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8例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织红细胞监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38例化疗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应用测定患者化疗前后的织红细胞计数、未成熟的织红细胞计数指标,比较计数结果。结果相比化疗前,化疗后的第3d、第6d,患者的织红细胞、未成熟织红细胞均下降,同时在化疗后的第6d患者的织红细胞以及未成熟的织红细胞指数均降到最低,化疗后的第14d患者的织红细胞以及未成熟的织红细胞指数均有所提升,P<0.0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的期间,应用织红细胞的计数资料可作为反映早期的骨髓功能抑制情况的指标。

  • 标签: 肿瘤患者 化疗治疗 网织红细胞监测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长程视频脑监测中痫性或非痫性发作性事件的识别与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6月西京医院脑生理监测中心拟诊为癫痫或可疑癫痫的连续性非选择性患者 156例,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发作性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中 35例 (22.4%)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到临床发作,总发作次数达 109次,其中 34例可见发作时同步痫样放电而确诊为癫痫, 1例发作期无同步痫样放电而诊断为非癫痫发作, 14例根据视频脑监测结果修正了发作类型的诊断。结论 长程视频脑监测中发作性事件的正确识别对癫痫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鉴别痫性与非痫性发作,尤其应重视对脑电图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科学、综合的判读。

  • 标签: [ ]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发作性事件 癫痫样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远程心监测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远程心电监护仪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监测,比较两种心监测方法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率上的差异,分析两种方法对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远程心记录仪检测出的异常心电图共60例,检出率75%,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出的异常心电图共24例,检出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程心监测系统对心肌缺血症状、缺血性ST-T改变的检测率更高。结论相比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方式,远程心监测系统对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监测检出率更高,更具诊断价值。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患者采用远程心监测诊断的临床检出率进行分析。方法以62例心脏不适或者心脏病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选取38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常规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远程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检查后,6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图检查发现有50例出现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5.48%,而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为50.00%,并且远程心电图监测ST-T段心电图改变的检出率较高,对比常规心电图(P<0.05);但是远程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对比(P>0.05)。结论远程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但是与动态心电图对比无差异性,因此远程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可以作为心脏疾病的检查手段。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临床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超短波理疗配合推拿按摩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4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给予超短波理疗。三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为理想,较对照组患者存在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理疗配合推拿按摩治疗肩周炎疗效良好,有效改善了患者肩关节功能,同时提升了临床疗效,后续工作中可加以推广。

  • 标签: 超短波理疗 推拿按摩 肩周炎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外线照射辅助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短波紫外线照射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细菌清除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换药时间小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短波紫外线照射辅助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增强细菌清除效率,并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短波紫外线照射 烧伤后残余创面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随机抽取204名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102例,分别实施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治疗和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方案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比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治疗效果更有优势,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超短波 中药保留灌肠 慢性盆腔炎 中药液离子透入
  • 简介:摘要抽搐治疗是采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皮质广泛性脑发放和全身性痉挛,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抽搐治疗主要用于重性抑郁,其效果和显效迅速,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尤其是对严重拒食和强烈的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者是最为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对严重兴奋躁动或木僵等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的精神分裂症者、分裂情感性疾病患者和躁狂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抽搐治疗的护理措施。

  • 标签: 电抽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痛胃镜下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32例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中抽取32例行无痛胃镜下切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并同期抽取采用内镜下切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临床通过无痛胃镜下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息肉 无痛胃镜 电凝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进行了结肠息肉高频切术病患的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了结肠息肉高频切术的病患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的护理,研究组病患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病患的术后出血情况以及一年之后的结肠息肉的再发率。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病患的术后出血情况以及一年后的结肠息肉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了结肠息肉高频切术病患的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病患的术后出血量以及一年后的结肠息肉的再发率,有着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的推广。

  • 标签: 结肠息肉 高频电凝电切术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胃镜消毒后来的微生物监测,对我院胃镜消毒的消毒质量进行评估,为控制由胃镜消毒不严所引发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GB15982-2012[1]和《消毒技术规范》[2]要求的方法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胃镜消毒不合格率达到了16.11%。结论工作人员在胃镜清洗、消毒、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瑕疵,导致了胃镜消毒质量的下降。

  • 标签: 胃镜 监测 消毒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和等离子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7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观察组行等离子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0.01±26.15)ml、并发症发生几率2.78%;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96.70±37.60)ml、并发症发生几率19.44%。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和等离子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均值得肯定。但后者出血量更小,安全性更高。因此临床可视患者的需求,首选等离子切术治疗。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等离子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 简介:动脉血栓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目前,大多采用抗血小板药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报道显示,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15%~44%。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室监测手段,抗血小板药未能在一些患者,尤其是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寻找最佳的阿司匹林抵抗实验诊断方法,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实验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阿司匹林抵抗 实验监测 动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4例备孕及不孕患者超声监测排卵52个周期,对其卵泡的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进行观察,进一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行排卵监测34人,52周期,其中自然周期49周期,药物周期3周期。结果监测52个周期有10个周期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19.23%。其中自然周期31例,有排卵周期24例共42周期,有9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21.42%。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0.02±2.147)mm,卵泡排出时平均大小(19±1.589)mm。药物周期3例,克罗米酚促排卵周期2例,子宫内膜厚度(8±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7.75±0.3536)mm;来曲唑促排卵周期1例,子宫内膜厚度(10±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8.5±0.3536)mm;该例成功妊娠。结论超声监测排卵能直观观察卵泡及内膜生长情况、在自然周期及药物周期均能为排卵监测提供良好的形态学支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排卵监测 自然周期 药物周期
  • 简介:摘要麻醉深度监测可以稳步的提升麻醉的基本质量,确保患者在围术期内更加安全,可以尽快恢复至健康状态。合理的麻醉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手术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此次研究重点分析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

  • 标签: 麻醉深度 监测 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手术室专科护士于术前访视中对前列腺切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27例前列腺切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一系列整体护理。结果患者在围手术期得到了护理人员的关怀和体贴,减轻了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了手术治疗的信心,获得了安全感和满足感。结论通过术前访视,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护理等方面的信息,是消除患者恐惧、取得患者配合及顺利完成手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同时对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 护士与病人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膀胱肿瘤切手术患者300例(术后发生膀胱痉挛95例,占31.6%),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并进行改进。结果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膀胱冲洗液温度等可引起膀胱痉挛的发生,护理方法的改进可以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膀胱冲洗液温度等方面相关因素护理的改进对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有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痉挛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黄疽仪在婴儿黄疸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黄疸儿均血测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通过血测胆红素与经皮测胆红素比较,通过t检验,得出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皮黄疸仪是监测婴儿黄疸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黄疸 新生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一共接种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8.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性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了解后,加强监测,确保疫苗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出现,提升接种成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所导致的代谢障碍,细胞受损的整个病理过程所作出的反应。本文旨在探讨产科休克的临床诊治。

  • 标签: 产科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