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医院内感染预警预控与耐药监测建设的前景。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有关信息和数据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实时监控,建立健全医院内感染预警预控与耐药监测系统。结果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规范化、自动化的管理,医院内感染率符合卫生部标准,也实现了耐药监测系统对耐药信息的动态实时监测。结论本文为建立健全医院内感染预警预控与耐药监测系统提供了参考,并进行了该系统应用前景的研讨,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感染预警 耐药 监测系统 信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凯里市城区饮用水管网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和完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城区自来水公司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按规范选点定期采样,按国家标准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凯里市城区2009-2011年出厂水合格率为41.6%,主要问题是二氧化氯含量达不到标准,全市管网末稍水水样合格率99.68%。结论我市的城市管网水质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人民能够饮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微生物超标及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不合格是影响水质质量的主要问题。建议各级政府要将水源保护,水质提高作为一件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尽快制定和规范相关的水源、水质的法律法规,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对水处理工艺技术,强化制定供水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强法制和安全意识,杜绝水质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在新形势下饮用水安全、卫生,符合国家标准。

  • 标签: 城市饮用水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监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为未来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把3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监测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并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监测的患者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检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冠心病时,动态心监测比常规心电检查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双频指数(BIS)监测的护理,体会BIS在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将BIS监测的4个电极,分别放置于前额中心,鼻上(两内眦连线)5cm,太阳穴区(眼角和发线之间),一侧眉弓平行上部,连接电极传感器与BIS模块后,显示数值及波形。结果均顺利完成BIS监测。结论BIS可以作为麻醉镇静和深度的监测指标,也可作为监测脑代谢的指标,BIS使用人群广泛,操作简便,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直观性。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BIS)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确诊的癫痫患者的A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EEG对癫痫灶的定位,癫痫的分类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癫痫 动态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心监测在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72例通过左室造影确定给予堵闭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并在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基本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堵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3至5天实时进行心监测,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的心律失常,对此做出相应的治疗或者停止手术,并跟踪随访患者心情况一年。结果所有患者在堵闭术中及术后共16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其中8例出现在股动静脉轨道建立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左束支阻滞、1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评估堵闭术后患者发生较严重并发症风险的可能性后选择是否放弃堵闭手术。另外8例中,6例手术中发生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在释放堵闭器后均无处理自行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及时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后2至3天心律恢复正常。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未出现异常。结论堵闭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利用实时心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术后或术中有无发生心律失常,引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堵闭术 实时心电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电极脑监测辅助下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在颅内电极脑监测辅助下治疗难治性枕叶癫痫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电极脑监测辅助在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仅有1例患者视觉层受到轻微损伤,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术后随访1.5年,按照Engel评分,I级3例,II级1例。结论在颅内电极脑监测辅助下治疗难治性枕叶癫痫可准确定位致痫区,降低癫痫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 辅助 难治性枕叶癫痫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贝尔面瘫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经单纯针灸治疗,共治疗4个疗程。记录两组贝尔面瘫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患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病患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及WHOQOL-BREF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贝尔面瘫患者给予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标签: 单纯针灸 治疗效果 贝尔面瘫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动态监测在脑梗塞后偏瘫行刺激联合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梗塞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下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脉冲联合康复治疗,治疗过程中均行肌电图仪持续监测,分析相应神经在刺激前后的电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桡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3.93±3.92)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7.31±3.91)m/s,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54.08±3.71)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6.09±4.12)m/s,p<0.05;观察组尺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4.38±3.69)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7.47±4.26)m/s;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增大,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肌电图仪定位定量下刺激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后偏瘫患者,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肌电图 脑梗塞 偏瘫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远程心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发展应用。方法随访200例经过康复训练后的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监测管理的不同,分为远程管理组(100例)与一般管理组(100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发生心肌梗死的四季季节构成比,讨论远程心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未来发展。结果远程管理组中,8例患者发病死亡,病死率为8.0%,一般管理组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7.0%,远程心监测患者的病死率低于一般心管理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多为冬季,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心监测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病死率。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双频指数(BIS)在ICU住院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的过程中对麻醉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入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并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4例患者由医师根据经验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进行调控,B组26例患者通过监测BIS值,并根据其数值变化调节麻醉剂输入。两组分别记录静脉麻醉前(T1),切皮时(T2),牛角扩皮时(T3),插入气切套管时(T4)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数值,术中丙泊酚使用的总剂量以及出现低血压、体动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B组的MAP在T3时显著高于A组(P<0.05),T4时,B组的心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与T1相比较,A组及B组的MAP在T2、T3、T4均明显升高(P<0.05),A组及B组的HR在T3、T4显著升高(P<0.05),A组的丙泊酚剂量较B组多(P<0.05),且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较B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BIS指导下行经皮气管切开,较传统方式更加安全舒适,能减少麻醉剂用量及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麻醉深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短波疗法在多种内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因其具有消炎、镇痛、解痉等作用而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解超短波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分析超短波的作用机制、作用形式以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本文现就有关超短波疗法的临床应用作一分析。

  • 标签: 超短波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生理监测在桥小脑区手术的应用及心得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桥小脑区肿瘤切除术、微血管减术中生理监测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6例采用术中生理监测的桥小脑区肿瘤切除术、微血管减术的术中及预后情况,选取我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总计16份手术病例,其中有听神经瘤切除术3例,面肌痉挛或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13例,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49.6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并成功完成,术后清醒存活,术中均应用颅神经生理监测。结果总结病例中,3例听瘤患者,有2例术中波形提示患侧听觉诱发电位降低,术后伴有听力下降,1例正常。微血管减压术中监测13例,面肌痉挛9例、三叉神经痛4例,术中监测提示的波形变化与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均有正相关性。结论术中生理监测技术对于辅助术中手术操作,指导肿瘤切除并神经功能保护有确切作用,监测波形及数据变化对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及评估预测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术中电生理 神经功能监测 桥小脑角区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外敷联合超短波治疗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长期卧床合并压疮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常规清创换药和营养支持,观察组加用康复新液外敷联合超短波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压疮愈合时间,压疮面积和压疮愈合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2组压疮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愈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显效患者中,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新液外用联合超短波治疗能加快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产生的压疮的愈合速度,疗效较好。

  • 标签: 压疮 超短波 康复新液 长期卧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脉冲超短波治疗小儿下呼吸道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20例下呼吸道炎症患儿,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儿采用脉冲超短波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发热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8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脉冲超短波治疗小儿下呼吸道炎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儿的咳嗽、肺部湿罗音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脉冲超短波 小儿下呼吸道炎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