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在骨科临床中应用的现状,分析其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中应用水泥的患者88例,其中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42例行椎体成形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4例,髋关节疾病18例行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4例应用水泥修复缺损。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其手术中应用水泥的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中,疗效优34例(80.95%),良5例(11.90%),差3例(7.14%),优良共39例(92.86%)。有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漏入椎旁软组织4例,漏入相邻椎间隙3例,骨水泥渗漏率为16.67%,未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所有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感染,未发现过敏反应,术后诊断出深静脉血栓14例(33.33%)。结论骨水泥在骨科的应用成效显著,特别是作为填充材料治疗塌陷性骨折和关节置换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应重视相关并发症,在应用过程中预防和避免其发生。

  • 标签: 骨水泥 成形术 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水泥灌注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合作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给予骨水泥灌注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73.5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水泥灌注对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出血量,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外科 骨水泥灌注 骨质疏松
  • 简介:水泥固定型假体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被称为TKA的"金标准",约占所有TKA的95.2%;而在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因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今,随着假体材料、制作工艺的进步与革新及患者年轻化,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再次成为热点。常见的非骨水泥型假体包括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钛涂层和多孔钽金属骨小梁假体等,均获得较好的临床随访结果,并依靠骨长入生物固定理念获得更低的无菌性松动率和较高的假体长期生存率,更适合于活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本文就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骨水泥型假体 羟基磷灰石涂层 钛金属涂层 钽金属骨小梁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治疗胸椎骨折疾病所致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例胸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分析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等级及康复效果.结果术前O度、Ⅰ度、II度、III度、Ⅳ度患者分别为0例、0例、16例、7例、5例,术后3个月后,疼痛等级分别为26例、0例、1例、1例、0例.26例患者生命体征、心血管、肺部以及神经等方面正常,治愈率为92.8%(26/28).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胸椎骨折疾病的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应加强临床实践与推广.关键词胸椎骨折;骨水泥;临床应用BonecementforminginthethoracicvertebralfracturecausedbytheclinicalapplicationofpainZhouxiaolong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neijianginsiGchuanprovince,sichuanneijiang641100AbstractObjectiveobjectivetoanalysisanddiscussionofbonecementinthetreatmentofthoracicvertebrafracturedisease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MethodsinourhospitalinApril2012toJune2015were28casesofthoracicvertebrafracture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linetreatment,percutaneousvertebralbodybonecementplantsforminganalysisof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paininpatientswithgradeandtheeffectofrehabiliGtation.ResultsthepreoperativeⅠdegrees,II,III,Ⅳdegreespatientsrespectively0,0,16cases,7cases,5cases,postoperative3monthslater,p(ainlevelof26casesrespectively,0cases,1case,1,0).26patientsvitalsigns,cardiovascularandlungandnerveisnormal,thecureratewas92.8%26/28).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bonecementinthetreatmentofthoracicfractureshasasignificanteffect,whichcaneffectivelyrelievethepainofpatieknetysw,oarnddsshouldstrengthentheclinicalpracticeandpromotion.thoracicvertebrafracture.Bonecement;Clinicalapplicationof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4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解决复杂肛周脓肿术后前期患者每天换药痛苦及创面充分引流,换药复杂,工作量大等问题。方法:选取了11例复杂性肛周脓肿,脓腔容量大于或等于50ml[1],通过一期手术根治术并抗生素骨水泥覆盖创面。结果:所有患者使用抗生素骨水泥覆盖创面术后局部红肿消退快,肛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前期每天换药主要为坐浴冲洗,化繁为简,7-10天取出骨水泥创面肉芽红润,无明显分泌物。结论:利用抗生素骨水泥在复杂性肛周脓肿创面应用效果良好,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换药疼痛感及保证创面充分引流,简化换药程序,减少工作量,促进创面恢复。

  • 标签: 抗生素骨水泥 肛周脓肿 中医肛肠 肛肠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特征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TKA)术中机械力线微偏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博爱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45例TKA手术(排除铰链假体和翻修病例)后X线平片胫骨侧骨水泥分布特征(楔形征角度a),研究骨水泥的使用特点以及其在胫骨侧的分布不均现象。结合文献和著者的临床实践经验,阐述骨水泥分布不均是否会影响下肢力线的精确性。结果45例TKA中,9例(20%)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胫骨侧骨水泥分布不均,a角≤1°者4例、1°~3°者3例、≥3°者2例,平均(1.89±1.17)°。结论TKA术中,骨水泥分布不均会导致下肢力线发生一定的偏差;利用骨水泥的可塑性在假体安装的最后阶段可对下肢力线的微偏差进行更精确的调整。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肢 骨黏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与常规剂量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140例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给予小剂量骨水泥(研究组)与常规剂量骨水泥(对照组)治疗,记录并对比患者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研究组近期邻近椎体骨折率更低;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更低(P<0.05)。结论:小剂量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总体上更为优异,基于此,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这一治疗方法的推广。

  • 标签: 小剂量骨水泥 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VAS评分 近期邻近椎体骨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磷酸钙骨水泥(CPC) 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复合形成的骨水泥作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填充材料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因OVCF而接受PKP手术的患者,根据填充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填充材料为CPC与PMMA复合骨水泥,对照组23例填充材料为PMM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伤锥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伤锥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 0.05)。结论:CPC与PMMA复合骨水泥PKP治疗OVCF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可达到与传统骨水泥PMMA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尚不能证明该复合骨水泥在降低邻椎骨折及生物活性上的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磷酸钙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水泥螺钉在伴骨质疏松的椎体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伴骨质疏松的椎体退变性疾病12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骨水泥螺钉治疗,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情况。结果:在疼痛情况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患者在治疗前后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螺钉来治疗伴骨质疏松的椎体退变性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情况,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普及与推广。

  • 标签: 骨水泥螺钉 骨质疏松 椎体退变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利奈唑胺骨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改变,以指导利奈唑胺骨水泥在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在40g骨水泥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利奈唑胺,将样本共分成8个组,每组测定5个样本,8组分别是:Ⅰ组为对照组,不加抗生素,第Ⅱ到第Ⅷ组加入抗生素的量分别为1.2、2.4、3.6、4.8、6.0、7.2及8.4g。分别测定各组面团期时间、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结果各组面团时间在2′50″~3′40″之间。随着抗生素剂量的增加,面团时间也随之增加。各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优于ISO5833标准,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高于其他各组,与其他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第Ⅷ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低于其他各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面团时间随着利奈唑胺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利奈唑胺骨水泥用于预防性使用,则每40g骨水泥中最多可以加入1.2g利奈唑胺,否则会影响骨水泥的强度。如果利奈唑胺骨水泥用于制作占位器,在每40g骨水泥中最多不要加入超过7.2g的利奈唑胺,不至于太影响骨水泥占位器的强度,但是加入的最佳剂量是多少,本系列实验的另一部分会有详细交代。

  • 标签: 感染 利奈唑胺 骨水泥 占位器 力学性能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中的治疗作用,促进抗生素骨水泥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10余年来抗生素骨水泥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比较抗生素骨水泥作用的利与弊。结果抗生素骨水泥使难于治愈的骨科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取得了较好疗效的同时,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结论在今后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中关注其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策略,确保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治疗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抗生素 骨水泥 感染 骨科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因股骨颈骨折使用Friendly股骨假体行髋关节假体置换的老年患者(68~85岁)共31例,股骨假体固定采用第四代骨水泥技术,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髋关节X线片,评价骨水泥质量A级29例、B级2例、无C、D级.所有患者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均为阴性.双下肢长度差异为(3.4±1.8)mm.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10.结论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通过其在假体设计和假体固定上的改进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中所遇到的软组织平衡困难和假体固定困难等问题.

  • 标签: 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老年人
  • 简介:严重骨缺损的髋臼假体翻修在临床和手术治疗中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我们以前的报道中有连续24名患者采用巨大的(〉65mm)半球状非骨水泥髋臼假体进行假体翻修,其中15名患者平均随访了7年。现在报道该组中12名患者,他们术后至少存活12年(平均13.9年),并且同意再次进行随访。最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是79分。无一例髋臼假体由于无菌性松动而需翻修,并且在影像学上未发现松动迹象。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虽高,但主要应归咎于感染。如果患者未发生感染,长期随访证实巨大髋臼假体的固定依然是牢固的。

  • 标签: 髋臼假体 长期随访 非骨水泥 巨大型 翻修 无菌性松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水泥型单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例,采用骨水泥型单髋关节置换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采取骨水泥型单髋关节置换术时,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较短;而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效果较好。二者各有优点,可结合老年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 单髋 全髋 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PKP术后骨水泥形态分布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从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集56例患者共67个椎体进行PKP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骨水泥形态及分布,将其划分为点式支撑组(A组,15个)、平面支撑组(B组,25个)和立体支撑组(C组,27个),比较术前、术后7天、术后12个月VAS评分,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临近节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椎体骨密度变化。使用多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检验效能α=0.05。结果:A组、B组、C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87±0.32、6.78±0.22、7.110.23(F=0.542,P=0.58);术后7天VAS评分为2.67±0.33、3.2±0.30、3.13±0.26(F=0.764,P=0.47);术后12个月为4.20±0.23、2.54±0.21、2.31±0.21(F=96.4,P=0.003),通过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3,A组与C组比较P=0.002,B组与C组比较P=0.181。术后12个月三组的椎体高度变化分别为0.24±12、0.14±0.1、0.13±0.08(F=66.4,P=0.013),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1,A组与C组比较P=0.001,B组与C组比较P=0.211。术后12个月临近椎体平均骨密度T值变化A组为1.22±0.11,B组为1.32±0.12,C组为1.65±0.21(F=55A,P=0.021),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171,A组与C组比较P=0.023,B组与C组比较P=0.031。结论:PKP手术的骨水泥充填形态会影响术后病椎椎体高度的维持以及临近椎体的骨密度,平面支撑的骨水泥形态具有较好的应力分配特性,术后椎体高度丢失以及临近节段的骨质疏松程度相对较轻。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球囊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背景:目前,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仍是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的金标准,但随着假体制造工艺的提高,尤其是小梁金属在关节假体中的应用,逐渐克服了早期非骨水泥型TKA缺点,理论可获得更高的生存率,但其临床效果尚存争议。目的:比较非骨水泥钽金属一体化胫骨平台(tantalummonoblocktibialcomponent,TMT)与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获得随访的44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选用同系列股骨假体的TKA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其中,234例患者选用TMT,共350个膝关节;206例患者选用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共332个膝关节;比较分析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KSS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术后X线评价、并发症及中短期假体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ROM、KSS、VAS、WOMAC、SF-36等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MT组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jointinfection,PJI)发生率较骨水泥组低(P=0.03),术后其他并发症及假体生存率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影像学检查两组均未见>1mm或进行性发展的透亮线,TMT组术后早期透亮线逐渐消失,展现出良好的骨长入特性;两组胫骨平台β角(胫骨假体内翻角)、δ角(胫骨假体后倾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骨水泥型胫骨平台比较,TMT并未增加TKA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失败率,二者在临床效果、影像学评价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应用TMT的患者PJI发生率较低,并展现出良好的骨长入特性,因而理论上可获得更高的长期假体生存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钽金属一体化胫骨平台 非骨水泥 骨水泥 假体周围关节感染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长期使用结果很难在年轻患者中获得。我们对一组活动量大、要求较高、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使用Metasul金属对金属关节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这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的中期结果进行回顾研究。方法:对62例年龄小于50岁(平均年龄37岁)的患者行70个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患者(2个髋)因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出现深部感染而行关节切除成形术,予以剔除。余60例患者(68个髋)获得完整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年。结果:患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5分;56例患者(93%)疗效评价为优。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表现。1例患者发现一处骨盆局灶性骨溶解,另1例患者有两处小的股骨局灶性骨溶解。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的髋关节接受了翻修手术,更换髋臼内衬,对未松动假体周围的骨溶解灶进行植骨。结论:通过对本组患者术后平均7年的随访,可见Metasul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发生率较低。但有必要进一步随访,以明确与金属对金属关节置换有关的任何长期不良事件。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病例系列(没有,或历史,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50岁以下 Harris评分 关节切除成形术 非骨水泥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水泥注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患者术前、病情观察、术后护理,进行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骨水泥注入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精确、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注入成形术 护理