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疗效问题及相应分析。方法 通过对 2015年 1月到 2017年 8月收治并随访的 40名肱骨近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治疗,然后再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这些肱骨近骨折患者进行回访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一年左右,其肱骨近的骨折情况均得到了愈合,按照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这些患者的肱骨情况进行了评分,其中达到优的有 24例,良 9例,合格 5例,差 2例,这其中优良率达到了 82.5%,并未出现断板、断钉这样的情况,也未发生骨头缺血坏死或者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 应用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方式,骨缺损者取髂骨、人工骨植骨来进行治疗,并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性等指导功能锻炼可以使得患者的愈合情况更好,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肱骨近端 锁定钢板 治疗 骨折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有较高使用率,为了确保患者使用安全,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管液及管方法,下文针对静脉留置针管液种类及管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液 封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于我院实施诊治的 90 例肱骨近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抽签法单双数形式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 n = 45 )与对照组( n = 45 ),两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 T 型钢板固定法,观察组患者予以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针对肱骨近骨折患者予以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成效,同时还能避免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从而促 进肱骨加速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有效性,更适用于临床治疗肱骨近骨折患者 。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常规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封管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管效果。方法将48例普外科术后使用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50U/ml的肝素盐水封管,实验组采用用生理盐水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和术前、术后血凝常规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管道堵管发生率和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可用生理盐水封管液替代肝素盐水。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封管 肝素钠 生理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肱骨近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疗效疗效影响因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1月~2017年1月,医院采用肱骨近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189例,回顾性分析,据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秀组,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6个月后患者ASES量表、前屈上举角度、前屈上举角度、外展上举与后伸角度、水平内收外展角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组入组124例,良好54例,可10例,差1例。优秀组粉碎性骨折、累及大结节、开放性骨折比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疗效较好,疗效与伤情有关,提示治疗方式本身疗效肯定。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监控场景下的行人检测相比其他场景,具有人流量大,遮挡程度高的特点。针对该场景,本文提出基于RPN深度网络的检测方案。一方面改进了RPN深度网络,结合自行设计的深度卷积网络,获得了针对行人检测的深度网络。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头肩模型进一步提高了针对该场景行人检测的检测性能,同时提升了检测实时性,最终实现了检测。实验表明,本文方法有效提升了监控场景行人检测的检测性能和实时性,降低了检测漏检率。

  • 标签: 监控 行人检测 深度学习 RPN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肱骨近骨折患者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方法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肱骨近骨折患者36例,均给予肱骨近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法,以Neer功能评分标准为参照,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Neer评分结果,优良率88.89%(32/36)。肩关节活动情况,外展、后伸、前屈、内旋与外旋恢复均较好,且其中32例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并发症发生率5.56%(2/36)。结论肱骨近骨折患者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法应用下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使用LISSPLT治疗胫骨近干骺粉碎性骨折的指征、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8月使用LISSPLT通过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近干骺粉碎性骨折10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经过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复位、对线良好,全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无皮肤坏死、后期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或失效的并发症.结论LISS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使用.

  • 标签: 胫骨近端 干骺端 骨折 粉碎性 LISS系统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在复杂肱骨近骨折临床治疗期间采用肱骨近锁定钢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参与本次对照研究的对象均为复杂肱骨近骨折患者,选取例数共计4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复位内固定手术以及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9.52%,对照组为38.09%,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脉冲式管在PICC安全管的安全性。方法选取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输液后对照组用1u/ml肝素稀释液脉冲冲管,实验组用20ml生理盐水连续脉冲冲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及拔管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拔管时管道血栓附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栓形成率均为2.3%,实验组患者及APT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PICC置管时应用生理盐水具有方便、性价比高、无风险等优点。

  • 标签: 老年患者 PICC导管 生理盐水 脉冲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肌腱修复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其他常用缝合技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0只成年白猪后足共40束肌腱,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应用不同的肌腱修复技术,分别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改良双线Kessler法、Tsuge法和Tang法。评价指标包括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和肌腱韧度。结果: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断裂抗张强度(150.25 ± 10.50 N)、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100.30 ± 8.20 N)以及肌腱韧度(12.55 ± 1.25 N/mm)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缝合法。结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肌腱抗张力和韧度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尤其适合于需要早期肌腱活动的患者。

  • 标签: 肌腱修复,改良双线Kessler缝合法,生物力学研究,肌腱强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 39例宫颈残癌和宫颈癌术后残复发放疗的疗效及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39例患者中,因宫颈癌切除子宫者 27例,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者 12例。 15例为残癌合并盆腔复发, 24例为单纯残癌。根据肿瘤大小分为 3组, A组:肿瘤直径≥ 3cm, B组:肿瘤直径 <3cm, C组:肿瘤结节不明显。采用盆腔外照射加阴道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结果: 24例无病生存, 6例带瘤生存, 9例死亡。结论:宫颈残癌和宫颈癌术后残复发放疗均有一定疗效,其预后与原发疾病、术后复发时间、残肿瘤大小、是否合并盆腔复发及放疗后肿瘤退缩情况有关。

  • 标签: [ ] 宫颈肿瘤 子宫切除术 肿瘤局部复发 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