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01月30日至2015年12月28日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40例作为实验样本,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手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用手术联合中药熏洗的方式进行治疗,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状况、肘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信息,对比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治疗,手术治疗组患者中有两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比为5%,肘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良、中、差级别患者各有6例、10例、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肘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良、中、差级别患者各有15例、5例、0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更好,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在临床治疗当中,可征询患者意见,优先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展开治疗。

  • 标签: 手术治疗 中药熏洗治疗 创伤性肘关节僵硬
  • 简介:目的:解剖学观察肱二头肌腱和前臂内、外侧皮神经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为肘关节前方入路手术切口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解剖30例成人肘关节标本,均无外伤、畸形、肿瘤、骨折。其中新鲜冰冻标本8例(性别不详,左5例、右3例),经10%甲醛溶液浸泡的标本22例(男12例、女10例,左11例、右11例)。仔细观察肘关节前方的肱二头肌腱和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并测量前臂内、外侧皮神经穿出深筋膜的位置,及其与肱二头肌肌腱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走行于肘关节的前方偏桡侧,与肱二头肌腱相毗邻,在肱骨外上髁平面下方(20.5±2.5)mm处穿出深筋膜,穿出点与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6±0.9)mm;前臂内侧皮神经沿肱动脉下行,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5cm处穿出深筋膜,在肱骨内上髁平面处,后支与肱二头肌腱尺侧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3.1±2.7)mm。两者之间的安全宽度约为40mm。结论距肱二头肌腱两侧缘之间约40mm的宽度为肘关节前方入路的相对安全区域,以肱二头肌腱为参照设计切口,可以减少医源性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肘关节 手术入路 解剖 安全区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平片对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肘关节轻微骨折患儿50例,全部患儿均给予X线侧位片、正位片拍片检查,对检查结果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全部50例患儿经X线侧位片、正位片拍片检查,结果46例患者被确诊,误诊4例。在全部46例确诊的患儿中,25例患儿为肱骨髁上骨折、6例患儿为肱骨外髁骨骺骨折、5例患儿为肱骨内上髁骨骺骨折、10例患儿为其他骨折。4例患儿的病情被漏诊或者误诊。结论临床中在对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进行诊断时,X线平片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肱骨踝上骨折是肘关节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在肱骨外髁骺板骨折中,最容易被漏诊和误诊的骨折类型为无移位骨折。对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的常见部位熟悉掌握,同时清楚X线平片上的相关征象,能让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得以有效提升。

  • 标签: X线平片 儿童肘关节 轻微骨折 诊断准确率
  • 简介:背景:以往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与肘关节骨性标志的位置关系是通过宏观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但在肘关节弯曲时不能使神经保持原位,得到数据误差较大。目的:用X射线测量分析肘关节处于不同位置时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影响。方法:选取10具新鲜冷冻的上肢尸体标本。测量肘关节处于伸直、伸直半旋前、屈90°和屈90°关节囊内注射生理盐水时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与肘关节内骨性标志距离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前臂伸直位与伸直半旋前位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位置没有影响(P〉0.05);(2)肘关节由伸直位变为屈90°位增加正中神经及桡神经与肘关节内骨性标志的距离(P〈0.05);(3)屈90°位关节囊注射生理盐水与注射生理盐水前比增加正中神经及桡神经与肘关节内骨性标志的距离(P〈0.05);(4)结果说明,肘关节不同位置会引起正中和桡神经的位置发生变化;屈关节关节内注射生理盐水增加正中神经及桡神经与关节囊内骨性标志的距离。

  • 标签: 肘关节 正中神经 桡神经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中使用内外侧入路以及后侧入路术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使用后侧入路术式,B组使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7.12±2.11)周,B组为(7.47±2.35),两组无显著差异,且P>0.05。A组优良率为93.33%,B组为90.00%,两组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后侧入路对肘关节内外侧结构具有较高的术野清晰度,可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并发症;内外侧联合入路可扩宽桡骨头、冠突与内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术野,有利于冠突骨折的显露与固定;两种术式各具优势,疗效相当,应灵活选用。

  • 标签: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后侧入路 内外侧联合入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治疗效果评定与护理。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1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治疗,参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差异小,结果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治疗效果好,配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促进康复、改善满意评分,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治疗效果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9例单纯髌股关节关节炎行髌股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于术前1d给予口服塞来昔布;术后第1d开始主、被动屈伸膝关节。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出院后第1、6、12个月随访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进行VAS和HSS评分并询问患者主观满意度,将记录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并随访,随访时间25~37个月,平均28.4个月;末次随访VAS0~1分,平均(0.32±0.12)分,HSS93~98分,平均(96.34±3.64)分;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髌骨轨迹不良、髌骨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患者对本次手术满意率100%。结论髌股关节置换能有效减轻乃至消除单纯髌股关节关节炎所致疼痛,改善因髌股关节关节炎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是保守治疗失败后治疗单纯髌股关节关节炎的良好选择。

  • 标签: 髌股关节 关节置换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关节是痛风发病的最常见部位,当前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外科手术,常规外科手术可以有效的对痛风结晶实现清除,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关节镜在治疗急慢性痛风和并发骨性关节炎中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利用关节镜可以对狄激光、微骨折、软骨抑制和打磨实现使用,实现对病变组织的切除和软骨的修补。关节置换技术是当前治疗晚期痛风性关节炎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镜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治疗后,其活动度、疼痛、功能、肌力及畸形等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手术治疗前,且其HSS评分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治疗后,其随意运动肌力未发生明显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治疗后,损伤部位等长收缩的最大肌力与手术前相比得到了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具有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前疼痛、活动度,促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从而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关节置换 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