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血型鉴定常见错误,阐述全程质量控制在血型鉴定中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血型鉴定错误常见原因。结果:血型鉴定错误与技术因素、疾病、年龄以及输血等有关,以技术因素最常见。结论:技术因素是血型鉴定错误主要原因,加强血型鉴定全程质量控制是减少血型错误关键。

  • 标签: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医疗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对SBAR模式在降低产科护理交班错误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产科2017年2月到2017年7月接收1500例孕产妇按照床位设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两组孕产妇护士设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床头交班方法,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SBAR模式进行交班,并使用PDCA循环,分析交班错误原因进行改进。对比两组孕产妇临床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分析,交班错误原因主要有交接流程简单流于形式,专业知识匮乏,重点观察内容未交接、无相应规范表格要求、责护对病人十知道掌握较差等。在应用SBAR模式后,护士交接班错误率降低,责护对孕产妇十知道掌握情况较全面,产妇满意度和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改善,上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SBAR模式在降低产科护理交班错误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规范交班流程,提高交班效率,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SBRA模式 护士交接班 护理错误 前后对照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移动护理人员站(PDA)对用药错误控制作用。方法医院产科2016年10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PDA,对比常规模式应用期间2017年7月-2016年9月和PDA应用期间2016年10月-2016年12月产科临床护理中用药错误率,并比较两个时间段护理人员发放用药时间。结果PDA应用期间用药错误率显著低于常规模式应用期间(P<0.05),PDA应用期间发放用药时间短于常规模式应用期间(P<0.05)。结论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PDA可有效降低用药错误率,并可缩短护理人员发放用药时间。

  • 标签: 移动护理人员站 用药错误 产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辽宁何氏医学院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在临床技能培训课中皮内注射操作考核中存在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临床技能教学质量。方法对本校2015级护理本科学生进行皮内注射(青霉素试敏)操作考核,随机抽取200名护生考核成绩,对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在教学中持续改进。结果护生在该操作中对于未向病人解释用药目的占48%、抢救药品准备不全占49%、进针固定皮肤不紧占48%、进针角度过大占34.5%,对病人人文关怀及沟通较差43.5%。针对学生在皮内注射操作中存在问题,加强基本要点培训和讲解,使学生明确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加强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结论护理实践教学中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及考核,考核过程中应以模拟考核与标准病人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操作目的和可能出现问题应对能力。

  • 标签: 护生 皮内注射 错误分析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对燕尾帽佩戴情况态度,分析脱帽行为优缺点与整改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及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在职1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护士对燕尾帽佩戴情况态度,同时抽取本院五个科室进行试点,随时发现脱帽后优缺点,并列出相应整改措施。结果78.3%护士认为燕尾帽作用是职业象征,67.5%护士认为燕尾帽易脱落,经常脱落构成比为46.7%,58.3%护士因燕尾帽固定不牢而脱落,16.7%护士因长时间佩戴燕尾帽导致脱发,52.5%护士认为没必要佩戴燕尾帽,90.0%护士支持燕尾帽脱帽行为。结论大多数护士认为没必要佩戴燕尾帽且支持脱帽行为,但是脱帽后存在护士发型有散乱现象、对护士着装与发型要求更严格等困难,应积极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 标签: 护士 燕尾帽 脱帽行为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行为干预对防止酒依赖者复饮疗效。方法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定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结果研究组在除问题解决维度外,FAD其他各维度得分和SAS与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消除酒依赖患者发病心理因素,降低复发率,提高酒依赖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酒精依赖 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产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方法,以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带来严重后果。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有攻击行为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主要因素是患者自身精神症状和护患关系,是否是自愿住院,病友和家庭闹矛盾,病房环境影响,护理人员态度,药物不良反应也有一定关系。结论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可有效防范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攻击行为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攻击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52例)及该基础上行为干预(观察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2%)与对照组患者(84.6%)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能有效提升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先兆流产 护理干预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州市三家医院不同岗位手术室护士早餐情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并比较110名手术室巡回和洗手两种岗位护士早餐行为、早餐营养成分及对早餐营养知识认知情况等差异。结果50%手术室护士每天摄入早餐,且摄入种类不够齐全,优质蛋白及能量摄入不足,两组早餐频率、早餐膳食结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岗位手术室护士对早餐营养知识掌握不够,尤其以洗手护士突出,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强膳食指导,保证各种营养素均衡摄入,促进身体健康。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早餐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中进行共同注意训练治疗临床表现,归纳并总结出孤独症儿童治疗应用方法及原则。方法在临床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应用共同注意力从一级到五级差别强化训练,观察并记录孤独症儿童临床表现,将其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分析。结果共同注意训练在临床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上有着良好疗效。结论共同注意训练在孤独症行为上疗效确切,根据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力级别的不同,在临床上应灵活应用共同注意力训练。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行为干预 共同注意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认知行为对于焦虑症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3月收治31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程为12周,患者临床治疗选择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并且对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定,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选择问卷调查和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进行评定。结果对本研究31例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以后17例患者获得痊愈,显著进步患者5例,还有8例患者进步,1例患者无效。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进行HAMA评分,患者较治疗之前下降,而且患者社会功能、LSR以及GAF总分和之前明显提升,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认知行为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并且能够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使患者在具体生活过程当中获得较为满意舒适度,改善患者等不良生活质量,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候能够取得较好成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足月分娩新生儿12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观察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以及第5~6小时啼哭次数以及时间;同时对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新生儿1小时内、5~6小时内啼哭次数、持续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16%;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3.87%;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增加新生儿安全感,有效降低新生儿啼哭次数以及时间,产妇可以得到充分休息,大大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母婴 早期皮肤接触 新生儿 行为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兆流产护理中行为干预效果。方法从来我院就诊先兆流产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对象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行为干预护理,最终对比两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在干预结束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采取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提高其对医院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缓解其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保持其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行为干预 先兆流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样本来源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登记数据库,共选取AD患者129例。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所有被试者精神症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定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生活功能状况。依据MMSE评分将被试者分为轻度(MMSE≥20,46例)、中度(MMSE=11~19,59例)和重度(MMSE≤10,24例)3组。采用因子分析了解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差异。结果①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因子分析,得到3个症状群,分别为精神病性症状、额叶释放症状和情感症状。②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相关因素NPI精神病性症状因子、额叶释放症状因子评分与ADAS-Cog记忆、语言、操作能力和注意力等因子分及ADL评分与呈正相关(r=0.28~0.47,P<0.05),NPI情感症状因子分与ADAS-Cog语言和操作能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0.24;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以精神病性、额叶损害和情感症状为主要特征,随疾病进展而加重。认知和日常生活功能差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更严重。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因子分析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离职倾向、沉默行为及工作疏离感现状,并分析三者间关系。方法采用离职倾向问卷、员工沉默行为量表和护士工作疏离感问卷对长沙市4所三甲医院120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离职倾向条目得分为(3.37±0.34)分,沉默行为条目得分为(3.45±0.51)分,工作疏离感条目得分为(3.12±0.52)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离职倾向与沉默行为、工作疏离感正性相关,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正性相关(P<0.01),工作疏离感在离职倾向与沉默行为中起中介作用。结论在职护士普遍存在离职倾向,沉默行为、工作疏离感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离职倾向,通过构建良好组织氛围,减少护士沉默行为,降低工作疏离感从而降低离职率。

  • 标签: 护士 离职倾向 沉默行为 工作疏离感
  • 简介:为了更深入地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我们于2004—05对顺义区南法信镇居民进行了健康状况、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如下。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状况 卫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科护理行为感染危险因素,进一步做好传染科护理感染预防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本院传染科发生护理行为危险事故63例,对导致这些危险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针对这些感染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再观察2018年2月到2018年7月传染科发生护理行为危险事故情况。结果?传染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发生感染危险程度比较高,要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护,同时提高感染科护理行为规范性,避免出现医护人员感染。

  • 标签: 传染科 护理行为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糖尿病护理对患者遵医行为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6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医嘱进行自我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我护理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遵医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护理对患者遵医行为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社区糖尿病护理 患者遵医行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配对调查方式研究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方法从本市辖区内小学健康体检中筛选出100例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随机选取100例体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儿童心理社会行为情况,并对比两组调查结果作特征分析。结果肥胖组儿童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人际关系良好、三餐规律、进食速度偏快、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家属(抚养人)溺爱、经常进食量偏大、每日静坐时间>2h、对肥胖焦虑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存在一定特征性,应及时纠正其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儿童肥胖状况改善。

  • 标签: 单纯性肥胖 儿童 心理行为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