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植入Bigbag晶体植人术的护理。方法术前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人工晶体度数,术前术后有效的健康教育,术后观察手术并发、保持玻璃体的稳定性。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共11眼,≥0.3者共17眼,〈O.3者5眼。术后无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结论超声乳化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能增加玻璃体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并发的发生。

  • 标签: 近视/并发症 白内障/并发症 晶体植入 眼内/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肺隔离患者的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成人肺隔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CT血管造影(CTA)成像的特点。结果:25例肺隔离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下叶者16例,位于右肺下叶者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16例,反复咯血5例,其他表现4例。CT表现为"珊瑚状"者11例,肺野内实性肿块者7例,囊性病灶者7例。CTA成像提示,25例肺隔离患者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22例供血动脉发自胸主动脉,3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为提高肺隔离的确诊率,CTA成像能直观显示隔离肺组织的血供,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肺隔离症 诊断 成人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E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为E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ET的病因和病理特征。结果:9例ET患者中,表现为乙状窦血栓形成及脑梗死各1例;2例表现为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表现为腰椎骨髓信号异常及膀胱形态改变;2例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表现为单纯脾肿大。结论:ET患者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血栓形成、出血、淋巴结或脾肿大等征象时,提示患者有发生ET的可能。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影像学分析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8例喉乳头状瘤患儿及家长行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气管切开患儿气道的护理及并发的观察与处理。结果28例患儿中,气管切开患儿11例在院内拔管出院,3例戴气管套管出院,其余患儿呼吸均通畅无憋气,预后效果好。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延长了再次手术的时间。

  • 标签: 喉镜检查 喉肿瘤/治疗/护理 乳头状瘤/治疗/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护理方法30例作为加速康复组,使用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30例作为传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耐受半流饮食时间、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发生情况。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护理方法与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相比.耐受半流饮食和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并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护理方法较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加快了患者术后肠道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外科学 直肠/外科学 手术后医护
  • 简介:我院心外科担负着为全国各地先心病患儿实施手术治疗的扶贫救助的"心蕾工程",患儿同期大批入院,年龄小、时间短、手术量大、方言多、沟通不畅,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我们制定了专门的护理工作流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在肠梗阻或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胃或肠腔极度扩张,大量胃内容物或粪便积聚在胃或肠腔内,需要给胃或肠腔减压时,过去我们常使用吸引器头或吸引器接26或32号引流管将胃或肠腔内容物吸出,但在吸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吸引器被胃内容物或粪块堵塞,需要反复冲洗吸引器头或更换吸引器连接管,不仅污染机会增加,而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工作中发现使用一次性麻醉机呼吸回路来协助排出胃或肠腔内容物的方法,克服了以上缺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麻醉学/仪器和设备 一次性设备 肠梗阻/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