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祛痰、平喘、供氧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水平明显上升,PaCO2、HR、IL-8、IL-17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机械通气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有机械通气治疗,给予试验组患儿有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比较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患儿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有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有创与无创 机械通气 序贯治疗 小儿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67例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常规药物治疗+NPPV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血气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分别为(90±5)mmHg和(60±11)mmHg(P〈0.05),心脏指数分别为(2.27±0.24)min.m2及(1.43±0.25)min.m2(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及心功能。

  • 标签: 肺心病/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并发症 呼吸 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就有序贯机械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病例观察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我院住院部危重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n=25),观察组(n=25)。对照组中患者接受有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接受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以临床疗效以及各项临床指标为依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为92.00%(23/25),显著优于对照组78.18%(17/25),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各项临床指标,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IPPV时间、以及总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序贯机械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疗效优于常规有正压机械通气,且可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危重肺心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各项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34例(89.47%)显著高于参照组26例(68.42%),研究组的pH、PaCO2以及PaO2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5.26%)显著低于参照组9例(23.6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 标签: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患者
  • 简介:围手术期对老年和呼吸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近2a对该类胸部或上腹部手术者,围手术期行机械通气,与未行尢机械通气的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呼吸 人工 呼吸功能不全/治疗 手术期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衰竭正压机械通气(NPPV)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NPPV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治疗疗效,促进其动脉血气的改善效果提高,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对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aCO2值高于观察组,PH值、PaO2值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FVC、FEV1/FVC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肺心病 呼吸衰竭 肺功能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呼吸机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取5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呼吸机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显著的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集束化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正压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分析在实施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在治疗后各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变化,PH值,SaO2和PaO2较治疗前增大,PaCO2值较治疗前减小,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联合呼吸衰竭疾病的病人选择正压通气治疗方案,可以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与缓解,并且非常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样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助于身体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对于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选取在我院有过治疗经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18例痊愈,20例见效,2例无效,对照组14例痊愈,15例见效,11例无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双水平 无创正压通气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助产或传统助产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的45例产妇均采取助产分娩方式,对照组的45例产妇均采取传统助产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会阴感染率、尿潴留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发生率是8.89%,而对照组为24.44%(P<0.05)。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中采取助产能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并避免发生会阴裂伤,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因此助产方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无创助产 传统助产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急诊收治脑梗死患者63例,均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技术,颅内压超过3.1kPa且持续时间≥2.5小时给予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颅压,并对症治疗,观察颅内压监测情况,分析该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分为一组(颅内压<2.0kPa)、二组(颅内压2.0~2.9kPa)、三组(颅内压2.9~5.3kPa)及四组(颅内压>5.3kPa),各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8.2%、75.0%、52.9%、7.7%,经比较分析,四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者和预后差者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颅内压监测,可及时了解颅内压情况,对判断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作用。此外,颅内压水平和患者预后存在紧密关系。

  • 标签: 无创颅内压监测 脑梗死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取呼吸机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进行研究,抽签分组,分为常规组(n=49)和综合组(n=49),对常规组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对综合组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水平。结果干预后,综合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为(94.27±3.96)、(77.87±6.65)、(48.25±6.98)、(7.42±0.15),均要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患者使用呼吸机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创呼吸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助产护理技术在降低产妇疼痛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00例分娩初产妇,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进行观察研究,研究组助产护理技术方法,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会阴损伤状况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产妇会阴损伤状况相比对照组明显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疼痛程度级别统计相比对照组明显缓解,减轻许多产妇重度疼痛,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产妇运用助产护理技术,可有效保持其会阴完好,并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值得肯定。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 产妇 会阴损伤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自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病患。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呼吸机(BiPA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呼吸机(BiPAP)治疗具有显著优越性,改善了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BiPAP 急性左心衰 临床观察
  • 简介: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比正常人多出现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造成。随着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游离胎儿DNA、游离胎儿RNA等不同胎儿遗传物质的发现和基因分析方法的进步.为产前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开创了无产前检测胎儿21-三体的一个新时代.本文就目前产前检测胎儿21-三体的研究方向、方法途径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归纳和综述。

  • 标签: 21-三体综合征 产前检测 无创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呼吸机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我院的2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来进行分析,使用呼吸机治疗,对患者的血气、生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后,血气分析和生理指标均发生了变化,患者的症状、体征、PaCO2、PaO2等指标出现了显著改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呼吸机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可靠。结论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时采取呼吸机可以对患者的血气水平产生改善,是急救的可靠途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提升效果,临床推介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采取呼吸机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H、SaO2、PaO2、PaCO2各项参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H、SaO2、PaO2、PaCO2各项参数情况显著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呼吸机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护理中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重症哮喘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正压通气在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持续状态中患儿90例作为评价对象,采取盲选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正压通气,并对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哮喘持续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哮喘持续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效率为95.6%;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效率为84.4%,两组对比,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哮喘持续状态中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小儿哮喘持续状态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