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烧伤病人从伤后至创面愈合前,始终伴随着发热,其程度与诸多因素有关。本文报告烧伤病人换药后体温的变化。1对象和方法1.1换药前后体温变化将1992年1月~1996年12月烧伤病人按烧伤程度分为中度、重度和特重度3组,每组20例,3组性别、年龄等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3

  • 标签: 烧伤 换药 体温 护理
  • 简介:我科自1990年应用磺胺嘧啶锌霜(SD-Zn)包扎换药治疗浅Ⅰ度及深Ⅱ度烧伤,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磺胺嘧啶锌霜 包扎换药 护理 烧伤
  • 简介:间隔缺损(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较大的缺损在婴幼儿期手术,可避免形成严重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向左分流而失去手术时机。本文总结463例3岁以内婴幼儿室缺术后护理的体会。1临床资料自1990年1月至1999年6月,我科对463例婴幼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术,其中男262例,女201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2.2岁,体重4~25kg。单纯室缺

  • 标签: 例婴幼儿 婴幼儿室间隔 室间隔缺损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女,8岁。因运动性心悸气短5年于2003-05-20入院。查体:发育较差,无紫绀和杵状指,颈静脉轻度怒张。血压100/50mmHg。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率110/min。节律整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尖部有Ⅱ/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裂。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

  • 标签: 导管法 封堵术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合并畸形的介入治疗适应证、操作原则及临床效果。方法继发孔型ASD住院患者428例,其中单一ASD416例,多发型ASD12例,合并畸形70例。介入术中导入球囊导管测量最大ASD伸展直径,用TTE或TEE测量ASD直径及确定ASD位置、大小及数目。用注入球囊中的混合造影剂抽出在体外卡尺测量ASD直径,据此选择合适的闭合器。结果428例ASD患者成功介入425例,介入技术成功率99.3%。介入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2.1%。本组合并畸形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结论ASD及合并畸形的介入治疗,主要掌握ASD及合并畸形疾病的适应证,操作规范化,成功率很高,而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畸形 并发症 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方法54例心律失常患者中,心房纤颤20例,频发室性早搏10例,频发房性早搏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AVB)14例,Ⅱ°、Ⅲ°AVB各1例。54例ASD均为中央型,合并肺动脉高压12例,合并其他疾病7例,其中二尖瓣狭窄、二尖瓣脱垂合并关闭不全、脑栓塞、血友病、高血压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54例患者术前、术后常规行TTE检查、胸部X线平片、12导联心电图及右心导管检查。术中均用TTE和TEE监测。结果54例患者均成功地行介入治疗ASD,技术成功率100%。闭合器型号10-40mm,无任何并发症。5例患者(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频发室性早搏)先行射频消融术,而后成功闭合ASD。结论ASD合并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必须特殊对待心律失常,认真掌握各种心律失常治疗原则,而后介入治疗ASD。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律失常 介入治疗
  • 简介:门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也是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的窗口。门诊病人量多、流动性强、覆盖面广。因此,对门诊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影响面大,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而另一方面,门诊病人背景复杂,不同病种、不同年龄、经历、心态的患者云集于此。且均来去匆匆,停留的时问短暂,为系统进行健康教育制造了许多不便。因此,对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在方法与技巧上与病房有许多不同之处。现以笔者在门诊工作多年的体会谈谈这方面的浅见。

  • 标签: 门诊病人 健康教育 社会效益 不同年龄 门诊工作 窗口
  • 简介: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选择门诊输液这种治疗方式,因为它比口服治疗起效快,又比住院治疗经济、自由。但门诊输液病人流动性较强,医护人员与每个病人接触的时间较短,如何把握好这短暂的护患接触时间,给病人提供一个优质满意的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门诊输液病人的特点,做好针对性的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门诊 输液 护理
  • 简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很多肿瘤病人要求在门诊进行化疗,以减少医疗费用。我院根据这一需求,自2000年1月开设了肿瘤化疗门诊和日间病房,至2002年3月共收治肿瘤化疗病人9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门诊肿瘤 化疗 护理 医疗保险 医疗体制
  • 简介:目的探讨室间隔在心功能维持中的作用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室间隔心肌梗死的不同效果。方法形成室间隔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观察心肌梗死前后及小剂量多巴胺和硝普钠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改变。结果室间隔梗死后右室收缩功能及左右心室的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动脉携氧量减少。小剂量多巴胺能明显改善室间隔梗死后的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体循环阻力(P〈0.01),增加动脉携氧量及氧运输量(P〈0.01;P〈0.05)。同时缩短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及左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间期(IVRT)。硝普钠减低二尖瓣及三尖瓣A峰流速、增大E/A比值、缩短左右心室IVRT(P〈0.01,P〈0.05),但心室收缩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心功能的维持有赖于室间隔的正常运动,血管扩张剂可以明显改善室间隔梗死后的心功能,其中硝普钠以改善心室舒张功能为主,而小量多巴胺不仅可以改善心室的收缩功能,同时可以部分改善心室的舒张功能。

  • 标签: 室间隔 心肌梗死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谱多普勒技术分别测定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然后进入DTI条件,测定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结果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低;与频谱多普勒检测三尖瓣口充盈参数法相比,DTI法在ASD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对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更高,而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两者无差别.结论DTI在早期检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方面较频谱多普勒具有优越性,其不但能早期预测病情变化,且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变化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性高血压 右心室功能 房间隔缺损 重度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1997年1~12月我院门诊共处理角膜异物伤184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84例中男157例,女27例;年龄9~66岁,其中14岁以下儿童7例.单眼受伤181例(右眼99例,左眼82例),双眼受伤3例.铁屑伤46例,灰尘124例,碎石4例,玻璃3例,木刺2例,稻壳及植物碎叶片5例;多发性异物6例;深层异物4例.异物存留时间20min~7天。

  • 标签: 角膜异物 金属异物 存留时间 结膜下注射 共处理 刺激症状
  • 简介: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门诊的医疗服务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声誉。而门诊病人多,流动性大、涉及面广,服务环节多往往容易引起医疗矛盾。我们在工作中,强化门诊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相对加大医疗矛盾的预防和处理力度,处处“以病人为中心”满足了病人的医疗需求,提高了服务质量。近2年来,门诊部没有发生医疗纠纷。

  • 标签: 门诊管理 医疗服务 医院 “以病人为中心” 门诊病人 医疗需求
  • 简介:健康教育是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也是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然而,目前健康教育仅限于各级医院,社区健康教育还未广泛开展。我们社区医疗门诊对社区罹患各类疾病群众初步开展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社区 门诊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医疗需求逐渐加大,卫生事业费缺口逐年增加,给部队保障带来一定的难度,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根据上述情况,吉林省军区门诊部实行了持卡就诊、记帐管理、超节双担、利益互动的作法。通过两年运行,减轻了医疗经费不足

  • 标签: 做法体会 军人门诊 改革做法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在病人的治疗、护理和康复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识、健康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卫生医疗体制的改革,门诊就诊病人的心理影响因素也趋于多祥化和复杂化。其中最为常见的心理因素,即“择优从医”。针对门诊就诊病人。探索和研究其心理状态。并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引导,是为门诊病人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 标签: 门诊病人 择优心理 就医病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医学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