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在脊柱退变过程中发现了椎间盘和小关节相互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脊柱稳定和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腰痛。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椎间盘和小关节之间的退关系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本文对两者之间退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和分析了我院自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140例腰痛患者MRI,并且将这140例腰痛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分为3组(<40岁,40~65岁,>65岁)。并且对每组患者的L2-S14个运动节段退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其中退最为明显的是在L4-5和L5-S1节段,通过对退比率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在<40岁和40~65岁的腰痛患者椎间盘退化比率要高于小关节退比率,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但是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顺序还是无法准确判定,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对此进行研究。

  • 标签: 腰痛患者 腰椎小关节 椎间盘 退变 MRI比较
  • 简介: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方法,无论是手术方案还是非手术方案,均不能减缓或逆转椎间盘退的进程,远期疗效不满意。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的不断发展,运用细胞疗法修复退的椎间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目的:综述细胞疗法,特别是干细胞疗法修复退椎间盘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检索的时间设置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检索的英文主题词为"stemcell;intervertebraldiskdegeneration。"筛选出内容与细胞疗法修复退椎间盘相关的文献,着重选取最新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成果。结果与结论:初检获得文献205篇,最终甄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50篇文献进行综述。干细胞与载体的结合物被注射进退的椎间盘,从而发挥修复退椎间盘的作用。这种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可,被认为未来最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是,相关的临床研究却少之又少,其临床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 标签: 椎间盘 组织疗法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细胞疗法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融合术后出现临近节段退患者的病历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手术因素。结论腰椎融合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治疗腰椎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同时在实际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实际的使用腰椎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术后邻近节段退的情况,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临近节段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临近节段退变 腰椎融合术 临床研究 现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8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退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JO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腰椎退疾病患者应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推广。

  • 标签: 腰椎退变疾病 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 腰椎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双极射频在治疗髌骨软骨退中价值。方法采用髌骨外侧支持带紧缩和内侧支持带松解的方法制造16只山羊髌骨软骨退的动物模型。3个月后对右髌骨退的软骨进行双极射频成形手术,左膝为对照侧,两侧同时进行恢复髌股关节对合的手术。观察双极射频对退变软骨的即刻效应和后期效应。结果造模方法可以造成山羊髌股关节倾斜,3个月后发生以髌骨内侧面OuterbridgeⅠ级和Ⅱ级为主的病变。即刻观察发现射频处理后的软骨表面光整,小的裂隙被融合。浅层的少量软骨细胞死亡,深层细胞受到的影响比较小。3个月后发现治疗侧髌骨软骨表面仍光滑,改良Mankin’8软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侧(8.50±2.51)分,对照组(11.00±4.15)分(t=2.57,P〈0.05),治疗侧软骨损伤比对照侧轻。流式细胞学检测发现治疗侧软骨细胞死亡率(18.69±7.26)%,和对照侧(25.66±13.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5)。结论一个能级的双极射频不会对软骨细胞造成明显的损害,软骨成形术是治疗髌骨软骨退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双极射频 髌骨软骨软化症 治疗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88例临床疑诊腰椎小关节退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1个月内均接受了螺旋CT扫描。采用美国Markoniselect/SP螺旋CT扫描机,层距3姗,层厚3mm,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全部行k,k、k/s。节段扫描。每个节段扫描34层。患者仰卧,腿屈曲。均摄软组织窗和骨窗片。结果根据治疗情况,88例CT能清晰地显示腰椎小关节毛糙、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间隙窄、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脱位及伴有椎间盘突出变性、椎体滑脱等征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十分理想。

  • 标签: 腰椎小关节退变 CT诊断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探讨CT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26例腰椎小关节退的临床症状与诊断,分析腰椎小关节退的CT影像改变,进行重新认识、领会与提高。结果经CT检查结果显示,本组126例患者腰椎小关节退的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38例(30.16%),关节突增生肥大29例(23.02%),关节面骨皮质硬化18例(14.29%),关节不稳25例(19.84%),半脱位10例(7.94%),关节囊钙化6例(4.76%)。结论腰椎小关节退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病例,CT为小关节退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 标签: 腰椎小关节 退变 CT诊断
  • 简介: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疾病已成为慢性腰背痛的主要原因。椎间盘退病因众多、机制复杂,其中纤维环在椎间盘退中的生物学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退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目前,椎间盘退所继发的各类疾患的最主要治疗措施是切除退的椎间盘组织,而不是针对退变过程的根本治疗。因此,致力纤维环生物学治疗是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思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退纤维环生物治疗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仍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就目前纤维环退机制及生物学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椎间盘 纤维环退变 生物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退的 MRI诊断分级及临床应用进展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退的 MRI诊断分级及临床应用进展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40例腰椎间盘退患者及 40例无症状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 MRI诊断, 根据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MRI诊断分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研究对因膝关节前内侧关节炎进行Oxford单髁置换的中国患者前瞻性收集数据和术中观察髌股关节情况,并探讨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方法研究包括本单位从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连续进行的50例(45例患者)单髁置换病例。术前记录膝关节疼痛的部位,放射学检查发现的髌股关节退用Ahlback系统分级。对于术中观察到的股骨滑车软骨磨损情况用Weidow5级分级系统记录,其将软骨状况从无磨损到全层磨损分为0至Ⅳ级。在术后1年随访是用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膝关节评分系统和自我满意度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前放射学检查发现17膝(34%)存在髌股关节退。术中观察发现27膝(54%)存在股骨滑车软骨面磨损,其中19例(38%)位于滑车沟偏内侧,6例(12%)位于滑车沟中央,1例(2%)位于滑车沟偏外侧,共有3例(6%)全层软骨磨损,2例(4%)位于滑车沟偏内侧,1例(2%)位于滑车沟偏外侧。不论是放射学发现的髌股关节退还是术中发现软骨磨损病例与髌股关节相对正常病例相比,临床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放射学发现的髌股关节退和术中发现髌股关节软骨磨损均不能作为Oxford内侧单髁置换的反指征。因外侧髌股关节退的相关数据较少,对这类患者选择单髁置换时应慎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单间室 髌股关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腰椎间盘退病人中通过进行炎症水平变化分析,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本次腰椎间盘退病人患者,均于2018-2021年入院,本次选取量本数量较大,腰椎间盘退病人患者数量为220例,随后分析炎症因子等相关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炎症因子的分析,试验组患者中其中白细胞介素-6值为24.90±3.56,超敏C反应蛋白为12.45±2.01,IL-18为43.09±3.24,整体情况较优。经比较,t=8.406、9.468、11.436,P均<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退病人其整体炎症因子水平相对较高,通过进行相关测量能够有助于进行病情诊断,效果较好。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炎症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骨关节退导致疼痛的患者中低频电子治疗仪的效果。 方法:此次抽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6 月在我院医治的骨关节退疼痛患者( 74 例)进行研究,依其入院顺序分为乙组、甲组,每组 37 例。本次乙组是直流感应电疗机治疗,而甲组是低频电子治疗仪治疗,总结疼痛情况、治疗效果。 结果:甲组的 VAS 评分( 2.12±1.32 )分低于乙组( 5.12±2.48 )分,差异显著 ( t=6.495 , P=0.000 )。 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 97.30% ) 高于乙组( 81.08% ),差异显著 ( x2=5.046 , P=0.025 )。 结论:在骨关节退导致疼痛的患者中,低频电子治疗仪可明显缓解疼痛,且治疗总有效率高。

  • 标签: 骨关节退变 疼痛 低频电子治疗仪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BMSC)结合藻酸盐凝胶支架,治疗兔椎间盘退的效果。方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腰椎间盘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组和治疗组。体外培养兔BMSC,治疗组椎间隙注射BMSC结合藻酸盐凝胶支架,对照组注射藻酸盐凝胶,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应用核磁共振、免疫组化和生化分析,观察椎间盘退的修复效果。结果治疗组影像学、病理组织学观察,以及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SC结合藻酸盐凝胶支架可用于治疗兔腰椎间盘退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藻酸盐 椎间盘 退变
  • 作者: 湛川刘宝帅赵玉龙荣延龙张远石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湛川刘宝帅赵玉龙荣延龙张远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辽宁沈阳110032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周期性压应力通过Mapk通路影响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010015-401作者简介:湛川,中国医大四院,东南大学医学院,学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骨科副主任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与腰椎间盘退的关系,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腰椎间盘退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另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检测、WesternBlot技术定量检测,分析P38MAPK表达量的灰度值.结果对照组P38MAPK蛋白表达图像的灰度值为(0.8561±0.0274),实验组中纤维环完整组P38MAPK蛋白表达图像的灰度值为(0.1623±0.0133),纤维环破裂组P38MAPK蛋白表达图像的灰度值为(0.3567±0.0135),三组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蛋白含量少于纤维环完整组、纤维环破裂组.结论P38MAPK的表达含量和腰椎间盘退程度呈正比的关系,腰椎间盘退程度越严重,髓核细胞中的P38MAPK表达含量越高.关键词P38MAPK;腰椎间盘退;关系;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59-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和钻孔治疗膝关节软骨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87例膝关节软骨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含45例(56侧),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B组含42例(51侧),行关节镜下清理+软骨下骨钻孔术,术后予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6个月时优良率为64.29%,B组6个月后优良率为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B组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优良率分别为89.29%、80.36%和75.00%,术后2年时的疗效显著低于6个月时(P=0.04)。结论关节镜清理+钻孔术治疗膝关节软骨退疗效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但其疗效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 标签: 膝关节软骨退变 关节镜 钻孔治疗
  • 简介:在过去十年中,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椎间盘退及其病因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步。此前,人们认为身体的过重负荷,尤其是与职业相关的负荷是椎间盘退的主要危险因素。椎间盘组织退的过程被认为是一个不断磨损的过程,椎间盘营养状况不稳定加重了其进展。然而,在对双胞胎椎间盘退的研究中发现,腰椎过大的体力负荷,尤其是与职业或者运动有关的腰椎负荷过大在椎间盘退的过程中只起到一个很小的作用。新近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对椎间盘退的过程影响很大,可用以解释成年人群中发生率高达74%的差异。自1998年开始,一些和腰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基因型相继得到确认,这使遗传作用得到证实。此方面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椎间盘退的生物学机制,包括基因和环境因素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与研究中使用DNA分析技术相比,使用表型或定义和测量来研究椎间盘退和遗传学受到更多限制,标准的公认的椎间盘退的定义尚未明确。常用的各种评价椎间盘退程度的方法都是按照定性来进行轻重排序的,缺乏精确性。尽管椎间盘退常见,但其特殊症状的普遍性还不清楚。通过对正常人和腰痛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评估椎间盘退的各种症状,其范围极大。椎间盘退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差异,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的定义和评价标准,这阻碍了对椎间盘退的流行病学研究。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流行病学 遗传学 椎间盘组织退变 DNA分析技术 体力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