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建筑行业不论在施工建设还是工程管理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高层建筑行业发展和壮大极快,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与技术优化的内容进行具体探讨研究。

  • 标签: 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 重要性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髌股关节不稳的主要解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诊治的髌股关节不稳20例患者患侧膝关节MRI资料,并将其纳入髌股关节不稳组,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4±8)岁;包括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等导致的髌股关节不稳,排除伴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大量积液以及曾经进行膝关节手术的病例。选取同期诊断为髌股关节排列正常69例患者的MRI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25±5)岁;排除伴有明显髌股关节不适症状、膝关节可疑骨折以及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测量两组MRI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沟角、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的数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髌股关节不稳组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股骨滑车沟角、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分别为1.02±0.15、0.63±0.13、145°±8°、(1.15±0.24)cm和1.16±0.14、0.44±0.13、152°±8°、(1.69±0.27)cm,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8、5.755、3.446、8.614,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股骨滑车沟角增大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与髌股关节不稳的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以及股骨滑车沟角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分别为-78.221、0.277和0.026。结论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表现为髌骨高位、股骨滑车沟角增大、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其中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是髌股关节不稳发病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髌股关节 磁共振成像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 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
  • 简介:目的利用盆底超声了解静息状态下产后女性前腔室结构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163例产后女性及65例未育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了解静息状态下前腔室结构超声特点。观察内容包括:膀胱壁有无增厚、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形成、尿道壁有无钙化、膀胱后角大小、膀胱颈位置及尿道倾斜角度。结果静息状态下,未育组与产后组在膀胱壁厚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尿道壁钙化及膀胱后角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育组膀胱颈位置稍高于产后组[(29.9±3.9)mmvs(26.9±3.8)mm],而尿道倾斜角度(19.1°±13.7°)小于产后组(28.7°±17.9°),两者间该两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有前腔室功能障碍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以及顺产组与剖腹产组的前腔室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了解产后女性静息状态下盆底结构发生的变化,但是不能简单利用静息状态下前腔室结构的变化来评估妊娠及分娩方式对前腔室结构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超声检查 前腔室 功能障碍 分娩 静息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胎儿畸形的超声筛查,尤其是III级筛查探讨超声检测胎儿肢体末端结构的诊断思路.方法制定胎儿肢体末端超声扫查的切面图,按此标准在日常工作的超声III级筛查中针对孕18—24孕周胎儿进行肢体末端结构筛查.结果对17000例胎儿III级筛查中,发现胎儿肢体末端结构异常的病例52例、73处,其中单纯性指趾异常17例,其余为复合性胎儿畸形.结论胎儿超声III级筛查中虽然未要求对指趾异常的筛查,但通过对指趾的超声扫查切面的增多,能够提高胎儿肢体末端结构异常的检出率,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漏诊而引起的投诉.关键词超声筛查;胎儿肢体末端结构;三维成像;诊断思路AbstractObjectivesWithultrasoundscreening,especiallygradeIIIscreening,twodimensionaland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imagingwereconductedindetectingfetalextremities.MethodsWithourestablishedstandardultrasoundsectionsofthefetalextremities,routinegradeIIIscreeningtosecondtrimesterofpregnancywereconducted.ResultsAmong17000gradeIIIscreeningpregnanciesenrolledinthisstudy,21placesof52anomalouscasesweredetectedbyultrasoundscan.17werejustfingerabnormities,otherswerecomplexabnormities.ConclusionFetalextremitiesscreeningwerenotrequirementofgradeIIIscreening,butmoreultrasoundsectionsofthefetalextremitieswouldimprovetherelevanceratioofthedeformitiesandextremelyreducecomplainsofmisseddiagGnosis.KeywordsUltrasoundscreening;Fetalstructuralextremities;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imaging;Diagnosis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35-02

  • 标签:
  • 简介:目的:获取山羊硬脊膜形貌及三维微观结构特征,为构建与之空间结构近似的人工硬脊膜提供相关资料。方法山羊硬脊膜取材后,进行标本处理及大体观察,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组织学成分、内外表面形貌、胶原纤维直径、分布以及分布模型。结果大体观察可见硬脊膜为一乳白色、质韧、弹性半透明膜;光镜下观察硬脊膜的组成主要由“取向性”结构的胶原纤维及少量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组成;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其内外表面如连绵山峰状隆起;透射电镜见胶原纤维有序分布,胶原纤维的平均直径为(627±60)nm,且呈现双峰分布。结论山羊硬脊膜是主要由纳米级的“取向性”胶原纤维及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半透明薄膜。

  • 标签: 硬脊膜 形貌 三维结构
  • 简介:目的建立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新西兰兔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CIH早期(0~8周)新西兰兔右心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4只置于8%~21%氧浓度的CIH舱内,每天持续6h,6d/周,共8周。于CIH第0、1、2、4、6、8周超声心动图观察新西兰兔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同时随机处死1只,观察右心室心肌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比较制模后0、1、2、4、6、8周右心结构及功能参数。结果右心结构参数与CIH0周比较,右心室前后径、长径、基底部横径、中部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左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右心房前后径及右心房上下径8周时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与CIH0周相比,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于4周减小(F=3.46,P〈0.05),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于4、6、8周增大(F=3.11、3.41、3.86,P均〈0.05),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于8周增大(F=3.45,P〈0.05),心率校正的等容收缩时间(ICTc)于2、4周时缩短(F=3.13、3.33,P均〈0.05),8周时恢复至基础状态,肺动脉血流频谱射血时间(ET)于1、2周缩短(F=3.01、3.15,P均〈0.05),加速时间(AT)于1、2、4周缩短(F=3.13、3.15、3.32,P均〈0.05)。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与CIH0周相比,心率(HR)于1周、2周、4周加快(F=3.06、3.12、3.30,P均〈0.05),心率矫正的等容舒张时间(IRTc)于1、2、4周缩短(F=3.15、3.31、3.17,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于1、2周时减小(F=3.13、3.44,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三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于4、6、8周时增大(F=4.01、3.82、3.37,P均〈0.05),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

  • 标签: 缺氧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 简介:目的:应用64层MSCT观测成人内听道底及其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4—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64层MSCT扫描的乳突气化良好、无中耳或内耳病变且无眩晕等平衡功能障碍症状的40例共80耳成人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SCT图像上观测:横嵴,横嵴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1),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管)各管的长度、宽径,以及后壶腹神经管的内听道开口(单孔)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2)。结果80耳的横嵴、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孔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能显示。其中横嵴局部解剖位置清晰、稳定,位于内听道底的中部,内侧缘自前内向后外走行,D1为(1.56±0.55)mm(0.55~2.67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2.60±0.34)mm(1.54~3.27mm),宽径(0.91±0.23)mm(0.50~1.58mm);上前庭神经管长度(3.39±0.52)mm(2.50~5.06mm),宽径(1.03±0.19)mm(0.74~1.62mm);下前庭神经管长度(1.35±0.27)mm(0.74~2.17mm),宽径(1.34±0.25)mm(0.85~2.34mm);后壶腹神经管长度(3.88±0.84)mm(2.58~6.00mm),宽径(0.63±0.12)mm(0.42~0.98mm)。D2为(2.50±0.72)mm(1.37~5.01mm)。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位于内听道底的横嵴以及面神经管迷路段、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后壶腹神经各骨管和单孔的走行及形态特征,为内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内耳 内听道底 横嵴 前庭神经骨管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脑电图及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二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暴露组,每组24只,磁场暴露组大鼠置于ELF-EMFS(50Hz,400μT,〈1V/M)中连续暴露60d。终止暴露后6h、7d、15d和30d,采用MP150生理监测仪监测脑电图近似熵和功率谱分布;采用光镜观察大脑皮层组织结构。结果(1)磁场组大鼠脑电图(EEG)于暴露后6h和7d,近似熵降低;(2)磁场组大鼠EEG信号于6h出现δ频段相对功率值呈升高改变,而β频段相对功率值降低;对照组和入场前磁场组大鼠EEG基本节律为30μV左右的β波及少量不典型α波,偶见低幅θ波和δ波,磁场组大鼠θ波和δ波增多以及波幅增加,以β波为主要节律。(3)磁场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呈缺血性改变。结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会导致大鼠EEG近似熵降低、功率谱分布异常及脑组织结构损伤,且此改变主要发生于终止暴露后早期。

  • 标签: 极低频电磁场 大鼠 脑电图 形态结构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眼球生物解剖结构差异及其疗效.方法使用眼科A/B超对30例(40眼)AACG微创小梁切除术前术后眼球解剖结构(ACD、LENS、VITK、AL)进行测量,同时计算RLL及LENS/ALratio;使用UBM测量AACG微创小梁切除术前术后ACD、AOD、ACA值,各项均值进行对比分析(t检验).观察术后6月、12月手术成功率、有效率及其并发症.结果AACG术前术后眼球生物解剖结构对比,ACD、VITK、AOD、ACA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小梁切除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ACD加深、AOD、ACA值增大、VITK值降低,其参数改变可作为AACG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微创小梁切除术;解剖结构;生物测量;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0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职专医学生存在医学形态学知识少,人体纵横向结构知识和病理解剖知识肤浅等问题,而教学中医学基础知识的编排是影像技术手段、方法介绍多,而解剖断层、影像断层图片和断面结构描述篇幅少,有重影像手段而轻影像解剖的缺点。方法要克服这些缺点最好是强化影像解剖学习有关的医学形态内容实习和讲解,简化断层解剖学历史沿革、材料制作方法、影像技术手段介绍,加强人体解剖断面内容的讲解和增加各局部断面观察数量,以强化职临床学生医学形态学基础。

  • 标签: 理论 实习 内容 方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04-01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微波辐射对PC12细胞的损伤效应,为深入研究微波辐射的损伤机制提供剂量学依据。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重复频率×脉宽)分别为10mW/cm2(100pps×500ns)、30mW/cm2(300pps$500ns)和30mW/cm2(1000pps×150ns)的微波辐射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5min,于辐射后6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坏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PC12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0mW/cm2(100pps×500ns)辐射后6h,G0-G1期PC12细胞数减少(p〈0.05),G2-M期细胞数增加(p〈0.01);30mW/cm2(1000pps×150ns)辐射后6h,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G2-M期减少(p〈0.01);30mW/cm2(300pps×500ns)辐射后6h,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S期细胞数减少(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PC12细胞核膜间隙增宽,染色质浓缩边集,核仁呈蜂窝状;线粒体肿胀、空化。结论30mW/cm2(300pps$500ns)微波辐射可引起PC12细胞生长抑制,凋亡率增加,结构损伤;30mW/cm2(300pps$500ns)可作为深入研究微波辐射的损伤机制的辐射剂量。

  • 标签: 微波辐射 PC12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12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均是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通过结构磁共振视觉评估法进行检查,以分析腔隙性脑梗死、脑小血管病以及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的大脑半球左侧腔隙性脑梗塞分布率是64.3%,与B、C两组(20.5%、30%)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A、B两组患者的多发病灶率(71.4%、66.7%)均与C组(50%)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A、B两组患者的腔隙性脑梗塞主要集中于额区、基底节区、丘脑等区域,发生率分别是49%、98%、39%与36%、135%、59%,C组是16%、54%、20%,差异性明显(P<0.05).A、B两组患者的脑白质病变发生率分别是85.7%、88.6%,C组是57.5%,差异性显著(P<0.05).A组患者中,2、3级白质病变患者占有比例分别是27.8%、41.7%,B组分别是28.2%、43.6%,C组患者分别是21.7%、21.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影像学.关键词脑小血管病;结构影像学特征;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8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03-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对白内障发展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老年性及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送电镜扫描,取老年性及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各5例,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检测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多扁平细胞,细胞间隙增大,胞浆内可见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溶解坏死,部分细胞皱缩,呈早期细胞调亡改变;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胞浆空泡变性更加严重,两种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可见凋亡细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样本中Fas、p53与Bax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老年性患者。结论老年性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

  • 标签: 白内障 晶体 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在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对建筑工程整体有很大的影响,建筑屋面防水质量不仅仅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对建筑美观性以及人们居住和工作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的提高非常必要。本文就主要对房屋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建筑工程 屋面防水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