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ACEI组(又分为培哚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ARB组(又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定期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3周后取出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各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癌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CEI组和ARB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受到抑制(P〈0.011。ACEI组和ARB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ACEI组对MMP-7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05);而ARB对MMP-7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EI和ARB能明显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 体拮抗剂
  • 简介:血管紧张系统(RAS)已被证明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被认为是与骨髓造血细胞受损和造血微环境缺陷有关的疾病.为了探讨AA的发病机制,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2例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肾活性及AngⅠ、AngⅡ浓度,并以16例外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AA组骨髓Ang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AA组的骨髓AngⅡ浓度与外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骨髓AngⅡ浓度较同组的外周血高(P<0.01),两组的肾活性及Ang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者骨髓AngⅡ浓度降低,AA发病可能与其有关.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ngⅠ AngⅡ 骨髓造血细胞
  • 简介:摘要:肾 -血管紧张系统( RAS)阻滞剂属于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肾 -血管紧张系统在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中存在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其中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Ⅱ受体阻滞剂也可以更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血压,对人体肾脏血管保护和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存在着积极影响。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治疗都将肾 -血管紧张系统药物作为首要治疗药物。本文就肾 -血管紧张系统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 治疗 高血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出现长足进步,高血压治疗取得较为显著成就和临床治疗效果,但即使经过几十年的抗高血压研究和治疗,高血压仍然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疾病种类,不仅是国内,就是国外的许多医疗学者也将抗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视为一个医学目标,或者说是自身医学成就的追求。如何在当代社会利用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有效降低血压,进而使得心血管获得有效保护成为国内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肾-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进行抗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主要包括肾抑制剂、肾安酶、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抗高血压疫苗等。

  • 标签: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抗高血压 新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0例高血压患者,给予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氯沙坦钾片和安博维)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氯沙坦钾片和安博维的显效率分别为54.04%(107/198)、59.06%(101/171);有效率分别为44.94%(89/198)、有效率为39.18%(67/171);无效率分别为1.01%(2/198)、1.75%(3/171);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7/360)。结论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较低。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8月我院心内科接诊的5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吲达帕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43%vs78.57%),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压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值得作为降压首选药物推广使用.关键词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高血压;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9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各32例,A组采用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B组单纯使用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C组单纯使用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三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后血压、血肌酐、24h蛋白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血肌酐、24h蛋白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C组(P<0.05),B组、C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6.3%、9.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好于单纯用药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跳伞训练时空降兵新、老兵血浆肾血管紧张一醛固酮系统的变化,比较新老兵对跳伞应激的适应能力。方法选择空降兵新兵40人(新兵组)、老兵30人(老兵组),一起进行跳伞训练,并完成10次跳伞任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跳伞前、跳伞后及休整10天后血浆肾活性、血管紧张Ⅱ及醛固酮水平;并同时记录心电图和血压变化。结果跳伞后新、老兵血浆肾活性、血管紧张Ⅱ及醛固酮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新兵组血压、心率升高(P<0.01)。休整10天后老兵组肾活性、血管紧张Ⅱ回落至跳伞前水平,醛固酮浓度明显降低(P<0.05);新兵组肾活性、血管紧张Ⅱ及醛固酮水平回落,但血管紧张Ⅱ水平仍高于跳伞前水平(P<0.05);且明显高于老兵组(P<0.01)。结论跳伞训练中新兵较老兵处于更强烈的应激状态,严重的跳伞应激可通过一定的跳伞训练而得以减轻。

  • 标签: 跳伞 应激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9月至2019年9月收入与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寻优化肾内科疾病治疗的具体途径,通过应用实践,观察分析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措施在该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院方同意,在一特定时间段内,严格遵循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并取得首肯的基本原则,在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择完全符合纳入要求的70人参与本次研究活动,首先按照原定方式,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者与对照组,然后再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者患者的治疗措施则是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最后观察评定两种治疗措施的具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对比差异之大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常规治疗辅助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见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治疗肾内科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Ⅱ,使血管阻力降低,抑制激肽酶Ⅱ,使激肽灭活降解受阻,激肽积聚,使血管扩张,ACEI能降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严重左室功能紊乱的发生,增加成活率,降低再梗塞率。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接受长期治疗时出现药物副作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上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冠心病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 30 例 / 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案对总体疗效和脑钠肽水平波动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 P < 0.05 ,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降低脑钠肽水平,积极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肾内科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①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②血清脑钠肽水平: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③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肾内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奇偶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治疗后,对比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疾病治疗中应大力推广。

  • 标签: 肾内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素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