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60例,根据其具体的损伤部位,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全60例患者中皮瓣成活59例,坏死1例,成活率为98.33%。术后随访可见皮瓣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臃肿现象。对皮瓣行感觉神经测试后发现,两点辨别觉为4-8mm。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67%。结论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良好的恢复患者皮瓣感觉,治疗的安全性高,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手部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作者结合20多年《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工作经验,对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易出现的几个误区,作了简明的叙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这对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显微镜 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 检验技术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26例进行分析讨论,均实施末节手指离断再植术后无静脉回流,并采取指端放血治疗再植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给予密切的临床观察以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断指再植术实施有效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成活病例为24例,占比例为92.3%,并且手指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末节断指植术后主要依靠指端放血来维持静脉回流,特别是加强临床疗效观察以及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是再植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临床观察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显微外科手术98例临床效果,以治疗蝶骨嵴脑膜瘤为例分析,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来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治疗蝶骨嵴脑膜瘤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定期随访患者主观感受,观察患者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该组内侧型50例患者中30例达SimpsonI~Ⅱ级切除标准,20例达SimpsonlI~IV级切除标准。外侧型48例患者中30例达SimpsonI~Ⅱ级切除标准,10例达SimpsonII~IV级切除标准,其中术后5例患者并发神经功能缺损,3例并发脑梗死,无死亡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效果好,肿瘤全切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蝶骨嵴脑膜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脑胶质瘤患者6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变切除程度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6例患者肿瘤全切50例(75.8%),次全切除9例(13.6%),部分切除7例。出院时情况恢复良好48例(72.7%),好转12例(18.2%),偏瘫、失语6例,无1例死亡。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胶质瘤显著提高了手术疗效,使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大大增加,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胶质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显微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显微手术作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时间和手术时间,并且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脑胶质瘤 手术方案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穴位注射是临床常见、运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运用时要注意“辨析”运用,特别是对辨病、辩证、辩经、辩穴、辩药、辨虚实等方面给以重视。结合临床治疗,探讨在穴位注射疗法运用时,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医疾病证型,经络的虚实,疾病的归经,穴位的特性,药物的偏性,穴位注射针刺时的补泻,以及穴位注射与其它疗法的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穴位注射的配伍运用,结合、吸收、融合中西医注射刺激和药物作用以及针刺和药物的交互作用以及穴位的特性和配伍共振作用,会取得倍增效应。

  • 标签: 穴位注射法 临床运用 辩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效果要优于血管内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8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选取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应用,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2.86%,并发症发生3例。结论临床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较少,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手足显微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86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血运观察次数、查房巡视次数、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血运观察次数和查房巡视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多,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经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流程优化 手足显微外科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100例角膜异物剔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在角膜异物剔除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特殊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宣传教育等。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一次性异物剔除成功率为98%,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异物剔除成功率82%和护理满意度74%。这表明,在裂隙灯显微镜角膜异物剔除术中,采用优质的针对性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角膜异物一次性剔除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裂隙灯显微镜 角膜异物 剔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37例(37眼)钝挫伤引起的睫状体脱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检查,总结检查结果。结果37例(37眼)患者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均诊断为睫状体脱离,其中26例(26眼)为睫状体上腔与前房完全相通,可明确查到离断口,11例(11眼)为睫状体与巩膜间连续裂隙样脱离。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是目前诊断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最确切、最直观、最安全的检查仪器,是诊断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最客观、最科学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睫状体脱离 钝挫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偏头疼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年,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还可起到根治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偏头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加以修复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25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共需要对303指进行修复治疗;主要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展开,完成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7个月~13个月的随访,最终对修复治疗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对于本次研究收治的25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303指)施以治疗后,最终治疗优秀、良好、尚可以及差分别包括140指、118指、27指以及18指;治疗优良率为85.15%。结论对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于临床合理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展开修复治疗,对于患者手部肌腱损伤的恢复可以发挥显著促进作用,使得患者手部屈功能获得显著恢复,从而显著提高手部肌腱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技术 手部肌腱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患脑胶质瘤而至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5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纤维外科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胶质瘤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少,而且还能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脑胶质瘤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与生脉注射液联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概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概率的比较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液注射联合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采取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取参麦注射液治疗;B组采取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皆有一定下降,但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采取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皆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借鉴。

  • 标签: 冠心病 参麦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治疗当中,将垂体后叶注射液与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当中选择94例产后出血产妇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治疗的不同方案将其均分成常规组及改良组,常规组产妇接受垂体后叶注射液治疗,改良组产妇需要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结果改良组产妇接受治疗后的具体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用药后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产妇的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产妇的治疗中,产妇同时接受垂体后叶注射液以及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较好,两药联用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垂体后叶注射液 产后 出血 效果 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
  • 简介: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为无色的澄明液体,为肠外营养的添加剂,10ml能满足成人每天对铬、铜、锰、钼、氟、碘和硒的基本和中等需要,维生素C注射液为无色至微黄色澄明液体,是一种含有6个原子的酸性多羟化合物,参与机体代谢。

  • 标签: 注射剂 痕量元素/药理学 抗坏血酸/药理学 药物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肠道感染治疗中应用依替米星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用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肠道感染患者,抽取时间区间段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以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比组(n=44)和观察组(n=44),对比组实施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依替米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复常率及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复常率及消失率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比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对比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依替米星及左氧氟沙星两种药物在急性肠道感染中的应用,前者效果更为理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依替米星 左氧氟沙星 急性肠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