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中风病恢复期 肢体功能 偏瘫
  • 简介:摘要中风是指在中医领域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即使是患者的生命得到救治,但是大多数多患者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风恢复期指发病后2周-6个月,大多数患者在此期内被治愈;只有少数患者进入后遗症期。因此,康复锻炼方法的选择,是帮助患者改善、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是目前中医康复方面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 标签: 中风 康复 功能恢复 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肢功能、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以有效恢复,并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采用针灸治疗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增高,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水平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下降,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使运动功能恢复,全面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偏瘫 疗效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6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偏瘫患者护理方法的研究;对照组(51例)选择基础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观察组(51例)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最终就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总有效率、FMA评分以及BI指数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总有效率(70.59%)对比,观察组(98.04%)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以及BI指数对比,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于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的提升、FMA评分以及BI指数的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加以显著促进。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于手外伤和上肢骨折(特别是前臂)的病人,经手术及复位后,为了更好的达到治疗目的,常需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从而减轻患肢肿胀。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骨科床及点滴架进行悬吊抬高患肢,使用起来极不方便,疗效欠佳,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舒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开始时我们研制了一种卧式支架,应用效果相当满意。同时,具备可以左右上肢任选,多次使用的功能。适合于骨科、手外科、血管外科等术后及静脉穿刺所致的上肢肿胀病人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因为本项目是一种外置式治疗托架,对上肢疾病的治疗有着绝对的辅助作用。所以,属于零风险产品,因此,具备极大的市场前景。

  • 标签: 前臂 手托治疗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初至2018年1月底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种护理方法对脑出血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功能康复优良率74%,观察组康复优良率高达96%。观察组功能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发挥患者潜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康复护理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重症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胸外科重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方法指导,由个人意愿进行锻炼恢复,观察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恢复方法指导训练以及静心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有效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采取呼吸功能恢复方法指导训练以及静心护理能够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胸外科重症手术 呼吸功能恢复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1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瘫患儿9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机体发育、姿势矫正及智力情况均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脑瘫患儿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胖腺全切术(tPTX)联合自体前臂移植术(AT)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20例采取tPTX+AT治疗的血液透析的SHPT患者资料。监测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钙、血磷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患者均全部手术成功,术后6个月患者骨痛症等全部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患者血钙、磷等实验室指标明显降低。结论tPTX+AT治疗的血液透析的SHPT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降低iPTH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尿毒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胖腺全切术 自体前臂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髓损伤患者接受康复质量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根据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康复质量,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巴氏指数为(57.56±10.13),功能独立性评定为(64.57±5.78),对照组为(20.67±3.78),(59.45±9.34)分,通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巴氏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要比对照组高,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好,并发症几率比较低,临床中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患者运动功能具有促进效果。

  • 标签: 康复治疗 功能恢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应用于胃肠手术后对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取随机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进行胃肠手术的106例病人分为常规护理组53例和综合护理组53例,对比两组在不同护理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等用时皆比常规护理组少(P<0.05);综合护理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比常规护理组高(P<0.05)。结论对于胃肠手术后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病人的胃肠功能加快恢复,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 标签: 综合护理 胃肠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对于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进行冠心病心脏支架手术的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服务,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统计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5%,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冠心病心脏支架手术患者,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心脏功能恢复效果,建议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支架手术 综合护理 心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绳带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步行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0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3级率、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同时还能改善其步态异常,进而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预后效果。

  • 标签: 绳带疗法 脑卒中 恢复期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治疗组治疗后LSIA、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为(85.32±6.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7.63)分,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2.27±8.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9±8.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灸治疗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中风 偏瘫,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方法于2017年08月--2018年08月,对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骨骨折手术患者92例进行观察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46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开展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而且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手术后 肢体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肢负重训练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除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外,加强患肢负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患肢负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其中,下肢功能改善最为明显。

  • 标签: 患肢 负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出血并发意识障碍的病例加强舒适护理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并发意识障碍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脑血管病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50)与加强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组,n=50)对神经功能恢复所产生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意识障碍病例加强舒适护理可促神经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舒适护理 脑出血 意识障碍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肌力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肌肌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 标签: 肘屈肌肌张力 等速肌力训练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包括患者45名。给予对照组患者医院常规的腹部手术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之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恢复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