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人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24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采用内、外侧联合人路手术松解,保留外侧副韧带的尺束和内侧副韧带的前束,彻底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和清除增生的骨赘及异化骨。术后配合康复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8.2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功能肘关节评分为(81.6±14.8)分,与术前(46.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优9例,良1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讨论内、外侧联合人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措施.在肘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肘关节僵硬 创伤 联合入路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康复在肘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组中优19例,良10例,患者治疗优良率达到100%;对照组中优11例,良9例,患者优良率仅为69%。结论运动康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运动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上取得的很好的成果,证实临床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防骨破坏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优势很独特。本文从中医辩证、针灸治疗、中药熏洗、中药专方治疗四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 中医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腰椎关节关节的退变影像学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而腰椎关节关节发生退变是引发患者下腰痛的核心原因之一,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当前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腰椎过伸实验为(+),腰椎关节关节中的小关节有鲜明的压痛感;腰腿痛或者腰痛,但腿痛者的痛感不超过膝部,这主要表现为慢性的反复腰部疼痛;1%的利多卡因对腰椎关节关节的小关节进行封闭,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腰椎关节关节退变影像学的分析意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升下腰痛疾病的治疗水平。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退变 影像学 分析意义
  • 简介:目的目的比较髌股关节置换术(PF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纯髌股关节关节炎(PFOA)的失败率,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收集单纯髌股关节关节炎(PFOA)行PFA或TKA的临床试验,提取数据,采用Meta—Analyst3.1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9个回顾性临床试验,髌股关节置换1599膝,全膝关节置换患267膝。总的PFA组(包括第一代、第二代PFA)失败率13.6%[95%CI(0.103,0.176)];TKA组失败率1.8%[95%CI(0.007,0.044)];第一代PFA假体失败率19%[95%CI(0.143,0.247)];第二代PFA假体失败率8.3%[95%CI(0.053,0.128)]。结论PFOA患者行PFA的失败率比TKA高,需要再手术或翻修,这与假体设计和适应证的选择有关。第二代PFA假体翻修率与第一代相比明显降低。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META分析
  • 简介:背景:以往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整体病情活动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整体病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置换组48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联合内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61例单纯行内科药物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年检测类风湿因子、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功能评定采用Ishikawa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与结论:治疗前2组患者类风湿因子、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年,药物治疗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置换组(P〈0.05);2组治疗后2年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受累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疼痛、肿胀和主观感受方面,其中置换组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在短期内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性,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血沉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四肢关节滑囊炎的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1年3月,关节镜下滑囊切除术治疗四肢关节滑囊炎17例,其中膝关节髌前皮下滑囊炎13例,肘关节鹰嘴皮下囊肿2例,股骨大转子滑囊炎2例。结果手术时间23~60min,平均32min。术后3~7d出院,平均4d。17例随访2-19个月,平均9.6月,1例外伤性髌前滑囊炎术后3周复发,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皮肤无明显瘢痕,无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四肢较大的关节周围滑囊炎效果良好,体表切口小,恢复快。

  • 标签: 关节 滑囊炎 关节镜
  • 简介:目的总结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2髋)DDH患者行zweymuller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髋无痛,活动度无明显受限,随访(26.0±5.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7.46±7.12)分恢复到(88.31±7.23)分,下肢平均延长(4.52±1.07)cm.结论THR是治疗DDH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需处理好髋臼骨缺损,选好假体,谨慎操作.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螺旋臼生物型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韧带断裂重建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结束后,对照组60例患者给与常规的临床手术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再给与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SS膝关节评分的优良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护理能够起到消肿止痛、防治关节粘连和关节僵硬,从而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 标签: 膝关节周围损伤 膝关节功能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是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医综合疗法,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在不同时期的病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中医综合疗法中外治法多种多样,能够充分体现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的特色,一般外治法有针灸法、中药熏洗法、针刀法以及推拿法等;中医综合疗法中的内治法一般都需要联合外治法进行治疗。相对于西药治疗,中医综合疗法不但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还能够使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虽达不到根治的效果,但是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治疗的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9例,其年龄在40至72岁之间,用关节镜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治愈60例,占总人数68%以上,18例显效,占总人数比例的20%以上。另有11人好转,占总人数12%。结论用关节镜对膝骨性关节炎来进行治疗,从上述数据来看,有显著疗效,此方法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康复护理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刀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年来部分门诊及住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采用小针刀结合规范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89例,单纯小针刀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1个月后进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在针刀疗法结合规范化的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小针刀治疗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观察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受累髋关节的MRI表现,探讨其与临床病程和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分析41例确诊JIA患儿的髋关节MRI,对滑膜血管翳、关节积液、关节软骨改变、骨骺改变、腹股沟淋巴结、肌肉改变和关节对位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对不同亚型JIA的MRI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软骨和骨有不同程度破坏患儿的病程与发病年龄的差异,观察MRI定量评分与病程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亚型JIA患儿髋关节受累MRI评分(单项改变分值和总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软骨/骨破坏组、单纯软骨破坏组与软骨破坏合并骨破坏组间病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病程与MRI总分呈正相关(r=0.392,P=0.011),与软骨改变分值呈正相关(r=0.354,P=0.023),与骨骺改变分值呈正相关(r=0.482,P=0.001);发病年龄与MRI总分呈负相关(r=-0.438,P=0.004),与滑膜血管翳分值呈负相关(r=-0.461,P=0.002),与骨性损伤程度(软骨和骨骺改变分值之和)呈负相关(r=-0.311,P=0.048)。结论MRI可对JIA累及髋关节做出早期、全面评价。

  • 标签: 关节炎 幼年型类风湿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与骨关节炎病变膝关节及正常膝关节在正常平地行走中的三维运动学差异。方法在瑞金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间进行的7例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和10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步态分析比较。7例单髁病例中,男1例,女6例,平均年龄65.3岁(53~73岁),步态分析时间距手术后平均7个月(4~12个月),所有单髁膝关节置换均使用Oxford(BiometLtd)活动平台内侧单髁膝关节假体,手术病例对侧膝关节也存在内侧间隙骨关节炎并等待进行手术。10例健康人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8岁(53~6l岁),所有健康人对照组均无髋膝关节疼痛和髋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病史。本研究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MX.F40,Vicon,OxfordUK),对多点体表标记点进行步态数据记录,计算股骨相对于胫骨的旋转和移动运动学数据,比较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在上述三维运动中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和正常膝关节的差异。结果在步态周期内,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三维运动学表现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及正常对照组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在矢状面屈伸运动、水平面的内外旋运动、冠状面内外翻运动以及前后方向平移运动中,单髁置换后膝关节运动曲线都与正常膝关节更为接近。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运动学表现上比对侧病变膝关节在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中,更接近与正常膝关节的运动学特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单间室,膝 膝关节 运动活动 运动分析
  • 简介:单间室膝关节置换(unicompanfnentalkneearthroplasty,UKA)的概念早在1952年由McKeever实现,他将一个金属的单侧胫骨平台假体植入病变一侧的胫股关节间室,用于治疗单一间室的膝关节关节炎。现代意义上的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ndylarkneearthroplasty,UKA)是1973年由Marmor设计的单髁表面置换假体,此后的很多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假体都是模仿他的设计。

  • 标签: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表面置换假体 假体植入 胫股关节 胫骨平台
  • 简介:一、本刊简要介绍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学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关节外科学专业学术医学期刊。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为双月刊,逢双月以DVD-ROM光盘附导读形式出版发行。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现了传统纸质期刊与电子媒体的结合,除具有传统媒体的特性,在形式上又具有新的突破,体现在负载内容呈现的多样性,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还可以传递语音、视频,使期刊传播信息的功能达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节外科学 电子版 杂志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稿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后使用不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处理措施,观察两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8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时间明显要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入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都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后随访的Harri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术后疼痛及康复情况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案,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