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整形门诊换药患者晕厥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结果有效预防了晕厥的发生。讨论在换药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晕厥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晕厥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晕厥 原因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方法常规全麻后,取仰卧位,自第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做皮肤切口,正中锯开胸骨下段,达胸骨角水平,保持胸骨柄的完整,切开并充分悬吊心包,建立主动脉插管和上腔静脉插管、开始体外转流,然后行下腔静脉插管和套带,进一步完成心内纠治手术.结果32例均成功地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切口仅为平常的1/2~2/3.结论该术式安全、方便,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 标签: 胸骨 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手术 心脏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烧伤病人从伤后至创面愈合前,始终伴随着发热,其程度与诸多因素有关。本文报告烧伤病人换药后体温的变化。1对象和方法1.1换药前后体温变化将1992年1月~1996年12月烧伤病人按烧伤程度分为中度、重度和特重度3组,每组20例,3组性别、年龄等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3

  • 标签: 烧伤 换药 体温 护理
  • 简介:通常,当人体受伤后出现的心理反应是恐惧和焦虑。这种心理反应对疾病痊愈可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换药中.护士要理解和关心患者,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在晟佳心理状态下使伤口愈合,以利于疾病的早日痊愈。

  • 标签: 换药 心理护理 痊愈 患者 心理反应 疾病
  • 简介:从临床经验看,中药与西药应相隔半小时服用。因为大部分西药开始被身体吸收约需半小时左右,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的影响很小。

  • 标签: 中西药 间隔 临床经验 新陈代谢 中药
  • 简介: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9岁,烧伤面积约5%~15%的浅Ⅱ度烧伤,为烧伤后4~24h内收治。烧创伤面存在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底及局部潮红、肿胀、剧痛,且有不同程度的表皮缺损。

  • 标签: 碘伏 烧伤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异常交通。讨论室间隔缺损患者外科手术后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结论术后监测心律、心率及预防发生肺高压危象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密切观察病人心律、心率的变化。定期或连续描记心电图。维护左心功能VSD修补术后,左向右分流消除,左心血容量增大,因此,左心功能的维护尤为重要。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后护理
  • 简介: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1974年King等首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闭合继发孔型ASD获得成功,随着介入治疗的进展,先后设计出若干种封堵器用于临床,我科于1997年5月以来,先后用Sideris封堵器治疗ASD5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9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房间隔 导管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 简介:我科自1990年应用磺胺嘧啶锌霜(SD-Zn)包扎换药治疗浅Ⅰ度及深Ⅱ度烧伤,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磺胺嘧啶锌霜 包扎换药 护理 烧伤
  • 简介:总结18例患儿Amplatzer伞片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的重点是治疗前与患儿家长进行必要的交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注意观察创口有无渗血,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本组18例患儿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术后1月~2年复查,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未见堵闭残余分流。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伞片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很多疾病与体重超重和体重不足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结石、结核病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空勤人员的身心健康,并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体重超重和体重不足的成因,各家说法不一。笔者通过对319名空勤人员的体重调查发现,单纯性体重超重、体重不足与正常体重三组人群比较,在晚餐到入睡之间的时间上有明显差异。据此分析,体重可能与入睡前血糖、血脂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可望通过调节晚餐至入睡之时间或调整睡前血糖、血脂水平来达到控制空勤人员体重增减的目的。

  • 标签: 晚餐 体重超重 空勤人员 血脂水平 睡前 血糖
  • 简介:间隔缺损(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较大的缺损在婴幼儿期手术,可避免形成严重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向左分流而失去手术时机。本文总结463例3岁以内婴幼儿室缺术后护理的体会。1临床资料自1990年1月至1999年6月,我科对463例婴幼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术,其中男262例,女201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2.2岁,体重4~25kg。单纯室缺

  • 标签: 例婴幼儿 婴幼儿室间隔 室间隔缺损
  • 简介:目的为了评估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为继发孔型,直径5~34mm,术中、术后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进行监测,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房水平分流情况。结果8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100%。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显示:房间隔封堵器位置合适,房水平分流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提高,患者活动增加。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无风险及并发症,为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实现了新的突破。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ASD 临床资料 治疗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