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护理中应用艾灸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1年2月到2015年1月200例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服务,试验组施行常规护理+艾灸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试验组满意值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之前24小时总泌乳量和对照组相似,而护理之后24小时总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乳房胀痛的程度、乳房硬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腺不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者实施常规护理+艾灸护理效果好,可改善乳房胀痛的程度、乳房硬度,减少乳腺不畅发生率。

  • 标签: 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 护理 应用艾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乳房手术与乳房全切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0例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乳房全切,而实验组采取保留乳房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其生活质量。结果经治疗,在QLQ-C30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功能方面,实验组患优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在QLQ-BR23中的体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房手术不仅能够维护乳腺癌患者的体像,而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

  • 标签: 保留乳房 乳房全切 乳腺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初产妇使用健康教育执行单后对其乳房护理的影响及效果。方法收集初产妇患者共1349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74例)和观察组(675例),对照组接受口头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使用健康教育执行单,将两组乳胀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以及乳头皲裂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乳胀发生率以及乳头皲裂均更低;在纯母乳喂养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初产妇的乳房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执行单能够显著降低乳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几率,并提高纯母乳的喂养率,对母婴都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健康教育执行单 乳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负压封闭引流(VSD)用于浅表创面处理和深部引流,本文目的在探讨VSD护理乳房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3月~2014年7月间行乳房术后发生或预计发生切口难愈合的患者病例4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用VSD术后引流,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引流。比较效果。结果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切口或创腔延迟愈合率、切口愈合甲级、舒适度、平均拔管时间、乳腺炎脓肿复发率,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VSD可减少皮下积液聚集、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切口愈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乳房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催乳的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月1月收治的产妇73例,按照随机方法分成37例实验组和36例对照组,两组产妇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产妇基于此配合产后乳房按摩,观察两组产妇护理后的泌乳达标率和泌乳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护理后催乳疗效更好,且实验组产妇泌乳质量、产后泌乳时间和乳房肿胀疼痛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泌乳达标率91.89%,对照组产妇泌乳达标率72.22%,两组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对产后产妇进行产后乳房按摩,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促进产妇的乳汁分泌,改善产妇乳房的疼痛情况,提高乳汁的质量,可以加大临床推广应用力度。

  • 标签: 产后乳房按摩 促进产妇催乳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益气导滞汤对脊柱骨折脱位术后患者气滞血瘀型腹部胀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脱位术后气滞血瘀型腹部胀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益气导滞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导滞汤对脊柱骨折脱位术后气滞血瘀型腹部胀痛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腹部胀痛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益气导滞汤 脊柱骨折脱位 气滞血瘀型腹部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量和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80例,并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则采取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乳汁分泌量和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研究组产妇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妇;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研究组产妇乳房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产后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缓解产妇的乳房肿胀疼痛,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乳汁分泌 乳房肿胀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初产妇给予产后乳房护理对泌乳、产后并发症影响作用。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349例初产妇进行观察,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74例,研究组6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给予产后乳房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产后48h、30d、60d时泌乳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48h、30d、60d时泌乳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给予产后乳房护理可以增加泌乳量,减少产后乳腺并发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乳房护理 并发症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在产后接受针对性乳房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02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1例。对照组在产后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产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乳房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和产后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48小时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仅2例,少于对照组8例;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1%,高于对照组的80.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产后接受针对性乳房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产后泌乳能力,减少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使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 针对性乳房护理 泌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接受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患者4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放疗法+乳房修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乳腺癌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率、死亡率及美容效果,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率和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在保证单纯乳房切除术的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有效的改善了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的美观程度,极大的减轻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创伤,对于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保留乳房 乳腺癌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切缘切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对乳房皮瓣的保护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84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行单切缘切口对瘤床进行扩大切除,乙组行双切缘切口对瘤床进行切除,术后切口均使用镍钛记忆金属合金线美容缝合切口。密切随访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愈合情况和美容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皮瓣坏死率高于乙组,甲组术后切口疤痕评分较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使用双切缘切口能够降低皮瓣的缺血风险并能提高美容效果。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术 双切缘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敷按摩法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对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与观察组156例,对照组产后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外,于产后6—8h开始,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配合心理暗示疗法,产后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两组平均泌乳时间、乳量及4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缩短(均P<O.01),产后l周泌乳量及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O.01)。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敷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并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坚持4—6个月以上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产妇 泌乳 热敷 按摩 心理护理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