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肝硬化患者,并把这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在选择这一期间进行体检的50例体检志愿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纤维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项目可以有效提高肝硬化的诊断准确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扁桃体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疾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其均接受生化检验项目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如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TP、CHE、ALB等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DBIL、γ-GT、AST、ALP、TBIL、ALT等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肝硬化疾病时应用生化检验项目具有重要价值,其能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肝硬化疾病 诊断 生化检验项目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1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时间是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检验并分析两组的生化项目。结果与对照组ALB、TP指标比较,观察组较低,与对照组DBL、TBL、AST、ALP、ALT、TBA指标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生化项目的检验可为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科学、准确的临床依据,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肝硬化 生化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75例作为Ⅰ组,全部患者均行血标本采集检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参照归为Ⅱ组,对比Ⅰ、Ⅱ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和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Ⅰ组患者DBIL(直接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碱性磷酸酶)、LN(层黏连蛋白)、HA(血清透明质酸)、Ⅳ-C(Ⅳ型胶原)和PC-Ⅲ(Ⅲ型胶原)水平均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ALB(白蛋白)、TP(总蛋白)和CHE(胆碱酯酶)水平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生化指标检验可为医师诊断肝硬化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诊断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中常规凝血检验项目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度收治的93例采取出血输血治疗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作为观察组;另外46例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凝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如PLT、RBC、HGB、HCT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前的凝血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输血治疗后,观察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TT、APTT、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中采取常规凝血检验项目检查,可及时监测不良反应发生,监测价值大于血常规检查。

  • 标签: 异位妊娠 输血治疗 凝血检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水质恶化情况十分严重,极大的危害课人体健康,破坏了生态环境,其中重要原因为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的超标排放,废水检测是指导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的依据。2011年,“十二五”开局第一年,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有了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工业废水处理成了水治理的突出问题,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更是块难啃又必须啃下的骨头。然而,工业废水产生的污染物量大、难处理、成分复杂,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十二五”期间,氨氮纳入总量控制范围、成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常规污染物进一步削减,相关工业行业排放标准普遍提高,均考验着工业废水处理。本课题的目的在于(1)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分析检测的操作能力,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4)进一步巩固学生化学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检验项目用于孕前产前检查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接受孕前产前检查的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视作对照组,仅在产前检查中接受常规检查,另外100例视作观察组,在常规检查基础上联合进行免疫检验,比较两组产检质量。结果观察组高危妊娠检出率为15%,对照组检出率6%;干预后观察组高危妊娠发生率下降幅度12%,对照组下降幅度为2%。结论孕前产前检查中进行免疫检验价值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前产前检查 免疫检验项目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份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体检者的血液4ml,并将其分别放于A、B两个试管。其中,A试管作为观察样本,以震荡的方式使其出现溶血的情况;B试管作为对照样本,使用肝素抗凝。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A、B试管的各项指标,比较和分析A、B试管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情况。结果A、B两试管在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尿酸、葡萄糖、血钾之间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试管在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之间的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产生的一定的影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而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和血常规检查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本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组)和进行健康体检者的40名体检者(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验。对比各项检查结果。结果疾病组各项血常规检查结果和生化检验结果都和正常组相差较大(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实施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验有利于疾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常规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共选取病毒性肝炎者50例,作为A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B组。所有受检者均实行血常规+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生化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与B组比较血常规检查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应用,能明确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红细胞功能、生化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照,存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当中,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相关效果及具体目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中收治的76例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早期组,常规组患者需要在入院后接受常规性质治疗,早期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接受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而言,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较好,其治疗目的与相关机制较为清楚,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机制 目的 早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小肠CT灌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肠疾病患者50例,把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各有25例患者,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所进行的常规CT方法,而针对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是小肠CT灌肠方法,对于两个组别患者所呈现出的诊断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诊断效果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两者的对比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切实有效的运用小肠CT灌肠方法,可以有针对性的规避和克服常规CT以及小肠灌肠两者各自的缺陷,进一步有效融合两者的技术优点,趋利避害,对于内窥镜检查的侵入性比较小,对于患者造成的损害程度比较低,针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是十分可行的一种检查方法,这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小肠CT灌肠 临床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1例宫外孕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常规护理+人文关怀),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认可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宫外孕 人文关怀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目前现代护理科学的不断深入,循证护理已在我国护理领域迅速推广。在临床研究中作为具有复杂性与危险性的生理变化过程,同时分娩也是作为妊娠过程的终点。由于当前临产期至分娩在医院的产妇比重不断上升,对其临床护理的质量要求也不断上升。本文主要以临床循证分娩护理的应用价值予以着重的分析讨论。

  • 标签: 循证护理 分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门诊各科室就诊的4000例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粪常规检验,将其中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将非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粪便红细胞、白细胞、隐血、寄生虫卵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粪便红细胞阳性检出率、白细胞阳性检出率、隐血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寄生虫卵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粪便常规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粪便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血流动力学特点,探索心肺运动试验对肺动脉高压(IPAH)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IP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心肺运动功能、血流动力学等相关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年,其中20例患者发生了临床恶化事件。与未发生临床事件(non-CW)人群相比,发生恶化事件组(CW)的无氧阈时摄氧量(VO2atAT)、峰值摄氧量(PeakVO2)、峰值氧脉搏(PeakO2pulse)显著降低,无氧阈时二氧化碳当量(VE/VCO2atAT)明显升高。结论PeakVO2、VE/VCO2atAT、静息CI对预测IPAH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心肺运动试验 诊断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MRI组(47例)和CT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脑梗死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诊断率对比中24h内检测显示,CT组诊断率(43.75%)显著低于MRI组(81.25%),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24-72h和>72h时间段检测显示,CT组诊断率(56.25%、66.67%)显著低于MRI组(93.33%、93.75%),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MRI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其诊断率相对较高,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MRI 脑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神经科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临床治疗和一般常规基础性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治疗3个月后,应用神经功能缺损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康复护理组有效率(95%)共有38例患者得到了较好的康复,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共32例患者,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有效减少了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脑卒中患者治疗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和分型以及诊断途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小细胞癌患者,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理的观察和对照,分析诊断小细胞癌的CT表现和病理关系。结果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和肺内肿块,是小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特征,CT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再配合经皮穿刺活检可以提高到90%以上。结论CT螺旋扫描配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小细胞癌确诊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小细胞 肺癌 CT表现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