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活动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入的30名老年疗养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适当、合理的活动,加强护理干预,30名老年疗养员身体状况改善,体力增强,精神状态良好,护理满意度为93.3%(28/30)。结论合理的运动、有效的疗养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疗养员的身体及精神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活动 疗养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水坐浴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OAB的65例患者进行热水坐浴治疗,疗程8周,通过分别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来评价热水坐浴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尿频、尿急、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OABSS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显示其差异有意义。结论热水坐浴可明显缓解OAB患者症状,该方法简单、实用、廉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热水坐浴 膀胱过度活动症 排尿日记 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腰骶椎隐性脊柱裂对下肢活动功能的影响,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0-06在盛京医院就诊的60例腰骶椎隐性脊柱裂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下肢活动障碍,左、右下肢活动障碍各1例。双下肢活动障碍13例,其中伴腰痛、膝痛3例、腰骶部血管痣、皮肤多毛、皮肤色素沉着各1例。余45例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便功能障碍,无下肢活动障碍。结论腰骶椎隐性脊柱裂可引起患儿下肢活动障碍,临床极易漏诊。

  • 标签: 脊柱裂 隐性/并发症 下肢 运动障碍/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而降低腹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首次下床活动 影响
  • 简介: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其作用是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第二课堂 动手能力 综合素质
  • 简介: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校园文化的特点,把握校园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从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积极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 标签: 校园文化 创建 发展 和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品管圈活动在产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前及实施后的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率及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率、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中不仅提高了孕产妇知识掌握率也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在降低新生儿护理缺陷的同时也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在产科护理风险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科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康复宣教的时机对妇科手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通过在术前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提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妇瘤科手术的病人7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0人)在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对照组(390人)在手术后告知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结果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高于术后告知康复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告知术后康复配合及重要性有效提高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肠梗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利于机体康复。

  • 标签: 宣教时机 妇科手术 早期 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在2017年1-6月实施六个月主题为“降低ICU晨间交接班缺陷率”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ICU交接班缺陷率为24.8%,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后(16.3%),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交接班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入院宣教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联合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分(89.5±6.3)分、健康知识知晓评分(48.0±3.5)分与对照组(89.2±6.4)分、(48.2±3.6)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53.4±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6.6±5.2)分,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75.6±4.3)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95.6%)明显高于对照组(54.2±3.1)分、(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入院宣教护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患者 入院宣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医院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基层医院产科实行品管圈活动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80例,实行4个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孕产妇知识的掌握率及护理缺陷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品管圈实施后孕产妇知识掌握率远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婴儿手圈、胸牌丢失率、病历书写错误率远低于实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孕产妇知识掌握率、降低婴儿手圈、胸牌丢失率和病历书写错误率等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妇盆底康复的效果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产妇作为实验的对象,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试验组在护理时给予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子宫脱垂改善的有效率、尿失禁改善的有效率以及盆底肌力改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产妇实施护理时,予以品管圈活动的方法,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妇 盆底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握拳活动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我院PICC置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动握拳活动方法。对比干预前后腋静脉最大血流量和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量和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血栓发生率对比较之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主动握拳活动可有效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主动握拳活动 PICC 上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档案高效管理是促进医院全面而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医院档案是医院文化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建设,高效发挥档案文化功能作用中提升医院文化建设发展整体水平。

  • 标签: 加强 医院 档案管理建设 发挥档案 文化功能
  • 简介:摘要"樟帮"中医药文化发展已经具备很长历史,学习其文化精神,能促进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医药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因此,在文章中,通过对"樟帮"中医药文化精神特质的分析,探讨"樟帮"中医药文化精神的主要发展趋势。

  • 标签: " 樟帮" 中医药 文化精神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54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27名患者进行病人安全文化护理干预治疗,对于对照组的27名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评价等情况。实验结果经过病人安全文化+优质化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安全文化在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安全文化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90例牙列缺损患者,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固定义齿进行修复,观察组给予固定义齿联合活动义齿进行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咀嚼功能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2年后的咀嚼功能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修复复杂的牙体以及牙列缺损,且义齿固定稳固、美观、舒适,值的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固定义齿 活动义齿 联合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进行胃癌根治术的5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胃动力和胃肠功能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8.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对胃癌根治术胃癌患者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胃功能能力,降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活动干预 胃癌根治术 胃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阴性93例,冠脉造影阳性12例、阴性8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3例,冠脉造影阳性47例、阴性16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83.5%、79.7%、82.1%。冠脉病变支数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具有一定联系,冠脉狭窄程度与平板运动中ST段改变运动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有关。结论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疾病检查,可促使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