差异性;分析

医疗不良事件通常指的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可能导致影响到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负担和痛苦、可能导致引发医疗纠纷(护患、医患)、医疗事故或影响正常医疗工作运行的一类不良事件[1-2]。近年来,医院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正呈现出日益递增的趋势,纠纷事件的发生程度也在愈演愈烈[3-4]。而对于医疗不良事件,往往存在有个别科室、医护人员忽视、隐瞒或刻意不上报的现象,尽管针对于此类情况正在不断的进行改善,但当前仍有个别不良事件发生后未进行上报的现象发生,部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利益未能得到最有效的保障。本文主要以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与上报情况差异性,为提升当前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提供参考与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500例次住院患者展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问卷调查,患者均于调查期间出院并接受调查,本次确定的调查中每日调查数量约占当日出院患者总数的10%~20%。

1.2调查方法

展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问卷调查,该调查问卷由本院自行设计,内容通过结合查阅文献以及德尔菲法设计,同时抽取相关临床科室、药学部、控感科、医务部、护理部、质控办、医患关系调解办公室等科室专家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展开专题讨论后最终确定问卷内容。本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用药不良反应,用药剂量、方法错误,插管事件,器械事件,输液反应,院内感染,皮肤的不良反应以及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类别。本次调查所有涉及对象均对调查内容知情且同意参与本调查,问卷均当场回收。本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53%。同时收集医护维度的事件上报数据结合分析。

1.3统计处理

对所有调查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同时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通过导入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事件发生率的组间对比通过卡方值检验,P<0.05表示数据具有比较差异性,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上报情况

在本次1493份有效问卷当中,发生有1次及以上不良事件患者共147例,发生率为10.45%。各类不良事件总例数156次。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中,占前3位分别为输液反应、皮肤的不良反应以及用药不良反应。调查显示本次实际上报率占59.62%(93/156)。见表1。

表1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上报情况

类型

发生例次

发生率(%)

上报例次

上报率(%)

用药不良反应

43

2.88

23

14.74

用药剂量、方法错误

3

0.20

2

1.28

插管事件

11

0.74

7

4.49

器械事件

13

0.87

8

5.13

输液反应

35

2.34

22

14.10

院内感染

12

0.80

7

4.49

皮肤的不良反应

32

2.14

22

14.10

坠床跌倒

7

0.47

2

1.28

合计

156

10.45

93

59.62

2.2内、外科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上报情况

本次调查包括内科患者856例次以及外科患者637例次;内、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外科患者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高于内科患者(P<0.05)。见表2。

表2内、外科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上报情况

类型

合计

内科(n=856)

外科(n=637)

X2

P

例次

占比(%)

例次

占比(%)

发生情况

156

92

10.75

64

10.05

0.1916

<0.05

上报情况

93

43

27.56

50

32.05

4.9933

<0.05

2.3内、外科的各类不良事件实际发生情况分析

外科患者发生皮肤的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院内感染,插管事件,用药剂量、方法错误的事件发生率相比内科患者显著更高,内科系统收治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高。见表3。

表3内、外科的各类不良事件实际发生情况分析

类型

内科

外科

例次

占比(%)

例次

占比(%)

用药不良反应

19

2.22

4

0.63

用药剂量、方法错误

0

0

2

0.31

插管事件

1

0.12

6

0.94

器械事件

5

0.58

3

0.47

输液反应

3

0.35

19

2.98

院内感染

1

0.12

6

0.94

皮肤的不良反应

4

0.47

18

2.83

坠床跌倒

0

0

2

0.31

合计

33

3.86

60

9.42

3讨论

研究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本次1493份有效问卷当中,发生有1次及以上不良事件患者共147例,发生率为10.45%。各类不良事件总例数156次。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中,占前3位分别为用药不良反应、输液反应以及皮肤的不良反应。调查显示本次实际上报率占59.62%。上报的阻碍因素相对较大,这种发生率高、上报率低的现象其实主要是与医务工作人员的自身认识以及报告程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医务人员的自身认识主要包括其对于不良事件概念的认识、对上报重要性的认知、意愿以及事件发生时自身的心理状态。而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医务人员往往不知到该上报什么、如何上报以及上报给谁。同时,个别科室由于工作绩效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医务人员也担心将事件上报后会受到惩罚以及打击报复等而不愿或不敢主动上报。研究还显示内、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外科患者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高于内科患者(P<0.05)。这说明了外科医护工作人员对于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以及上报意识等均显著高于内科医护工作人员,这也可能与外科患者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往往较为严重的原因有关[5]。此外,在内、外科发生的不良事件类型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外科患者发生皮肤的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院内感染,插管事件,用药剂量、方法错误的事件发生率相比内科患者显著更高,外科系统收治的患者病情往往相对复杂,且外科多设计创伤性较大的手术治疗方法,因此上述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相对更高。而内科系统收治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高则可能与对内科患者的治疗用药较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提示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应当关注药品的用法与配伍方法,把握好各药物的使用指征。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医务工作者的自身认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上报处理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外科应当关注围手术期治疗的各项医护工作;在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应当关注药品的用法与配伍方法,把握好各药物的使用指征;医务部应进一步梳理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加强对医护人员上报的培训及宣教等。

参考文献

[1]姜永杰.基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348-349.

[2]卜一珊,徐彦贵,崔桅,等.天津市部分医疗机构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155-158.

[3]王弓茹,陈英耀.国外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研究概述及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5):113-116.

[4]程艳敏,刘岩,刘亚民.我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40-40.

[5]尹小兵,钱瑾,梅秋瑜,等.医院安全文化与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546-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