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是新时期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难点,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优势较多,日渐作用下信息化时代下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顺利实现绿色教学的同时也有效训练了各层次学生临床技能,为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教学目标实现埋下了伏笔。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临床技能教学中虚拟仿真的应用。

  • 标签: 临床技能教学 虚拟仿真 应用
  • 简介:摘 要 : 通过对虚拟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分析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化医院中的核心优势以及该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现硬件资源整合和部署,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打造一个低成本、高可用、高性能、易扩展的一体化数据中心架构体系。

  • 标签: 一体化数据中心 虚拟化 资源池 云计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晕厥诊断中运用直立倾斜实验所起到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07-2019.07期间所治的不明晕厥原因患者198例,对其实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其运用结果。结果198例患者中阳性诊断率为82%(164例),其中以神经内科中心脏抑制型分布远高于其他科室(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晕厥患者原因进行诊断时,采用直立倾斜实验能够取得更佳的诊断效果。

  • 标签: 直立倾斜试验 晕厥 诊断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倾向指数,探究体育成绩和实验操作能力之间的正相关性。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医学生试验操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医学教育中,实验操作能力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一项基础技能,它既要求了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标志着理论知识和应用方面的结合,因此,医用实验是学生从医学理论学习模式向医学临床学习模式转化的桥梁。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已经提出“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个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实验课程,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倾向指数,探究体育成绩和实验操作能力之间的正相关性。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医学生试验操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医学教育中,实验操作能力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一项基础技能,它既要求了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标志着理论知识和应用方面的结合,因此,医用实验是学生从医学理论学习模式向医学临床学习模式转化的桥梁。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已经提出“基础厚、知识宽、 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 标,各个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实验课程,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 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运输类飞机防火系统灭火剂用量的试验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实验的目的作为主要依据,从试验的设备和安装、测试点安装布置、试验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确定运输类飞机防火系统灭火剂用量,从而保证灭火系统扑灭火灾的可靠性,提升运输类飞机的经济型。

  • 标签: 运输类飞机 防火系统 灭火剂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 32例。采用美国 GE公司生产的 T2100活动平板对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男 27例 ,女 5例 ;年龄 4.5-14.0岁。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 ,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 结果 :32例患者除 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 ,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 ,余 3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 ST段改变 :其中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 14例 ;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 8例 ;出现收缩压下降≥ 10mmHg(1mmHg=0.133kPa)5例 ;出现典型心绞痛 3例。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 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 ,可重复多次检查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损害 ; 观察 评价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coronary artery damage in 32 cases of kawasaki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exercise test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kawasaki disease of coronary artery damage. Methods: choose between September 2017 and September 2018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32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of coronary artery damage. Using the American GE company's tablet T2100 activity exercise treadmill test carried out on the patient. (27 male and female in 5 cases;Results: among the 32 patients, except 2 patients showed severe pallor and physical insufficiency, the remaining 30 patients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ST segment changes: among them, 14 patients showed ST segment changes that met the positive criteria; 2 patients showed severe paleness and physical insufficiency that could not be tolerated.ST segment changes did not meet the positive criteria in 8 cases.There were 5 cases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10mmHg(1mmHg= 0.133kpa).Conclusion: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is a safe and feasible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the follow-up and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which can be repeated for multiple examinations. Key words: plate motion test;Coronary artery damage;To observe the evaluation 川崎病临床上以持续 5d以上的发热、球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弥散性潮红、颈淋巴结大、指 (趾 )端的硬性水肿及膜样脱皮为主要表现。冠状动脉损害成为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 ,其诊断与随访至关重要。运动试验是在检查中人为施加一定负荷 ,测定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状动脉循环供氧的能力 ,诱发潜在的心肌缺血发作 ,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率 [1]。本文就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 32例。患者均系本科出院随访患者 ,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 1987年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 。男 16例 ,女 16例 ;年龄 4.5-14.0岁 ,平均 (10.9±6.2)岁。冠状动脉扩张采用日本厚生省 1987年颁布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5岁患者冠状动脉内径 >3.0mm,≥5岁患者冠状动脉内径 >4.0mm,或任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 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 :动脉瘤内径 <5mm为小型动脉瘤 ,5-8mm为中型动脉瘤 ,>8mm为巨大型动脉瘤。 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美国 GE公司生产的 T2100活动平板进行试验。运动终点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AHA)2002年公布的运动试验指南标准。患者于运动中实时监测心率及血压 ,并记录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运动终点 :(1)收缩压下降≥ 10mmHg(1mmHg=0.133kPa);(2)出现心绞痛 ;(3)出现晕厥等恶性神经系统症状 ;(4)出现低灌注症状 ,如发绀、面色苍白 ;(5)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6)ST段抬高≥ 1.0 mV 。运动停止后 ,根据有无 ST改变 ,观察心电图。运动前分别记录卧位、站位心电图 ,测定运动前血压 ,运动中每一级记录一级心电图 ,运动后即刻、 50s、 2min、 4min、 6min分别记录一次心电图 ,再测定一次血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判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1)患者在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2)患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 ,心电图在 J点后 80ms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 0.1 mV 、持续时间≥ 2min,或原先 ST段下降者运动后在原来下降基础上再下降 0.1 mV ;(3)患者在运动中收缩压下降≥ 10mmHg。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 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将患者分为单纯冠状动脉扩张组、冠状动脉瘤组。其中左侧冠状动脉扩张 11例 ,左侧冠状动脉瘤 3例 ,右侧冠状动脉扩张 7例 ,双侧冠状动脉扩张 8例 ,右侧冠状动脉瘤 1例 ,双侧冠状动脉瘤 2例。 见表 1。 表 1,患者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程度 组别 n 单纯冠状动脉扩张组 左侧冠状动脉扩张 11 右侧冠状动脉扩张 7 双侧冠状动脉扩张 8 冠状动脉瘤组 左侧冠状动脉瘤 3 右侧冠状动脉瘤 1 双侧冠状动脉瘤 2 32例中除 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 ,余 30例心率均达各年龄段预计最大心率 ,具体结果如下 :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3例 ,运动中收缩压下降≥ 10mmHg者 5例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者 8例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者 14例。出现心绞痛 3例 ,其中双侧冠状动脉瘤 2例 ,左侧冠状动脉瘤 1例。提示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患者。见表 2. 表 2,患者试验结果 组别 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 典型心绞痛 运动中收缩压下降≥ 10mmHg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 双侧冠状动脉瘤 左侧冠状动脉瘤 例数 2 2 1 5 8 14 3.讨论 目前诊断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依靠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但其很难发现狭窄或血栓性病变及远端冠状动脉的病变。近年来有报道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及 64层螺旋 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7],但均为损伤性检查 ,重复操作性差 ,不宜作为首选方法。运动试验在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中非常有用 ,可重复多次检查 ,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非侵入性检查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层次的划分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2]。 ST段降低出现的时间越早 ,持续时间越长 ,降低数值越大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 [5,6]。运动可增加心脏排出量 ,引起心肌耗氧量及心率增加 ,而心肌需氧量的增加仅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满足 ,因此当冠状动脉存在病变时 ,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随心肌需氧量的增加而增加 ,即可产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出现具有诊断意义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3]。

    综上所述 ,运动试验对于诊断、随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又存在局限性 ,对于年龄小无法合作者或因心脏病活动受限的川崎病患者无法完成试验。但运动试验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服务的满意度 ,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1] 易岂建 .川崎病的诊断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9):716-718. [2] 陈新民 .川崎病的诊断治疗现状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9):719-7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药敏试验法检测,观察组采用直接细菌鉴定法检测,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菌种鉴定符合率、检验效率。结果观察组革兰阴性菌敏感检出率97.83%、革兰阴性菌耐药检出率97.83%、革兰阳性菌敏感检出率95.65%、革兰阳性菌耐药检出率97.83%、大肠杆菌、克雷伯菌、沙门菌、不动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鉴定符合率,分别为23.91%、10.87%、19.57%、21.74%、10.87%及10.87%,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获取报告时间为(10.4±2.0)h,对照组获取报告时间为(69.8±3.1)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进行临床血液检验,检出率均值得肯定,但前者检查结果获取时间更短,检查效率更高,建议临床给予应用。

  • 标签: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临床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施行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不良事件登记表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中需要采集的信息设计表格。结果研究者填写方便,表格形式一目了然,有利于研究者对受试者不良事件的分析及转归的追踪。结论使用药物临床试验不良事件登记表,能更全面的收集受试者的安全信息,将患者随访及用药整个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更加完整的呈现,有利于简化研究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 标签: 不良事件 药物临床试验 资料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32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T2100活动平板对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男27例,女5例;年龄4.5-14.0岁。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结果32例患者除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余3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ST段改变其中出现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14例;出现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8例;出现收缩压下降≥10mmHg(1mmHg=0.133kPa)5例;出现典型心绞痛3例。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可重复多次检查,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损害 观察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术前虚拟截骨的精确度,探讨3D打印截骨模块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是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收治的行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纳入28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的术中和术前虚拟截骨数值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术后28例患者的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各部分截骨厚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术前虚拟截骨的精确度比较无显著差异,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3D打印截骨模块 虚拟截骨 精确度
  • 简介:目的用E-test法作为参比方法,比较肺炎链球菌在不同药敏系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2017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分离的35株肺炎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分别用E-test、Vitek-2compactGP68、珠海迪尔DL-96Strep2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与E-test法比较,Vitek-2compactGP68、珠海迪尔DL-96Strep2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的检测结果分类符合率为100%;对头孢曲松和美罗培南的分类符合率<90%;珠海迪尔DL-96Strep2对青霉素的检测分类符合率为97.1%,而在Vitek-2compactGP68对青霉素的检测中,有22株(62.9%)未能输出有效结果,系统提示无法判断其敏感性。结论肺炎链球菌3种药物敏感系统试验显示:与E-test方法比较,Vitek-2compactGP68及珠海迪尔DL-96Strep2的检测准确性存在一定缺陷,药敏报告需要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的准确性进行进一步测定。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准确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临床心血管病学中,心肺运动试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心肺运动试验是指通过对患者运动状态下的呼吸气体、通气参数进行分析,以及监测运动中的代谢指标等,来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评估。心肺运动试验,又称为CPET,其作为心肺功能评估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心肺功能试验具有灵敏性高、安全、无创,以及相对廉价等特点,对心血管疾病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肺运动试验 临床心血管病学 应用价值 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Hp转阴率8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3.3%(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常规组的1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抗生素 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 T细胞试验( TB-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到 2018年 1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且进行 TB-IGRA检测的共 2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这些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以及其临床诊断,将这些患者分成结核病组 (98例 )和非结核病组( 134例),结核病组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组,分别检测其 γ-干扰素释放水平。结果:结核病组 γ-干扰素释放的阳性率( 88.78%)明显高于非结核病组的( 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9.327, P<0.05 );肺结核病组的阳性率( 89.02%)与肺外结核病组( 87.5%)的 Fisher精确值为 1.000,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B-IGRA对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病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结核病的实验室辅助诊断之一。

  • 标签: γ—干扰素, T细胞,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E试验法、纸片扩散法和质谱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敏感性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分离的158株鲍曼不动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试验法、纸片扩散法和质谱法检测其对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三种方法在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和亚胺培南等3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等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E试验法作为参考方法,纸片扩散法、VITEK法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MIE、ME和VME见表2。纸片扩散法符合率均大于93%,MIE在0~6.33%,ME和VME均为0,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而VITEK法阿米卡星药敏试验符合率为52.53%,VME为43.67%,为不可接受结果,其余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鲍曼不动杆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有一定差异,在应用VITEK进行阿米卡星药敏试验时,应结合另外两种方法进行验证,才能更准确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 药敏试验 E试验法 纸片扩散法 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为了进行本次研究,我院一共选择了68例在我院免疫风湿科、消化科、肾内科、普内科、呼吸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并且通过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出60例患有肺外结核疾病的患者,主要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科室的阳性分布率。结果可以看出男性的阳性分布率要高于女性,30岁至60岁的患者阳性分布率比较高,相比免疫风湿科、消化科、肾内科、普内科等,呼吸科的患者阳性分布率最高。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肺外结核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 I期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在受试者管理中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研究护士在受试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 I期临床试验中心的 289名受试者管理情况,探讨研究护士在受试者管理中作用。 [结果 ]在 I期临床试验中针对研究护士的满意度的调查能够捋顺试验过程,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受试者满意度,帮助受试者提高依从性。 [结论 ]对在 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的满意度调查可以更加清楚受试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提高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的配合度,保证试验的成功率。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受试者 研究护士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I期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在受试者管理中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研究护士在受试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回顾分析I期临床试验中心的289名受试者管理情况,探讨研究护士在受试者管理中作用。结果在I期临床试验中针对研究护士的满意度的调查能够捋顺试验过程,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受试者满意度,帮助受试者提高依从性。结论对在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的满意度调查可以更加清楚受试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提高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的配合度,保证试验的成功率。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受试者 研究护士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验(TB-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TST)与TB-IGRA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TST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68.2%和50.0%,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86.4%和87.5%;TST诊断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为62.5%和59.4%,TB-IGRA诊断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为87.5%和84.4%。与TST诊断相比,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及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TB-IGRA诊断结核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验 结核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