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态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内开展此次研究,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对比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精神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在BPRS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模式下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为主要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情况、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发生情况,评估疗效与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认知能力改善情况、不良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模式可作为优先选择,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一共分析了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45例和精神组53例。常规组就是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而精神组则在常规的基础上添加精神护理。然后评析两者在护理前后的BPRS和SDSS评分指数,以及考察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意见和建议。 结果 干预后,精神组的BPRS、SDSS评分在(48.9+5.21)、(6.89+2.34)分,比常规组的(53.85+5.67)、(8.56+2.87)分,差异在可控范围内,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精神康复 精神分裂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以及心理状况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结果:2组护理前PANSS、SAS、SDS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NS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改善病情状况。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精神科康复的护理方法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可以改善与之相关的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广泛推广更好的护理方法,并可以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使用。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精神病康复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旨在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为寻求精神分裂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物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头晕、肌张力增高、心动过速等TE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显著,通过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降低治疗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符合国家制定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进行探讨麻醉科、手术室毒麻精神类药品的管理,如何能既做到方便临床工作的使用,同时又能确保用药的安全、用药的合理性、用药的合法性,且又便于科室的管理。方法:制定专人负责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专册进行登记,便于审核和统计。确定药品定基数管理,便于动态查询。建立流动性的麻醉药品“小药箱”,确保用药和领取相符。规范毒麻精神类药品用药流程,严格执行销毁登记。 结果:通过以上的方法,能及时的发现缺药、少药、处方不规范、签名不规范等行为,并及时的改正错误,同时在麻醉科手术室科会上进行通报,组织全员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并进行总结,以改进工作缺失,提高工作质量。结论:增强了麻醉科手术室医务人员对毒麻精神类药品管理的认识,方便临床麻醉工作,提高了麻醉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不断的原因分析与总结,加强了麻醉科的处方书写和药品管理的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

  • 标签: 毒麻精神类药品 手术室 药品管理 麻醉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精神精神分裂症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安全事件发生率、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年,观察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年,对比两组脂代谢水平。结果:观察组脂代谢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产生脂代谢异常,会提高患者安全风险,应予以重视。

  • 标签: 长期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精神症状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96例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精神专科男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方法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工作1年以上、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精神科男护士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记录男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及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男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结果 30例精神科男护士,存在职业倦怠的有20例,占比66.67%,其中轻度10例,中度6例,重度4例,占比分别为33.33%、20.00%、13.33%;个人成就感平均得分(29.14±6.24)分,去人格化平均得分(13.25±2.76)分,情感衰竭平均得分(28.36±5.58)分。结论 精神专科男护士存在职业倦怠,需采取干预措施,以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

  • 标签: [] 男护士 精神专科 职业倦怠 个人成就感 去人格化 情感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